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启洲 (江苏盐城市响水县特殊教育学校)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唯有人的思想意识到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才会主动去实践。往日的和谐校园建设,多是从“平稳”“协调”的角度入手的,这是“活力校园”建设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如果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活力,就无法实现发展。在和谐校园建设阶段,人的思想开放度不够,步子迈得不够大,与创新型社会发展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教育发展速度就慢。唯有人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或整个教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必须有活力,学校必须有活力,才能真正采取实际行动去建设“活力校园”。
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活力,关键要看是否有一支具有活力的创新型教育领导队伍,一个思想保守的领导集体,在工作中,多会给教师圈定活动范围,任何超越“圈子”的行为都有可能遭到领导的反对。现阶段,这样的领导并不少见,放眼整个教育领域,会发现那些所谓的和谐校园,其实多是被领导限制得很死的学校,教师根本不具有活力。这样的领导方式、管理方式与不断发展的社会是完全不能适应的,教育发展势必会受到限制。因此,提出“活力校园”建设是时代的要求。瑞士钟表匠塔·布克的预言就得到了考古学家的证实:“金字塔建造者,不会是奴隶,应该是一批欢乐的自由人!”这充分说明人的工作需要有相对自由的环境。因此现代学校管理者不能把教师管得太死。笔者认为,新时期的学校领导集体有必要进行重组。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新的学校干部任职标准、条件,使那些思想开放、敢于作为、作风过硬,具有活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能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对那些思想保守,只求“太平”的领导,必要时可以劝他们离开管理岗位。
“能”,指教师能力,主要指教师的专业特长、教育教学能力。以往,教师的能力、专业与岗位不求一定相符,学校只求有人顶岗即可,教育教学质量很难提升,教师原有的专业水平一度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错位配岗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接受教育,能力与素质很难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在这样的工作、学习环境中,教师自然缺乏活力,学生自然学力不足。构建“活力校园”旨在达到教师能、岗相符适配的目标,使教师在工作中能更有激情,所学专业知识能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做到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这样,教师教出的学生不仅知识丰富,而且也会具有很强的创造力。
能、岗相符是“活力校园”建设的基础条件。要使教师真正具有“活力”,还必须要有健康的管理环境。
首先,管理者的管理思想、理念要超前、先进,要有助于教师“活力”的释放。在过死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下,即使能、岗相符,教师的“活力”也会受到限制,构建“活力校园”,还必须要有“活力”思想内容的制度及先进的管理手段,制度制定要考虑客观实际,要有人情味,能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如,如今当教师的多是独生子女,其父母、子女等亲属生病,在不影响课务时,学校可允许教师带其去就医,不能无人情味,请假就扣分扣钱。教师得到了学校的人文关怀,自然就会尽力地为学校工作,如果一味地坚持所谓的原则,请假就扣分扣钱,就会显得不近人情,教师也可能会丧失部分或全部的工作热情。
其次,涉及教师个人利益时,学校要严格按照学校现有的制度执行,杜绝一切人为因素干涉,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制度执行的先进者更具“活力”,形成落后者或一般者追赶先进的良好工作局面,使学校建设始终处于一个“活力”不减的状态。如,在表彰、奖励、外派学习等方面,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参有任何私情成分。如若不公平,就可能影响到其他教师的工作热情,使其“活力”渐减。
最后,学校主要领导,要重视了解、把握学校整个的工作动态或教师的心理发展状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果断处置,保证学校各项工作能够在健康的轨道上开展,不断增强教师的工作热情,使教师与学校能永葆“活力”。
总而言之,未来学校间的良性竞争,应该是“活力”度的竞争,谁拥有的“活力”因子多,谁就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