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湖南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 张常棣
人才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拓宽传统培训渠道,创新培训模式,促进全员素质提升,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培训工作的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培训工作中开始引入信息化工具,而一款高效、低耗、共享的工具也必然会将企业的培训管理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湖南华电常德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德公司”)是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在湘企业,是湖南省西北部电网的重要支撑。公司一期2×660MW超超临界超低排放机组于2015年底投产发电。根据公司经营发展的总体战略需要,近几年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引进和培养都保持着一个较高的水平。统计数据显示,常德公司35岁以下员工占比70%以上,人员结构呈现年轻化,半数以上的员工只有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和技能等级,所以公司必须要尽快的提高员工的专业技术水平。2016年常德公司根据集团公司要求,开展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试点工作。这是一个探索高效培训模式的机会,如果能够开发一款优秀的信息化培训平台,再结合传统线下培训,取长补短,有效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会对今后其他的培训活动开展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也能让常德公司培训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技能人才需求量大。常德公司机组投产已近两年,随着运行岗位计划由四班三倒转为五班三倒、维护岗位计划由委托维护部分转向自主维护,公司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规模和人才素质要求也在不断上升,迫切需要自主培养更多青年技术骨干。
(二)培训任务较重。常德公司70%以上人员为青年员工,平均年龄32岁,技能水平有待继续提高,取证需求强烈,需要花费大量的培训时间和培训费用。而培训计划的管理审批、费用控制和培训结果统计工作也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工作在区域乃至集团范围内无有效借鉴案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已有条件创造性开展工作。
(三)培训师资较弱。由于常德公司投产时间不长,员工与机组设备配合的时间较短,还处在工作经验积累提升阶段,岗位培训的课程资料主要依靠调试期间和投产后自行组织编制,培训课程无法覆盖各岗位的全部知识;能够胜任编写培训教材和培训任务的内训师较少;加上生产任务重,内训师只能利用有限时间备课,授课的经验与技巧同样有待提高,而且这一状况短时间内也不会有大的改善。
(四)培训形式单一。目前,常德公司的内部培训工作主要是采取专业集中授课、培训考试、事故演习等形式开展,形式比较单一,加上工学矛盾突出,员工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太高。
(五)培训效果呈现差。培训结束后需要一个透明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平台将培训成果展示出来,员工可以自由查阅相关信息,公司也可以此作为绩效考核、岗位晋升的参考依据。因此,现有的培训模式不能满足公司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需要,迫切需要开发一款高效、低耗、共享的网络培训平台来提高公司岗位技能培训的效果。
一款理想的网络培训平台应该具有学员为主、资源整合、高效低耗、成果共享的特点。按照这个思路,结合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工作的要求,我们做了以下需求设计:
(一)岗位标准“菜单化”,建立“一岗一标”的目标模块。将集团公司全员岗位能力培训标准与常德公司现有岗位和人员进行分析匹配,确定各岗位的达标标准和具体人员,并在系统中发布,让员工随时可以查询自己本岗位达标标准和高一级岗位的晋升标准。
(二)培训资源“网络化”,建立培训试题和课件的内容模块。这是培训平台的核心模块,通过将各专业组织编写的试题和课件以及外出培训人员获得的培训资料按照专业岗位分类汇总,统一存放在网络平台上,作为员工的线上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定期评估岗位人员技能水平的考试内容。部门可以把这些培训资源推送到员工账号,员工收到信息后可以灵活开展线上自学。
(三)管理流程“信息化”,建立培训管理模块。该模块的工作流程符合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对于培训计划和实施的相关要求。将培训需求征集、培训计划审核、内外培训申请与备案流程全面信息化,做到班组、部门和公司三级逐级上报审核,培训项目、培训人员和费用等相关信息可以查询追溯。
(四)培训成果“共享化”,建立个人培训档案模块。汇总员工的所有培训信息,打造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的“成绩单”。员工可以在此查看和下载自己的培训记录、考试记录和证书记录等,数据能全面反映员工培训经历和技能水平,是公司对员工绩效考核和岗位晋升的重要依据,也是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申报和上级单位检查的依据材料。
(一)基础准备工作。1.公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全岗位能力达标培训工作,通过了相关管理制度和推进方案,明确公司各部门的职责分工。2.明确阶段性目标是将2016届新入职员工的培训作为切入点,在日常专业培训过程中穿插岗位能力达标培训阶段考试,将岗位能力达标总结考试与2016届新入职员工转正考试相结合。3.各专业成立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工作小组,组织开展岗位达标标准的制定和达标培训课件、试题库的编写,明确由“低岗位到高岗位”的编写顺序,优先保证新入职员工培训和达标认证的需要。4.人资部牵头对接培训平台开发厂家,做好软件设计开发工作,为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工作打好基础。
(二)平台开发工作。1.多次积极与软件开发厂家讨论研究,建立软件需求开发框架(详见“表1”),并于2017年初上线使用。2.在软件调试期间多次对使用人员进行功能培训,建立培训系统使用交流QQ群,收集测试意见,消除软件BUG。
表1 软件需求开发框架简表
(三)同步开展培训工作。1.在2016届新入职员工专业培训工作中率先引入岗位能力达标培训,所在专业运用新编制的课件和试题对其开展日常培训和自我检测,公司定期运用试题库随机组卷开展阶段考试。整个培训过程,共计组织考试8个批次,组卷36套,同时将岗位能力达标考试成绩与新入职员工转正定级考试成绩结合,作为转正定岗的依据。2.取得阶段性经验成果后,又联合运行部对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工作进行推广。针对性制定了岗位能力达标认证办法,采取“值内培训、部门面试、公司笔试”的方法对机组长及以下岗位的值班员共53人进行了包含汽机、锅炉、电气、化学、除灰、脱硫6个专业的能力培训与认定,为“五班三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础工作日趋完善。项目自启动以来,各部门积极配合,认真筹划,各专业的编制小组竭尽所能开展试题库和培训课件的编制工作。人力资源部也牵头对培训平台的开发工作进行跟踪,并持续提出优化意见。
(二)岗位标准初步建立。各专业的岗位能力达标标准初稿已梳理匹配完成,并进入审核阶段,同时运行部部分岗位标准已经印发,并且已经开展了多个批次的培训和认定工作。
(三)培训力量逐步加强。1.试题库共收录各岗位试题11785条,试题形式多样,紧贴现场设备实际情况,内容覆盖运行、维护、燃料生产等12个专业,编制汇总的培训课件162个,培训文档40个,并将成果与集团公司共享。2.组卷工作由以前的部门专业人员在集中封闭的场地,现场查阅资料编写试题,专人排版组卷,改为全部由人力资源部独立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自动排版,不仅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还保证了拟题的客观性。
(四)培训效果明显提高。常德公司将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认证结果与员工转正定级、薪酬绩效考评和岗位晋升等重要节点结合,有效激发了员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了员工技术水平,畅通了员工晋升通道。自开展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工作以来,先后有多人在专业岗位和技能水平上得到提升(详见“表2”)。值得一提的是,运行人员在两年内就完成了“四班三倒”转“五班三倒”的转型,较系统区域内其他公司快了整整两年,并且自2017年到目前为止一直保持机组“零非停”。
表2 岗位成长情况统计简表
目前,国内一些较先进的企业已经逐步开展岗位能力培训标准及知识库的建设工作,但大多因为没有满足自己公司需求的信息化工具以及培训资源的不足而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常德公司以创建培训平台为抓手,扎实推进全员岗位能力达标培训,创新管理,提高了培训管理效率,丰富了培训手段,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和工作方法都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为常德公司争创区域一流能源企业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也为网络培训平台在电力企业培训工作的应用提供了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