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杂志主编 冯 臻
100年前,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基本精神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谋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伟大爱国运动,是一次发现青年力量、工人力量和儿童力量的伟大社会革命,是一次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传播并为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的伟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发现儿童,成为了五四运动划时代价值的重要文化支点,重要思想生长点和重要奋斗起点。1918年1月,作为五四运动的先驱,由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参加改组《新青年》后,专门在杂志上刊登一条启示,征集关于妇女和儿童的文章。由此,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儿童文学的新发端,通过儿童文学的繁荣发展,开启了中国现代史上发现儿童价值、给予儿童地位、推动儿童成长和发挥儿童力量来建设现代中国的伟大历程。
五四新文化运动大胆地批判传统观念,否定封建礼教,重新发现了人,与人的发现相联系的,是妇女的发现和儿童的发现。在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看来,“人的问题,从来未经解决,女人小儿更不必说了。”五四时期怀抱“立人”思想的文化先驱基本都关注过“儿童问题”,指向多集中于儿童与社会、民族、国家之“未来”等休戚相关的命题。“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鲁迅提出,应该变“长者本位”为“幼者本位”,儿童不是成人的预备或缩小的成人,他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呐喊,并且要努力“肩住黑暗的闸门,放后起的生命,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
儿童的发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成果性支点。作为五四“人的发现深入展开的必然结果”,儿童不但与成人一样是“独立之个人”,而且是与成人不同的“儿童”。自晚清以来,求存图强的民族国家诉求将孩子视为“未来之国民”,而新文化运动则突出了儿童另一面,即儿童的个体特性:从“国之民”凸显为“个人”,从“小国民”凸显为“儿童”。换言之,不仅要把儿童当作“人”,而且要把儿童当作“儿童”。“以儿童为本位”的思想,就是承认儿童是完全的个人,有他自己内外两面生活。这种儿童观的出现,立刻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将之落实在儿童生活、教育、文学等方方面面。
五四时期,首次将“儿童需要文学”作为儿童文学的出发点,以“儿童本位”论为支撑,开启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历程。儿童文学一是要顺应满足儿童本能的兴趣与趣味,二是培养并指导那些趣味,三是唤起新的兴趣与趣味。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文学革命的先驱者认为:“人的根本改造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着手”,“儿童文学的提倡对于我国社会和国民,最是起死回春的特效药,不独职司儿童教育者所当注意,举凡一切文化运动家都应当别具只眼以相看待”。
强调儿童教育、儿童文学对于社会改造和国民改造的意义,把儿童的可塑性作为立论依据:人才的造就一定要从儿童教育做起,文艺无疑最能承担儿童教育的手段,所以,“儿童文学之建设不可以一日缓。”
因此,五四时期,儿童本位观的确立与儿童文学的关注彼此有着紧密的关联。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与发展,正是得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推动力,中国才能出现发现儿童,注重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的新局面,现代儿童文学才能破土萌生、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求,五四文学革命的催化与推进,这都是现代儿童文学发生与发展的关键因素。
在中国通往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充分尊重儿童个体生命价值的同时,也着重强调儿童的民族国家身份,并对儿童寄予了做未来主人翁的厚望。从“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到“革命的理想,共产主义的品德,要从小开始培养”;从少年儿童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到“我们要千方百计多出好书,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等,这些来自国家层面的声音,从意识形态上阐述了少年儿童工作的方略与宗旨。儿童文学也遵循着为了孩子、为了祖国、为了世界、为了未来的宏大气魄一路与孩子的成长相伴而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青少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少年健康成长。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他曾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青少年的关怀和希望,围绕青少年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厚,深刻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少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指明了当代青少年的历史使命和成长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而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则意义重大,为每个青少年播种梦想、点燃梦想,让更多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让每个青少年都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强大青春能量。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自肇始以来,为孩子而作,为孩子的阅读需求而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作,为托举起祖国未来的太阳而作,可以说在血脉里一直奔流着为儿童、为祖国而创作的使命。中国儿童文学既充分满足儿童的个性特质,彰显儿童天性,书写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所闻、所欲所求,以率真的童趣书写童年;又积极承担起塑造民族性格,培养现代化民族国家的接班人、创造者的历史使命。在进入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更应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去把握时代的脉搏,去聆听时代的声音,为孩子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责任,以文学艺术的审美通道,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教孩子从小学做人,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学艺术应当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儿童文学创作,也需要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引领少年儿童、塑造少年儿童、成就少年儿童,为他们插上追寻梦想的翅膀。
发现儿童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支点,成就儿童是新时代少年儿童工作的重要使命,当今中国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就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引领广大少年儿童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励志勤学、刻苦磨炼,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追逐梦想中求取进步,健康成长。发现儿童,塑造儿童,成就儿童,是新时代发扬五四精神、不断繁荣儿童文学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