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凯 金佳恩 王秀红
(1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龙赛中学 宁波 315200; 2 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 宁波 315200)
“乙醇发酵实验”是浙科版教材(必修1)中的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学生观察、提问、思考和分析,掌握酵母菌厌氧呼吸的相关重要概念,并利用该原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相关问题[1]。但是,在中学阶段该演示实验的开设率并不高。主要原因是: ①实验器材不易携带,装置连接、石蜡液封存在一定操作难度,容易失败;②该演示实验所需培养时间过长,不利于在课堂上完成,无法有效地进行学业评价;③学生对于该演示实验缺少理性认识,并未真正参与到涉及动手动脑环节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也不易获取教材中的实验器材,无法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探究。
因此,利用注射器把教材中的乙醇发酵演示实验改进成学生实验,既能满足课堂学生实验的学习需求,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外使用该装置进一步进行实验探究,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对酵母菌乙醇发酵实验的改进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酵母菌中存在蔗糖转化酶,当以蔗糖为主要碳源进行培养时,酵母菌能分解细胞外的蔗糖来提供其生长所需的碳源[2]。其次,同样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蔗糖较葡萄糖能更好地维持低渗透压,防止酵母菌过度失水,影响生命活动。最后,可以防止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高活性干酵母2g、蔗糖1g、注射器(50mL)、橡胶管、直导管、一次性手套、烧杯(25mL)、玻璃棒、温水(30℃左右)20mL、澄清石灰水。
课堂学生实验时间短,要在短时间完成厌氧呼吸装置的设计及产物的鉴定,笔者利用不同规格的注射器进行实验后,选择50mL的注射器作为学生实验器具。为了实现快速产生气体的目的,加入较高浓度的酵母菌后会产生大量的气泡。为了防止气泡在气体检验时流入检验装置,笔者尝试了加脱脂棉或扎有小孔的滤纸片或4层纱布进行阻泡、晃动注射器进行消泡等方法: 脱脂棉会因为吸水而变形,阻泡效果不佳;扎有小孔的滤纸片阻泡效果较好,但会阻碍气体通过;纱布的孔径较大,气体容易通过,但阻泡效果一般;在实验5~6min后,产生20mL气体,且酵母悬液剩余较多,通过晃动注射器消泡效果最好。
学生实验具体步骤: ①学生2位一组,采用50mL注射器,将1g蔗糖溶解于20mL热水中,待水温降至30℃左右时,加入2g高活性干酵母,搅拌均匀,制成酵母细胞悬液;②将20mL酵母细胞悬液转移至连有橡胶管的50mL注射器中,排尽里面的空气,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模拟无氧环境;③反应时间需要5~6min,即可产生20mL左右的气体;④晃动注射器进行消泡处理;⑤将5mL的澄清石灰水注入检验装置中,并晃动作为对照,将50mL注射器上的橡胶管连接至检验装置,注射器朝上,慢慢将一定量的气体推至检验装置并晃动,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出现浑浊现象;⑥酒精鉴定时,由于反应时间短,产生酒精较少,扇闻效果不佳,故采用将产生的气体多次排出,反复发酵直至产生足量的酒精,再将发酵产物重新注射至烧杯进行扇闻。
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主要由教师操作,学生观察,学生缺少理性认识;若直接将该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实验,学生在装置的连接、滴加石蜡隔绝空气等操作上具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利于学生课后的进一步实验探究。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学生可模拟医生打针的操作,不需滴加石蜡液封,即可完成无氧装置的模拟。此外,可根据注射器上的刻度,观察一定时间内的气体体积变化,测出酵母菌细胞的厌氧呼吸速率。同时,学生在课后也可继续利用该装置模拟酵母菌的需氧呼吸,将加入20mL酵母悬液的注射器先设置成无氧装置,再将收集后的4mL的O2通过橡胶管注入注射器(空气中O2浓度约为20%),即可探究酵母菌的需氧呼吸产物、速率等相关内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