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县第一中学
杜凤真
近两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地理试题对传统文化的考查有所加强。例如,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地理试题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行了考查,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Ⅲ地理试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油纸伞进行了考查。试题简约明了,难度不大,却是考查传统文化,考查人生智慧的好题。试题充分体现了国家意志,顺应了社会发展要求,彰显了地理学科育人的学科优势,开启了以文化审美、科学创新为标志的高考地理命题新路径。其实,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规划和指导。《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在高考命题中,命题人高度重视这一要求,试题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
前两年,《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这个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不是一个偶然事件,而是文化复兴时代,中国人重归优雅与精致的文化表征。一首首动人心魄的诗歌,一声声铿锵入耳的韵律,唤起的是历史的鲜活记忆,激荡的是民族文化历久弥新的精魂。《中国诗词大会》的强势霸屏,不仅告诉了我们诗词的魅力,更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水乳交融”是如何缓解社会“文化焦虑”的。因此,我们也愈加急迫地呼吁激活“价值基因”,舒展“生活场景”,将传统文化注入时代血脉,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民族文化自信。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学科。描绘地理现象的古诗有很多。古诗中描绘的无非有四类:人、物、事、景。诗人在描绘人、物、事、景时都会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即抒发自己的感情。本文以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为例,谈谈中国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下面主要介绍古诗中蕴含的天气、气候、地形、河流等地理知识。
这里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陆地上气压中心就会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一年中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夏季,亚洲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北太平洋升温慢,形成高压。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以东南风吹向亚洲东南地区,形成东南季风,也就是夏季风。随着离海洋的距离不断增加,夏季风的势力就会变弱,夏季风影响不到内陆地区。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划分为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就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降水较多;这条线以西以北地区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这里的“胡”指的是中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胡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是不让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越过阴山。阴山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即北方少数民族和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分界线)。阴山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的分界线。
这句诗描述了地理中非常典型的现象——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空气温度高于郊区的现象。由于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吸热快,使得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郊区气温,高温城区处于低温郊区的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城市热岛效应。
该句诗反映了一个地方同一时刻不同的天气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城市的一边天气晴朗,另一边下雨。该句诗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降水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对流雨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
该句诗描述了平原和山地的气候差异,蕴含了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知识。四月的平原已经芳菲落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开放,这主要是由于山地海拔高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同一时间,平原地区气温高,百花开放的时间早,高山上气温低,百花开放的时间晚。
该句描述了黄河源远流长,落差极大,就像从天而降,一泻千里。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蜿蜒向东流,最终注入渤海。“天上”形象地反映了河流的落差极大。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位于第一级阶梯。从黄河的下游看,黄河好似从天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