新乐市实验学校 田晓红
在学生成长中,家庭教育的助力是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可以说,家庭环境就是一种教育力。对家庭环境较差的学生,教师常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改变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笔者的一次经历让我体会到传统文化在这方面可望发挥较大的作用。
笔者对传统文化多有偏爱,我带的班级从入学起就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连班歌都定为《厚德载物》。我们从《弟子规》学起,我告诉孩子们,要做到《弟子规》里提到的113件事,首先要孝顺父母,“百善孝为先”,孝是人道第一步,孝顺子弟必明贤。
晓昶(化名)是班上很普通的一名学生,不爱说话,学习成绩也不好。学了《弟子规》后,有一次开学,她带来这样一个纸条,是她的妈妈写的:“晓昶的大妹妹有癫痫,平时连七、八个字都说不成,听了几遍《厚德载物》居然能跟着唱‘天行健,地势坤,师法天地章人伦,几千年礼仪之邦,泱泱我大中华’这么多字,我很欣慰,想跟老师分享这份喜悦!”
传统文化有这么大“魔力”,我也没想到。晓昶妈妈还通过电话告诉我,自从上了初中,晓昶懂得了关心、体贴和感恩。做饭时她会问是否需要帮忙,或干脆直接帮忙切菜,也不再和妹妹争电视,大妹妹把她的书画乱了,她也不像以前那样恼怒。妈妈忙的时候,她主动带两个妹妹玩,还告诉妈妈不要溺爱两个妹妹。开家长会时,晓昶妈妈来学校和我交流孩子变化的原因。
从她口中,我得知:晓昶有两个妹妹,在她四岁时,大妹妹得了癫痫。从此晓昶就像一个没有父母的孩子,常住在外婆家、大姨家,妈妈经常把生活中的不如意变成责怪她的理由,晓昶渐渐变得不喜欢回家,不爱说话,脾气也坏了。两个妹妹不能进她的房间,不能拿她的东西,不能跟她抢电视看……而晓昶父母之间也经常为一点小事吵架,整天愁眉苦脸,孩子和公婆过得小心翼翼,生怕惹出家庭“战争”。
家长会上,我照例讲了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东西,还以家庭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与家长们交流,如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等,引导家长创设适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
晓昶妈妈反思了她以前的所为,感觉到家里种种不如意都与她这个妻子、妈妈、儿媳有莫大关系。于是,她开始改变,不再乱发脾气,注意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遇到事情先找自己的原因。渐渐地,他们夫妻关系和睦了,家庭气氛也变好了。他们全家都开始学习传统文化,特别学习了蔡礼旭老师的《朱子治家格言》。变化最大的是晓昶的大妹妹,大妹妹以前不爱说话,不知道干活儿,现在话多了,能主动做家务。
晓昶月考成绩又进步了,但她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在考后认真分析不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好好背文科知识点。她还在期末总结中写道:在家没有听父母的话,总是让他们伤心难过。现在知道了,要孝敬父母,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让他们有精力多照顾妹妹。
晓昶家的变化让我体会到:老师要把传统文化导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一旦能与生活实情相结合,传统文化就会产生巨大的化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