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兵 (四川简阳市实验中学)
化学本身有着独特的性质与特点,对此,教师唯有对化学课堂的特点展开深入挖掘,并积极促进环保相关内容于化学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合理渗透,方能对学生的生活认知过程予以科学化的引导,继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绿色的学习理念,从而确保环保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渗透效果。
在我国当前所推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亦不乏大量与环保相关的内容。其中,在化学课堂之前,教师可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并在教学任务中结合教材内容充分凸显绿色理念的。随后可基于多媒体设备来为学生直观化的展示与环保相关的现实案例,以让学生对环保相关信息产生更直观化的了解,继而在触动学生多重感官同时逐步发展学生的绿色理念及意识。
例如,在学习“海水的主要成分”这节内容的过程中,由于海水主要包括N、P、Si几种营养元素,所以教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中与环保相关的知识点,则可以将这些元素对海洋植物生长的影响作为重点讲解对象。其中,部分地区不断形成了绿藻潮,这是一种海洋受到污染的现象,将直接影响到海洋中其他植物的生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海水中N、P、Si等元素的含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样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绿色环保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理念,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合理地将绿色理念融入实验过程。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化学实验过程中所排出的污染气体,有效减少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因素。
再如,在开展氯气性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尽量选择型号较小的实验器皿开展,适当降低漂白液和稀硫酸的使用量,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则会直接扩散到培养皿中的其他液滴中,从而发生相关的反应,有效减少氯气对空气造成污染;其次,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该采取正确的实验步骤,使用标准化的化学计量,合理进行化学三废处理。避免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浪费较大的能源和化学试剂,从而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因此,在高中化学实验开展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采用规范化的操作。最后,而教师在为学生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实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尽量选取一些无毒害的材料,有效避免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危害。这样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处理化学废弃物的意识,而且还能够有效避免化学实验对环境和空气产生较大的危害,从而在提高化学教学效率的同时达到绿化理念渗透的目的。
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尤其是学生当下对环保知识即绿色理念的掌握程度,以便基于学生当前对环保的认知来切实制定与学生当下认知水平相契合,且又极具针对性的绿色化学内容,从而切实促进学生绿色理念的良好树立。
例如,酸雨就是酸性沉降的具体表现,而其中的污染物更是伴随着雨、雪等气候逐步扩大其污染范围与程度,对此,教师恰好可以以此为依据来引导学生讨论,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对这些生活中的污染现象予以专业化的解读,由此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这些污染现象的了解,且在学生结合自身已掌握的知识点来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意见,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合理的采用绿色理念,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绿色环保的价值观,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绿色化学素质,最大限度地提升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