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幼儿园 曲琳娜
近几年,许多幼儿园教师利用图画书开展语言活动,但是如果把图画书阅读只定义在语言发展上,显然忽略了其中的美术元素。图画书中的精彩画面、可爱夸张的形象能唤起幼儿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想象空间,幼儿在阅读时能根据图画书丰富的美术元素和艺术风格,积累感受美、欣赏美的经验,达到表现美、创造美的艺术教学目标。因此,深入挖掘图画书的多种表现手法和美术元素,并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整合图画书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是完整发挥图画书价值的关键所在。
目前,图画书种类繁多,图画的设计都是世界上最顶尖的画家用心勾勒出来的,它的表达形式和创作手法极为广泛,如:油画、版画、水粉画、水彩画、中国水墨画、剪纸、摄影、拼贴等。它们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营造出丰富多样的画面效果。幼儿园美术活动包括水墨画、彩色画、剪纸、拼贴画、撕贴画、版画、漫画、水彩笔画、蜡笔画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能用多种工具、材料或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象。
水墨画又称“中国画”,是我国特有的画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现技法和审美风格,在世界绘画领域中独具特色。在幼儿园里,水墨画也是孩子们喜欢的绘画形式之一,因此,引导幼儿认识水墨画的工具、了解水墨画的绘画方法、欣赏感知水墨画、尝试参与创作,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发展具有独特作用。近几年,运用水墨画形式创作的具有中国元素的图画书大量涌现,如:《妹妹》《红蜻蜓绿蜻蜓》《跳格格的日子》《乡下动物园》《走在路上》《年》《灶王爷》等。
运用图画书《点点》《变变》《染染》《涂涂》,教师在小班开展感知水墨、玩水墨系列活动,引发幼儿参与水墨活动的兴趣;感知墨点点碰到小水珠的变化;理解浓墨和浅墨的不同;尝试画圆点、直线、曲线,对水墨画有初步的理解和认知。同时投放水墨和宣纸,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随时去玩墨、滴墨点,从而进一步了解水墨的自然变化。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在玩墨过程中的感受,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提高幼儿审美经验,增加对水墨画的兴趣,为中、大班幼儿创作水墨画打好基础。
《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也是一本运用水墨画形式表现的图画书,故事内容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在大班下学期的“走进春天里”主题活动中,投放此书,吸引了许多孩子来阅读,幼儿不但被书中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时也对水墨画的作画形式非常感兴趣。《指南》中指出:艺术活动中幼儿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能独立表现。因此教师设计大班水墨画《小蝌蚪找妈妈》(小组合作画)活动,幼儿能用水墨画的形式再现小蝌蚪找妈妈的情景,大胆画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能合理分工尝试小组合作画形式表现作品,体会共同创作水墨画的乐趣。
色彩,是绘画作品里最富有表情作用的艺术语言。幼儿对色彩充满了好奇,在他们的眼中,色彩几乎是全部世界,他们用色彩与世界对话、交流,用色彩表达内心情感。幼儿彩色画,是幼儿运用水粉、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和材料,用色彩大胆表现事物和内心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教师要善于捕捉图画书中的彩色画创作元素,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图画书丰富对色彩的感知,大胆选择色彩并进行色彩联想,积极表现和创造。运用彩色画创作的图画书很多,如:《猜猜我有多爱你》(水彩画)、《石头汤》(水彩画)、《飞上天空的狮子》(油画)、《打瞌睡的房子》(油画)、《天空的绘本》(油画)、《蓝色的天空》(油画)等。
《夏天的天空》是作者运用水彩和铅笔素描手法创作的。在中班下学期主题活动“多彩的夏天”中,结合运用图画书《夏天的天空》,教师围绕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中班美术活动“云彩变变变”,引导幼儿了解云彩的变化,运用水粉笔和白色颜料绘画云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设计云彩变化出的多种形象,并与伙伴们交流自己的作品,体验水粉创意绘画的快乐。
剪纸是众多的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运用剪纸艺术形式创作的中国原创图画书更具特色。剪纸活动也是幼儿园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幼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幼儿操作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还要求幼儿统筹设计整个作品。目前,运用剪纸手法创作的图画书越来越多,如:《大乌鸦》《剪纸绘本:春 发芽的兔子》《剪纸绘本:夏 远方的风景》《剪纸绘本:秋 寻找九色鹿》《剪纸绘本:冬 雪精灵之歌》《十二生肖》等。
《年》是根据中国过年的民间故事改编的图画书,作者运用了手绘铅笔画、剪纸和立体工艺相融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既有浓浓的中国韵味,又跟现代国际艺术接轨。在大班上学期“欢欢喜喜中国年”主题活动中,投放《年》和红色纸,小朋友们对于剪灯笼、鞭炮、披风、帽子、窗花产生了浓厚兴趣,纷纷来尝试剪纸。教师设计大班美术欣赏活动“漂亮的中国剪纸”,引导孩子们欣赏中国民间剪纸,了解剪纸图案的吉祥寓意,学习简单折叠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剪刀,尝试剪出几何镂空图案——对于剪纸的基本技能有所了解,对剪纸活动产生浓厚兴趣。
拼贴画,是以纸质材料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创作之一。它最大特点是能够充分展现纸的特有材质美,不像传统的绘画艺术将纸作为笔下色彩的陪衬。幼儿园中的纸艺活动,是启发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纸质材料,通过幼儿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塑造具体可视的形象,表达幼儿的思想感情和美化幼儿生活的一种造型艺术。
拼贴,也是画家们常用的一种技法,这种技法更加贴近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用拼贴手法表现的图画书有很多,如:《好饿的毛毛虫》《下雪天》《巴士到站了》《莱尼喜欢蓝色》《小种子》《花园准备好了吗?》《我想变成彩色的鱼》《下雪天》《好饿的毛毛虫》《海马先生》(彩绘、拼贴)、《影子》(剪影、拼贴)等。
《轻敲魔法树》是一本设计巧妙的互动型图画书,当孩子们按照指示做出轻敲、摇晃或是抚摸等不同的动作时,魔法树就会一点点地发生奇妙的变化。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能够亲身体验四季与大树的魔法,感受自然与生命的美妙。教师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魔法树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在理解图画书的基础上感受图画书拼贴的表现手法,尝试运用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表现魔法树的故事,并自主游戏,体验动手创作的乐趣。
撕纸,主要是用手撕出简单形状或物象轮廓的纸艺创作,是原始的纸艺表现手法。撕纸艺术在于给幼儿留有自由的空间,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撕纸取材是幼儿手工活动的常见形式之一,是适宜幼儿发展水平的重要纸艺表现手法。关于撕纸表现手法的图画书有《小蓝和小黄》(撕纸、拼贴)、《一粒种子的旅行》《田鼠阿佛》(撕贴、剪贴、手绘)等。
《指南》中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支持、尊重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与创造,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小蓝和小黄》是一本史无前例、极具创意、抽象的图画书。孩子们对图画书的故事感兴趣、对色彩及其中撕纸的表现手法更感兴趣,有了自己制作图画书的愿望。老师投放彩纸和图画书《小蓝和小黄》,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颜色制作一本属于自己的色彩图画书,如:《小红和小黑》《小红和小蓝》等。孩子们通过制作活动感知不同的颜色,积累色彩经验,大胆创作图画书,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艺术感受。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对幼儿来说,版画制作是图画和手工相结合的综合活动。小班幼儿尝试用身边的自然物、生活用品等材料进行拓印,感受印迹的造型和色彩的丰富。中班幼儿通过欣赏、尝试和探索,了解版画特点和制作过程,尝试学习制作版画;大班幼儿学习用多种形式版画操作技巧,能运用画、印、剪、贴、滚等方法顺利完成起稿、制版和拓印等油印纸版画的整个制作过程,学会从单色指印到多色套印。
运用版画手法创作的图画书有很多,如:《100万只猫》(木版画)、《第五个》和《阴天有时下肉丸》(铜版画)、《蚂蚁和西瓜》(专色印刷和版画的分版手法)、《大天鹅的离别》。
图画书《小黑鱼》是作者使用了水彩拓印的技法创作的。结合《小黑鱼》,教师在小班开展实物拓印画“小鱼游来了”,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小印章拓印各种各样的小鱼,感受印迹的造型和色彩的丰富。结合大班主题活动“我家住在大海边”,在美术区投放《小黑鱼》,孩子们阅读图画书后,对书中拓印的绘画形式非常感兴趣。教师设计大班拓印画“美丽的海底世界”,引导幼儿理解图画书的情节,学习运用吹塑纸板拓印的方法表现海洋生物,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鱼、虾、水母、海星、水草等,并尝试给作品配上底色,体验想象、创造带来的快乐。
漫画,是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以取得讽刺或歌颂的效果。如:《大脚丫跳芭蕾》《雪人》(多格漫画形式)、《我爱美术馆》等。
图画书《迟到大王》成功的地方在于两个角色的塑造。作者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创作,画风大胆,充满幽默、幻想与自由。孩子们阅读后兴趣浓厚,纷纷讨论“后来第二天又会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的态度是什么样子的?麦肯席还会迟到吗?”根据幼儿兴趣点,开展美术活动“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回忆图画书内容,欣赏感知夸张的人物特征和画面的色彩特点,用夸张、变形的手法表现“老师和麦肯席后来发生了什么事?”开阔思路,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
水彩笔画,是幼儿园最为普通、方便的绘画工具,水彩笔画也是幼儿彩色画的重要绘画形式之一。幼儿常常运用水彩笔将自己观察或者感受到的事物,用丰富的色彩、自由的表现呈现出来,从而表达他们的内心感受和情感体验,它具有主观性、游戏性、随意性、装饰性等特点。
《指南》中指出: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鼓励和支持幼儿自编故事,并为自编的故事配上图画,制成图画书。图画书《阿罗有枝彩色笔》,讲的是美国有一位小男孩阿罗,在他天马行空世界里,凭借着一枝紫色笔画出了自己的无数梦想。阿罗随心所欲、心想事成,在他的世界里涂涂抹抹,描绘着自己的各种故事。阿罗,也被称为“美国版神笔马良”。
孩子们阅读后,对阿罗特别崇拜,也想像阿罗一样能画出自己的愿望。教师结合大班主题活动“我长大了一岁”,开展大班绘画活动“我的新年愿望”,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图画书情节,交流并大胆表现自己的新年愿望,能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方式,用水彩笔画出有想象力的故事情节,体验想象、创造带来的快乐。
蜡笔画,是用蜡笔在纸布或板材上绘成的画。还可以通过自由掌握的粗细笔触直接进行艺术造型,产生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具有特殊的稚拙美感。它是幼儿学习色彩画最普通、最理想的绘画工具。运用蜡笔画手法创作的图画书有《蜡笔小黑》《蜡笔小黑和神奇的朋友》等。《蜡笔小黑》采用拟人化的方式,通过蜡笔颜色的特征,说明了没有哪种颜色是无用的,不同颜色用在不同的地方都能有出色的表现。同时蕴含了人人都各有所用的道理,可以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书中的主角“蜡笔”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东西。
教师组织小班美术活动《笔宝宝出来玩》《我给气球图涂色》《节日的彩旗》《小鱼水中游》《画羊毛》《漂亮的帽子》等,引导孩子们一起来玩蜡笔,感知蜡笔。
一本好的图画书,总是能包含丰富的文学和艺术内涵,因为作者的创作手法不同,所以要表达的情感和内容也各不相同。引导幼儿欣赏不同表现技法的图画书,能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丰富审美经验,有助于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因此,运用专业知识学习鉴赏、分析不同表现手法的图画书,挖掘书中美术元素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在美术活动中与幼儿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实际经验、兴趣爱好、活动目标等进行恰当连接,拓宽幼儿美术活动的创意思路,有效提高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