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义乌市绣湖小学教育集团 黄 菲
为了更好地设计阅读教学中优质问题,老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从文章的结构方面入手,设计优质的问题,能够让学生更快理解文章相关内容;第二,紧扣文章的核心,合理地设计问题,知道文章的重点才能知道学习的方向;第三,激发学生思维,合理设计问题,提升学生智力。
学习一篇文章,首先要弄清楚这篇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的结构能够很好地梳理清楚本篇文章的脉络,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对近些年来的考题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篇章结构题也经常出现在阅读理解题中,现今已经成为新颖且独立的阅读题型。这类题目往往不太容易得到满分,如果学生对文章结构不熟悉的话,学生在做题目的时候花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如果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的话,就能做出快速定位。因此,通过文章结构入手,设计优质问题供学生解答,能让学生更快地把握阅读的结构、培养学生对后文内容的推理能力。
例如,学习阅读的时候,从结构入手设计相关问题,更能将文章上下文连贯起来。可以运用《匆匆》这一课帮助学习,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地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看看每一段主要描写的是什么,先初步了解这篇阅读的内容,对每一个段落大致概括一下;其次,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用小节归纳法和刚刚自己对每一段和的概括来划分全文的段落,找到段落之间的相同点,将全文分为几个部分。接着,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说出自己是如何划分自然段的,说出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划分自然段,互相讨论交流后确定一个最终答案。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选取一个学生给大家朗读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同学们对于这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有什么看法呢,这种开头有什么好处呢?。然后默读第二自然段,提出问题: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想一想,文中的“做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为了更好地让同学们理解文章的结构,老师可以专门设置有关结构的问题。比方说,文章开头和结尾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其实这个点考察的就是首尾呼应。因此,根据文章的结构设计这些问题,能够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快理解阅读内容。
为了更快地划分文章的段落,可以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知道文章段落组织的方式。常见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总分式结构、并列式结构、对照式结构,有些段落在划分的时候模棱两可,上一部分和下一部分好像都可以。如果了解文章的结构形式,就能减少一些迷惑性。在设置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阅读的结构来设计问题。可以将每一段的内容,阅读整体的结构,或者是每一段的重点词句等都加入到阅读问题的设计中。
一篇阅读的中心思想一般都是用一句综合性或概括性的话来概括阅读所说的内容或事例,即文章的主旨句。这些主旨句往往能够表达出作者写作的真实目的或者基本的观点,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快速找到主旨句就能够快速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少阅读中都有概括全文,总结全文的主旨,对于这类在阅读理解中经常会遇到的题目,学生通常概括不够全面,或者是对中心思想的理解有误。在全文中找到文章的主旨句把握文章的核心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所以老师要紧扣文章核心,设置优质问题,经常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就能够帮助学生更快理解写作的大意。
例如,可以运用语文文章学习,紧扣文章的核心设计优质且合理的问题,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一课中,核心人物就是汤姆·索亚,那么核心事件就是汤姆·索亚去冒险。所以中心思想就是和汤姆·索亚有关,所以需要紧扣主人公的事件、主人公的性格、汤姆·索亚和其历险的事迹设计问题。比如:你认为本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本篇文章主要写了汤姆·索亚的哪些事?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最深?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学生可以知道主要描写了五个事件:汤姆·索亚逃学去钓鱼、汤姆·索亚和流浪儿哈克贝利·费恩去闲逛,他们一起去玩“海盗”、一起去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汤姆·索亚还喜欢上了一个叫撒切尔的女孩并追求她。我们不难发现这都是围绕着汤姆·索亚的核心事件来描写的,他就是本文的核心人物即主人公。接着老师可以提问,在汤姆·索亚历险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汤姆·索亚是怎么处理这些问题的。人物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刻画的。学生要了解汤姆·索亚就需要对汤姆·索亚的事件进行具体分析,就比方说他和撒切尔被困在山洞的时候对于汤姆·索亚神态语言动作的分析就不难发现,本文主人公是一个有趣、神奇、淘气、勇敢、机智、正义的人,这些品质都可以从本文中感受到,从而知道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并培养这些优良的品质。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有所收获,学习汤姆·索亚的长处,更好地发展自我。
在学习一篇阅读的时候,老师首先应该教学生如何抓住阅读的核心,只有抓中文章的核心,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才不会跑偏,所以要学会去抓住文章的核心,解题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全文的中心思想去答题,这类通过文章的核心去设置问题的题型也是阅读理解中经常考到的问题,老师要针对这一题型让学生们多加练习。通过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分析,寻找阅读中关键的段落句子,深入地了解文章以及作者需要表达的核心重点,才能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阅读学习中大多都会伴随着许多问题,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通过问题能够激发学生去学习、去发现、去观察,会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推动力,在阅读问题的学习中,还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分析考察能力,从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对于问题的设定也是很有讲究的,一个好的问题需要学生从多方面下手去思考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好习惯。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样就能很好地活跃学生的思维。就比方说在逆向思维的培养过程中,设置一些正面去推很难解决问题,但是换个方向就很容易解决问题的题目。由此可见设计优质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如何通过设计优质问题,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可以从阅读的导入、深入分析、延伸学习等方面设计一些问题,来帮助学生开拓思维,例如,可以运用《我最好的老师》这一课来学习,首先在课前以问题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提出:同学们,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谁?在同学们表达自己的看法之后,老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作者的心中最好的老师是谁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中,听一听作者的看法”;其次,让学生们初读课文,找出刚刚提问的答案,不难发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接着提出作者为什么觉得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的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在文中能够直接解答这一问题的语句;第三,深读课文,怀特森他是怎么教育孩子们的呢?你能感受到当时怀特森先生说出这些话时的情感吗?你觉得他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什么样的呢?这些都可以从阅读中找到答案;最后,询问学生,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大家学习到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通过问题将学生带入课堂、然后分析文章提出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这篇阅读、最后通过阅读学习到了什么,让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地被开发,并随着问题的加深,开拓思维。
通过积极的启发学生而设计的优质问题,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目的,从基础的引导问题、紧扣文章内容设计问题以及根据阅读的目的设计延伸性问题,适用于每个基础层面的学生,这以类型题目的设定能够让学生紧紧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去开始本篇文章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上课集中注意力不开小差不掉队。老师这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能够启发他们的思维,让学生知道怎么样去思考一个问题怎么样去解决一个问题。在语文阅读学习中不断探索,老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个性素养。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是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学习的,设计一些优质的问题帮助阅读教学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而且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还会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不只看到文章表面,学会从这些问题中发现阅读的核心、结构,进而激发学生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