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天补小学 陈骥灵
书法,在刚柔并济中显中华文化之魂,汉字有六千年的文明孕育其中。学习书法,是对中华文化的基本尊重,它融合着哲学、美学、人文和品质等多方面的文化特征。在小学生中开展书法教学对于学生审美品质的养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所谓“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小学生时期正是立规矩的关键性时期。身正则品正,书法恰为教育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多元化的教学策略下,书法是可以与之进行完美的融合的,它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组织形式,还可以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创造美。
小学生学习汉字,在把握间架结构的时候,总是不准确,《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美术应该关注文化生活,具有人文性,在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要注重与其他学科融会贯通。书法与美术融合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美的形成过程。在每个汉字的背后都融合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每个汉字形成都具有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而最初的形态却是来自于我们熟悉的生活。
例如在《趣味文字》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打开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门,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起源,从而实现书法与美术之间的巧妙融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长们都拿着手机利用支付宝软件扫福字么?他们在集福字收红包,但是你们知道福字有多少种写法么?”孩子们都点头,表示了解扫福字,精神完全集中起来,于是教师可以趁此机会为学生展示“百福图”,告诉学生,一个字有一百种写作的形式,而每种写法都有着历史发展的暗示,学生以震惊的目光看着这幅图画,“大家想不想写出好看又灵动的字?”教师引导学生去自主写作,“书法是需要灵性的,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心无旁骛,要虔诚地去写,写出自己的想法,正所谓,字如其人,我们不要盲目地去临摹,要有自己的写作的特色,这样才能在长期的坚持中自成一家。”学生都默默地开始写福字了,他们认真的眼神代表着美好的品质。
在美术课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讲述汉字的故事,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去临摹和创造,这样就使书法有了主观情感,学生也有了最基本的学习依据,关注了美的品质,而不是机械式地抄写,这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审美情趣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美术学习过程中,欣赏与综合评价环节更能凸显出学生对美的理解度,将书法与美术融合的第二步需要让学生去欣赏一些大家之作,引导学生产生审美动机,学会观察名作中的书法内蕴,在课程教学中,教师要信任自己的学生,让每节课都成为学生自己的乐园,给予学生大量的时间去观察,而在观察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去临摹,这样的临摹是比较有效果的,因为这融入了学生自己的主观认知,加入了他们对于作品的情感。
例如,在《学构图》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书法融入其中,因为美术中的构图与书法中的构字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构图,是一种比例搭配的美,书法教学中同样如此。“同学们,今天在学习构图之前,我想让大家来看几个汉字,看一下楷书中的字的构成比例。”于是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人、家、梦、旁、班、伴”这些字,让大家去观察,而后去临摹字帖,每个字的结构安排不是一样的,他们在左右、上下、上中下等结构比例安排的过程中就会懂得构字之美,这是审美层面的基础,没有了这样的基础就不可能学好美术的构图,事实上字与图之间是有着紧密的关联的,在古代,字就是图,所以,教师让学生把握字的构成比例作用非常大。
观察和体悟是书法学习的必备条件,这个过程是学生的内化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仔细研究和观察,然后临摹,使学生能够将书法写到极致,写出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艺术来源于生活,离开生活的艺术是没有价值的。在小学美术书法学习中,同样需要与生活相结合,书法的美源自于生活,单纯的学习书法,学生可能会领悟不到书法的美,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书法的应用,使其产生书法学习的趣味。很多学生都认为书法是高、大、上的,学习起来有抵触的情绪,而建立起生活与书法之间的关联性,就可以使书法变得更为亲民,更有亲切感。
例如,在《设计文化衫》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书法融入其中。彰显个性,就是能力的发展的体现,在学生个性的形成时期,美术课程中的设计作用很大,它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生成,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设计文化衫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性,使其能够在一片自主的空间中展现自己的能力,文化衫上可以用艺术字,也可以用泼墨的书法来装饰。大街上很多写着“我是乖宝宝”“我爱中国”等文字的文化衫,这些字显示着自己的人生态度。教师让学生用毛笔去书写自己的心中所想,联系生活的实际,说出自己最想表达的话,这样,学生就能够尽情地展现自己对于书法和生活的态度,有的同学写道“我要放假!”有的同学写道“我爱画画”,还有的同学写道“美好的明天就要来了”,看着孩子们稚嫩的文字,教师就会感到教育的成就。
生活中不乏书法的身影,商家的广告牌、文艺宣传字或者是校园中的文化宣传阵地,这些地方都可以找到生活中的书法,作为美术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打开书法的世界,引导学生去走进生活中,感受书法的美。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指出了美术的美育作用,在书法学习中,美育也可以渗透其中。孕育美的过程就是自我审美情趣提升的过程。书法中可以写出字体的美感,其中的线条美、造型美、变化美和章法美都可以为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带来契机。书法学习可以修身养性,在学生练习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坚持,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写出更有味道的作品。
例如,在《保护文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借助书法展现文物的价值。《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书法名作,在上课伊始,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这幅作品,“同学们,伟大而又震撼的书法在穿越了时代后,来到了我们的面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传承下去,保护历史遗留下来的东西,这是我们青少年的责任。”学生在欣赏佳作的时候感叹古人的智慧和才华,自己也有了一种寻找历史、保护历史的情怀。于是教师就趁此机会,继续引导学生,“我们再来看一组文物,这些文物上有着不同的文字,它们彰显着不同时代的文字的发展变迁,我们应该向古人学习,将这些文字传承下去,你们愿不愿意去尝试临摹一下这些字呢?”学生都很积极地拿出了自己的笔,他们在这样的学习中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体悟到了文字的真实的魅力,将美术与书法之间进行了有效融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培养学生耐心的品质,这与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是相符合的,只有耐心、细心和不断的坚持,才能画出更好的作品,才能懂得欣赏作品创作的艰辛,才能养成尊重作家和作品的良好的品性。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书法是可以融入其中的。在多元策略下,书法与美术之间的融合,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思想情趣得到提升,还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品行。本文从教师讲解渗透书法的渊源、在美术课堂中临摹书法名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书法、重视学生的美育等角度谈了具体的课堂实施策略,意在使当代的美术教师去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关注每个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的表现,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美好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