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桐梓县花秋镇天生桥小学 成 骏
1.重视度不足。目前,在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存在一个主要的问题,即经典诵读的课时不足。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和教师把经典诵读的时间设置在早读或从其他休息时间挤出一小段进行诵读,在这种情况下,只是完成了经典诵读教学中的“诵读”部分,缺失了“教育教学”的部分。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对经典诵读的重视度不足,当遇到其他原因的影响,就很容易取消或缩短经典诵读的教学时间。这样一来,则容易对小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让其认为经典诵读并不重要,从而逐渐产生轻视感,在经典诵读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也会逐渐降低。
2.教师对经典诵读内容的认知不足。在农村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育中,部分教师对诵读的内容和诵读教学的认知不足。首先,有的教师对开展经典诵读教学的目标不明确,认为经典诵读只是内容上同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别,或是认为经典诵读是小学生校内课余活动的一种。其次,部分教师对诵读内容的理解不足,对文言文、古诗词等古文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字面的翻译,而没有深入到文化、历史与思想的层面,最终对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也限制了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教学单一化。经典诵读教学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是较复杂和深奥的,很多学生单在翻译和理解字面的意义就很困难,因为部分教师只是盲目地让学生“读”与“背”,在这方面“背”包括了对课文内容的“背”以及对问题答案的“背”。很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会总结出一个统一化的答案让学生记忆,虽然短时间内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但当开始新的经典诵读教学时,学生又会回到原点,只能完全依赖教师学习。例如:《登鹳雀楼》这首古诗单看字面的意思只是描写了作者所观望的景色与憧憬,但小学生却会忽视作者为何还有如此的豪言壮语,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个人经历都是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中容易缺失的内容。
近年来,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越来越重视。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基础上,经典诵读被应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中也曾提出:“要教育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喜爱自己的文字,爱这些语言文字书写的文学作品,热爱写出这些优秀作品的伟大的作家。”因此,开展经典诵读,一方面可以丰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更加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学生通过经典诵读首先可以丰富自身的文学知识,开拓思维,同时利用经典诵读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与提高赏析能力,让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语文、理解语文,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其次,通过经典诵读教学则可以让农村小学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知,改变以往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死记硬背的现象。并且,利用经典诵读中的文学美、人性美和爱国爱民等思想意识,可增强农村小学学生的思辨能力,从而令其拥有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
1.更加全面的经典诵读。针对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时间少而分散的问题,在增加诵读时间的同时应令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一地延长诵读的时间,以此为基础运用多种诵读的方法,如:说、唱、演和舞等。如此开展农村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一方面是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另一方面也使农村小学学生的经典诵读更加全面化,学习更加深入化。例如:在诵读《七步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贴合实际的情境,自己或多名学生扮演曹丕和其他大臣,而诵读的学生扮演曹植,模拟创作《七步诗》的情境。在此情境下,一是令经典诵读更加具有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对此诗的理解更加全面,加深了其记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到基础教育领域中。针对这一方面,教师可利用电教设备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令课堂氛围与经典诵读的内容更加契合。例如:在《伯牙绝弦》的诵读教学中,教师可播放相应的琴音,而在绝弦之时可配合琴碎弦断的声音,以此拉近学生与经典之间的距离。
2.转变教学理念。要想提高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有效性,首先要改变根本性的教学理念。经典诵读对培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针对这一点,学校和语文教师要深入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包括教学环境、师资力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实际出发推进因材施教。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性格上活泼好动,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专注力和自我管理方面有所不足,因此,教师在设计经典诵读教学时则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融入趣味性元素时应以学生的喜好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个人的喜好而决定,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诵读积极性。例如:经典诵读中的《山行》,本诗描写了作者在山中行走时的所见所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浓厚情感。教师可以以引导的形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例如,教师可先说有人对秋季的印象是凉爽和丰收,有人的印象是枯草和落叶,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情绪会对相同的事物产生不同的感受。然后以此为问题的中心,引导学生说出对秋季的印象以及喜欢秋季的原因。在此前提下,小学学生拥有了更加轻松自由的表达环境,个性化特征得到了展示的机会,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增强。
3.适当的讲解。在农村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教学中,要想真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适当的讲解和鉴赏是不可缺少的。经典的古文和古诗词都含有深刻的意蕴与内涵,小学学生单靠朗读是难以理解和感受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令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例如《咏鹅》,此类诗词虽然简单,但以往的经典诵读中,多数学生难以体会到鹅与水的美。针对这一点,语文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现白色的鹅与碧绿的湖水。同时把独特的、优美的画面特写,如:曲项向天歌的鹅的脖子与头,以及接下来的白色羽毛与水、红色鹅掌划动水的景象。以此让小学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欣赏到古诗词的“美”。通过此类方法,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令经典诵读更加真实,让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身边的“美”,最终令经典诵读教学对其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
4.多元化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是巩固学生记忆和增强其灵活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对于小学生而言,经典诵读的课后作业应保证足够的自由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不再排斥作业,转变学生对作业的态度。针对这一点,教师可利用绘画和表演的形式替代传统的语文作业形式。绘画则是指让学生画出诵读的内容或景色,可以是一幅画或每一句诗词都是一幅画。表演则是指学生把古诗词等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最终形成简短的舞台剧剧本。在表演的过程中伴有诵读,表演者可根据个人特征设定肢体动作,有效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5.增强教师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线工作者,其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农村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的效果,因此学校应保障自身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针对不同教师的优势与缺点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专业能力、职业道德、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的经典诵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同步做好教学评价的工作,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