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摘 要:LPR定价改革这一重大的、市场化的贷款定价机制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变革要求是长远的、深刻的,银行之间的竞争会比以往激烈,特别体现在对具有强谈判能力的大客户的争夺,客户分层现象会加剧。对小客户管理的精耕细、银行如何管理风险、IT系统如何调整等等,商业银行有必要在系统改造、资产负债策略、风险管控等方面做好应对,保持竞争优势。
关键词:LPR 商业银行 策略
2019年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到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本次改革对我国银行利率定价形成重大影响,8月20日和9月20日,LPR报价均实现小幅下降,央行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贷款利率初现成效。
一、LPR的形成机制及本次改革要点
在2013年,为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在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管制下限后,为加强行业贷款定价向市场化过渡,同年10月,央行推出LPR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改革前的 LPR作为央行培育的市场化利率并未起到实质性引导作用,依然是“披着马甲的官定基准利率”,大多数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仍直接参照基准利率上下浮动,LPR未起到推动利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
本次LPR改革的核心内容包括:一是LPR报价方式由参考基准利率改为参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即以中期借贷便利(MLF)为基础加点形成。二是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三是报价行在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和民营银行各两家,从10家全国性银行变为18家。四是报价频率降低至每月一次。五是新机制明确要求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解决过去LPR流于形式的问题。
二、LPR改革影响分析
此次LPR改革,央行建立新的贷款定价基准,将贷款定价与MLF直接挂钩,市场利率与贷款利率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具体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本次LPR改革充分考虑了商业银行传统的FTP定价机制,通过将MLF利率与贷款利率挂钩,直接实现了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尤其是中期资金成本变化对于贷款利率的传导。
二是在当前部分中小银行内部FTP定价机制仍不成熟的背景下,通过18家银行针对优质客户的定价结果,可以为暂时不具备定价能力的中小银行提供贷款定价的参考依据,从而实现对于全行业贷款利率的传导。
三是倒逼资金成本定價方式逐步市场化。在LPR改革前,对于市场化资金成本变化的考虑力度较小。持续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将进一步倒逼商业银行更加科学的统筹考虑资金成本,完善LPR计算方式,增加对于市场资金的考虑权重,防止“换汤不换药”的情况。
三、商业银行应对LPR改革策略建议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央行基准利率依赖难以短期内改变,定价方式的变革对商业银行增量业务将会产生重大影响,打破利率隐形下线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也会对业务开拓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笔者建议通过以下方式缓解LPR对银行经营的冲击。
一是改变资产负债策略。未来当大部分贷款都与LPR挂钩时,商业银行资产端回报率将更多地与市场利率挂钩,从而倒逼商业银行加大负债端定价的市场化程度,FTP的定价将更多地考验商业银行对利率水平的把握。商业银行应在资产端应增加更多优质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相对高收益资产,同时,在加强信用风险监测和定价能力的基础上,推动银行客户信用资质下沉;在负债端,在提高综合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吸引更多低成本存款。
二是做好风险管理。本次LPR改革可能会加剧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或者让这些风险变得更加复杂。商业银行需要熟练掌握利率衍生品、资产证券化等工具,以便管理好有关风险。面对新时期的脱媒等影响,银行需要尽快找到自己的差异化定位,避免恶性竞争。对商业银行来说,由于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暴露不一致,需要应用更多的新工具来平衡资产负债的错配。
参考文献:
[1]马文传. 新LPR机制下转型发展的策略思考[N]. 中华合作时报,2019-09-12(B03).
[2]李延霞,吴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J].财经界,2019(09):29.
[3]孙付.迎接贷款利率市场化新基准:LPR——基于利率定价和传导机制的研究[J].金融市场研究,2019(08):2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