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数学走班教学的探索

2019-01-11 16:44:48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黄章龙
数学大世界 2019年22期
关键词:向量基础评价

江苏省泰兴市第一高级中学 黄章龙

高中数学是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高考的重要内容。随着高考改革的推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笔者试着推行走班教学的制度,通过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层次化教学,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进了他们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课前要科学合理分层

科学合理地分层是走班教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其数学水平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时,教师就要广泛地宣传动员学生,在分析学生层次的基础上,尊重他们的选择,使他们愿意尝试和接受走班教学制度,并做到科学合理分层,从而促进他们的数学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例如,在教学“集合”的相关知识时,由于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初中数学知识,对于高中的知识还不太熟悉。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实施走班教学制度,将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基础班,发展班和拓展班三个教学班级。基础班学生一般数学基础不好;发展班学生数学能力不高,但发展潜力大;拓展班学生数学能力较强,学习积极性较高。在教学集合知识时,对于基础班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问题启发和教材课本等多种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喜欢上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发展班的学生,教师就要以新知探究的教学为主,在学生初步了解集合知识后,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促进他们数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拓展班的学生,教师在讲解课堂内容后可以创设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实践问题的探究和学习,将能有效巩固课堂教学知识,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数学水平。

二、课堂上创新教学管理

随着走班教学制度的推行,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教学的要求。因此,在高中数学走班教学中,教师必须创新课堂教学管理制度,同时教学上也要有所不同,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例如,在教学“几何概型”的相关知识时,首先,由于很多学生都不在自己的行政班上,因此学生之间存在疏离感。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游戏化教学方式,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如出示事先准备好的转盘,让学生分别进行转盘游戏,使他们在游戏中体验中奖可能性的大小以及游戏的公平性。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就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其次,教师应该本着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的思想,设置不同的教学任务,但总体上也要做到异中有同,毕竟学生都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即使有所差异,相信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太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探究生成、巩固深化和布置作业的步骤进行教学,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分。如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设计基础题和拓展题两类习题,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三、完善课堂评价的模式

在走班教学制度下,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在高中数学走班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必须跟随评价对象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在评价过程中要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进步,通过不断地激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相关知识时,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评价观念。由于学生向量知识的基础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因此他们学习的效果也必定不同,教师不能统一地按照教学课标中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而应该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进步。如基础班的学生在学过向量的知识后,有很多学生就掌握了向量加法、向量减法的运算方法。这时,教师就应该对他们进行鼓励,如“你们已经有很大进步,老师相信你们还能继续学习向量共线的知识”。针对学生的进步,教师还可以设置不同的奖项,如进步奖、优秀奖和创新奖等等,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向量知识的信心。其次,教师评价也不能再采取单一的课堂评价的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使学生能够客观地认知自己的水平,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水平的提高。

总之,走班制度是符合高考要求和学生学习需要的重要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走班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实现高中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从而使他们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猜你喜欢
向量基础评价
“不等式”基础巩固
向量的分解
“整式”基础巩固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聚焦“向量与三角”创新题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向量垂直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向量五种“变身” 玩转圆锥曲线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五抓五促”夯基础
中国火炬(2013年9期)2013-07-24 14: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