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 顾程亮
色彩学习是小学美术教学的基础,是十分关键的教育,这一部分在课堂上占据很重要的位置。意识到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就要加强这一环节的引导,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引导,帮助学生分辨色彩,提升色彩审美水平,以培养对颜色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于颜色这一块大多数教师都忽略了对学生的指导,在兴趣调动上做得不到位,以致于学生对于颜色的感知无法突破,只能机械地运用,难以提高灵活度,对此就要借助游戏改善,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全身心投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更是学习的主人,在色彩教学时,要积极发挥学生能动性,让其在游戏的过程中增加对色彩的感知,在熟悉的基础上自主运用。基于这一目标,在引导时就要抓住重点,围绕“色彩”设计游戏,有效调动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学习。在课堂开始,可先展示学生之前就比较熟悉的三间色和三原色,以增加对颜色的感知。由此,学生便掌握了几种颜色的相邻色,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时,就可将提前准备好的黄色卡片贴在黑板上,对此展开引导:“哪些颜色能和黄色做邻居?请你来说一说。”这个问题难度较小,学生思考后不要马上汇报,可增加一个交流环节,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表达,将可做“邻居”的颜色都找出来。这时,作为课堂主导者,我们就要在教室巡视,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加强指导,让其在小游戏的基础上拓展、总结。这样一来,便能促进学生对邻近色的感知,灵活掌握相关概念,在之后的运用中有出色的表现。此外,还可将相近的颜色放在一起,一方面让学生辨析,另一方面刺激学生神经,提高其感知协调的能力。
在色彩教学中,有了小游戏的参与,就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让其在兴趣驱动下自主融入课堂,在不断深入中提高色彩感知能力。在设计游戏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突出辨析、运用,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审美、感知能力。
美术虽然是一门艺术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操作,在实践中展现真知,让学生在“眼见”中深化要点理解。基于这一点,在设计教学时就可借助多媒体,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色彩的调配,以此促进学生感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三原色”时,考虑到这部分知识是重点,如果单一讲解,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此,就要展示配色过程,借助实践操作让学生知道:其他颜色都是从三原色转变而来的。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不同色彩的调配需要严格计算,如果只是随意混合,就会出现很大误差,导致调配出的色彩不准确,以“紫色”为例,一般都是用红色水粉和蓝色水粉调配,但是不经过精准计算,调配出的颜色都很浑浊,很大程度上会误导学生。对此,就要借助多媒体改善,通过电脑技术准确调配,让学生看到不同色彩的产生,由此体会到三原色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这样一来,便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给学生提供优质的审美、辨析平台,加强对要点知识的把握,对于色彩有崭新的认识。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还可布置任务,让学生自主下载软件在课后主动探究,以此拓宽学习空间。
借助多媒体就能改变传统教学,将学生从传统单一的听讲中解脱出来,在直接观察中积累色彩学习经验,不断丰富认知。在这一过程中,要重视课前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空间,培养其自主观察、辨析思考的能力。
美术本源于生活。在设计教学时,就有意识地带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在不断融入中发现生活的美,以此体会到现实中的艺术,对于色彩有更深刻的感悟。在这一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观察,渗透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能力,让其在学习中逐步拥有发现美的能力,以此为进入色彩世界奠定基础。
在教学《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一课时,可提前布置观察任务:自主了解什么是“对比色”,并在生活中找一找有哪些对比色?对于这一活动,学生都十分感兴趣,积极地阅读、探究。等到上课时,就可先提问:“你现在了解什么是对比色了吗?”这一概念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阅读便掌握了,在这一基础上就可进一步引导:“生活中有哪些对比色?”这一问题提出后,就可先让学生在教室里寻找,找到不同的对比色,像“黑板和白色粉笔”“红色国旗和绿色墙壁”“红色花朵和绿色树叶”等。由此,学生对“对比色”便有了感性的认知,在概念基础上积累了生动的形象经验。这时,就可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不同的对比色,涉及吃、穿、用、行不同方面,以此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基于生活背景下的色彩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让其在认识生活的同时拓展视野,在不断寻找中发现美丽多样的元素,以此提升学科素养。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鼓励其运用课余时间观察,从生活色彩中发现更多奥秘。
色彩教学的最终目的要落实到运用上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付诸实践,灵活发挥,以此促进能力突破。在这一过程中,要实施个性化引导,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因材施教,使其在实践中提升绘画能力,最终实现美术教育的目的。
小学阶段的绘画主要分两方面:其一是学生掌握色彩运用、线条描绘等基本绘画技术,能自主完成绘画任务,在色彩方面没有进一步要求;其二是在夯实基础下能自主创作,根据主题发挥,以此促进自身情感的表达。对此,在教学中就可使用不同方法引导,像临摹、想象等。这一阶段过后,就可引导创作,鼓励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并在情感表达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在这一环节,对于“特别”的作品不要轻易否定,要寻找闪光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学生增强信心。在临摹环节,要重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作品,以此集中注意力,让其在颜色运用上更大胆,充分表达情感,以提高绘画能力。在教学《春天的色彩》一课时,就可在点拨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让其借助联想运用色彩描绘自己心中的春天,将生活中观察到的美丽景象用不同形式表达,以此增强绘画兴趣,在色彩运用中提升能力,促进自身学科素养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绘画环节,大部分教师习惯“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这种做法虽然好,但是忽略了个体间的差异。因此,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使用颜色,并在临摹基础上进行创作,让绘画作品尽善尽美,促使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绘画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容忽视。这不仅是学生美术学习的基础,更是培育其绘画能力的途径,因此在教学时要加强指导,多元点拨,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体悟中提升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