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儿童安全不该局限于简单惩治暴力施加者,或不称职的儿童监护人,也不是将儿童圈养在一个看似安全的空间里,拒绝一切外出郊游、器械锻炼等活动。从现实来看,最有价值的安全保护,是给予儿童应对危机的意识与能力,让儿童知道危机发生时该如何应对。对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应把培养儿童自护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帮助其在模拟或仿真环境中,如国外发达国家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时那样,明确知道如何利用现有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扩展到互联网领域,教育者迫切需要提升儿童的媒介素养,提升其在网络空间的警觉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儿童这方面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技术、举措和体系等层面对儿童安全防护进行升级,背后是尊重儿童权益、呵护儿童成长,是为民族的未来发展蓄力,考验着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教育实力。相对而言,儿童安全观的升级更为迫切,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不局限于向儿童单纯传授学科知识,而应协助儿童做好适应社会发展、从容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需要我们在评价一所学校的优劣时,不能只关注在校生的学习成绩,如及格率、优秀率、升学率或“一本率”等。学生有无生活自理能力、有无应对意外事件的经验、与家庭是否形成合力共织儿童安全网,也应作为重要指标。毕竟这些考量关系到儿童的未来成长,对儿童自身及其家庭而言意义非凡。
当每个教育者都能在儿童安全观上做一次深入检视、全面升级,并辅以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即使有突发事件发生,给儿童带来的伤害也往往能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