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途径

2019-01-11 16:44:48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顾耀章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三角形解题数学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 顾耀章

著名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可见,反思在数学学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学生从新的层面、新的角度、新的层次对数学解题的结果和解题思维进行全面分析和考量,长此以往,学生在自主反思的同时就能巩固旧知,不断促进知识迁移和同化,最终落实创造力的培养。

一、布置反思任务,增强反思意识

作为课堂的主导,在引导反思的过程中要贯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加强对学生思考方法的指导,让其在实践探究中主动反思,以此提升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反思任务,让学生明确目标,自主展开。

在传统教学中,受到应试制度的影响,鲜有教师关注学生反思,因而在课堂上错失了很多能力发展的机会。对此,就要结合教学目标借助反思任务展开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努力方向,让其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具体落实时,要在教学初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反思任务,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目标引领下明确两个要点,即“我要反思”“我需要哪些反思”。在学生每次完成作业后,提醒其不要急着合上,而是要闭上眼睛思考:做哪一道题花的时间最长?对哪一道题的结果最不确定?如果我没有完全答对,问题出在哪里?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训练后充分反思,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以此调整学习状态。之后,对于每次习题中的错题要高度重视,可要求学生写下自己的解题思路,以此重现思考构成。这样就能方便学生订正,让其在听课过程中明确重点,以此完善认知。此外,在反思任务的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反思意识的培养,让其逐渐形成习惯,在之后一系列活动中深化巩固。一般在每次计算练习后,我会要求学生反思:这样计算是不是准确?以此鼓励学生自主发现、探索,长此以往,就能借助反思增强学生知识关联意识,自主寻找解题的多种方法,让教学达到理想效果。

由此便能借助反思任务激发学生,让其在落实过程中加深对学习要点的理解,与此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结合实际灵活调控,确保学生参与度,让其在反思中获得学习乐趣,真正喜欢上数学。

二、搭建反思平台,渗透反思方法

根据新课标,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一要求提倡在学生个体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系统,以此加强对学生反思能力的关注,让其在不断思考中加深对学习的体悟,以此发展能力。

基于以上目标,在教学中就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尝试把数学教学过程转化为激发学生兴趣的途径,以此引发学生,让其在反思中升华。在讲解“圆面积的计算”一课时,考虑到这是重点,就精心设定了三个反思环节,首先,导入环节带领学生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回顾推导过程。在这一环节,为了突出学生主体,就可先让其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内交流,以此提供充分的交流空间,并且增强学生对圆面积计算方法的兴趣。接着,在操作探索的环节将圆等分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意识到这是一个“转化”的过程。最后,是课堂练习环节,这时就要求学生反思刚才在进行圆面积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地方。这时,我会引导交流,让其集思广益,得出不同结论,像平方计算、半径和直径的区别以及单位名称等。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反思并非只是简单的过程回顾,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分析错误,而是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过程。要想真正提升学生反思能力,就要准确定位,让其对反思的注意点进行归纳,以此加强方法指导,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就可借助反思平台的构建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反思过程中加强对方法的掌握,以此深化认知,落实教学。在这一过程中,要尝试调动学生,在关键处启发引导,让其在逐步深入中掌握方法,提升反思意识。

三、加强反思训练,明确反思目标

小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不断训练,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提炼方法,以此促进对反思注意点的归纳,让其在反思的效用下展开思考,更加细致入微地探究,以此明确反思目标,促进自身能力提升。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可将教学的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其中,数学反思属于“思考”的一种,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重视,更要注重训练,引导学生反思解题方法、解题步骤和相似题型的转化,以此促进学生反思,让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自身数学学习的了解。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内容时,就可先让学生任意列举出三个角的度数,之后用数据绘制三角形,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存在度数组合难以画出三角形。对此,就可引导学生反思:1.为什么有些组合不能画出三角形?2.怎样的度数组合可以画出三角形?3.三角形的内角之间的规律是什么?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总结,让其总结出“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180°”的结论。在这一基础上,可引导学生运用,根据这一定理习得方法,实现迁移,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要点的理解与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班级中,学生个体存在差异,在引导反思、促进内化时要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关注,在关键处点拨引导,以此疏通思路,让教学得以延伸,最终落实目标,实现思维能力提升。

通过这样的设计,就避免了反思训练的形式化,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反思中深化对要点的理解,以此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要结合学情及时调控,在互动时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表达空间,让其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突破性提升。

四、确立反思对手,组建反思小组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其在反思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考虑到这是一种自觉性思考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让其在反思过程中体会到探究快乐,以此促进反思能力提升。

首先,要先确立竞争对手,在学习中小学生只有明确了目标,才会清楚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就要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竞争对手,让其在与对手不停对比的过程中反思自身学习,以此明确自身不足,及时查漏补缺。这样一来,竞争对手也是反思的合作伙伴,在这种和谐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每隔一段时间寻找自己对手的优缺点,并且提供讨论交流时间,让其在交流中形成反思的外部动力。实际落实时,在班级开展“我选____做同桌”活动,让其自主选择竞争对手,在近距离相互监督的情况下加强相互的对比,具体落实到每天作业、习题训练,在加强横向比较的同时促进纵向竞争,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就能带动思维,不断碰撞、发散,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构建互补式学习小组,一方面开展头脑风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得到崭新的反思角度,另一方面引入自评和互评机制,促进学生在组内反思,以此展开全方位评价。这样一来,就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反思中加深对要点的掌握,在不断实践中深化思考,提高学科能力。长此以往,不仅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让其在反思中看到自身不足,及时弥补,还能不断提高认知能力,让教学落到实处。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班级学困生的关注,及时调动、启发,让其在反思中查漏补缺,以此增强学习信心。

总之,反思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对此,要加强重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自身引导作用,更要突出学生主体,借助多维的培养体系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其学科素养发展。

猜你喜欢
三角形解题数学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我为什么怕数学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8:12:04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新民周刊(2016年15期)2016-04-19 15:47:52
解题勿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