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摘要:本文以《冰雪奇缘1》为例,一方面,阐述迪斯尼动画片历年来塑造的众多公主形象,其中保留了一些共性,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观众价值观和审美体验的改变,人物特征由最初传统的美丽善良、纯洁柔弱,过渡到敢于探索、善恶分明,再到后期的以行动来定义勇敢,摆脱世俗的标准,通过自己的斗争掌控人生。从哲学与心理学视角而言,编剧以哲学家尼采的哲学思想构建了主角艾莎公主的形象,大大丰盈了人物的意义,以此迎合了当代女性的心理投射,展开对主题的深层次的关注。
关键词:《冰雪奇缘1》;公主;心理特征;尼采
一、故事的来源
全球动画基地迪斯尼公司创作源泉毫无疑问来自各国的经典童话,正如热奈特所言“人类在不断发掘新的意义,却不能永远发明新的形式,所以有的时候,不得不赋予旧的形式以新的意义。”这在迪斯尼动画片的品牌公主形象的创作中尤为明显:老作品不断地进入新一轮意义的循环。一方面它传承了文学的独特光芒,造了许多经典动画人物形象,不分国界和种族,成就了我们童年抹不去的美好回忆;另一方面它的盈利模式充分依賴文学作品的魅力,如同一场赌博,从中押注,哪些作品已经畅销,就此可以延伸,形成此品牌的动画电影,继而游戏软件,服装用品等衍生产品,形成一系列品牌产业链,这也正是迪斯尼成功的盈利秘诀。本篇介绍的《冰雪奇缘1》票房高达12.72亿,成为全球动画史票房冠军,并成为影史票房榜第五名。
2013年《冰雪奇缘1》初次与我们见面时,事实上源于一个尤为悲伤的童话,那就是丹麦的安徒生1844年写的一篇最古老的童话,大家一定还记得《美人鱼》《丑小鸭》《豌豆公主》这些经典巨作,这恰好也是它们的灵感之源。最初的版本中,一位可怜的公主被一年轻男子所劫持,最终被自己青梅竹马的好友男孩所救回。早在1940年,迪斯尼公司的创始人华特迪斯尼就被此灵感打动,有意改编为动画片,但是那时的电脑技术还不允许动画片来演绎《冰雪奇缘》中冰天雪地的晶莹剔透和雪中起舞的变幻莫测,受科技手段的局限及表现方式未能实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编剧除了珍妮弗·李,克里斯·巴克当然还有安徒生,从中我们也领略到互文性的文学传承。
二、故事主题和构架
《冰雪奇缘1》的主题体现了姐妹深厚的情谊,亲情大于爱情。故事以音乐剧的形式展开但节奏十分紧凑。阿伦黛尔王国生活着两位美丽的小公主,艾莎和安娜。艾莎天生具有制造冰雪的能力,儿时险些夺走妹妹的生命。为此国王紧闭宫门,也中断了两姐妹的联系。艾莎终于到了加冕的年龄,艾莎唯恐被众人识破多年的秘密。然而当听说安娜将要和王子汉斯结婚时,依然情绪失控露出了马脚。此后她逃到山中,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冰雪王国,安娜独自前往,在克斯托夫的助力下最终找回失落的姐姐,也帮助姐姐学会控制自己的超凡能力。
三、价值观和角色的塑造
首先要肯定的是传统迪斯尼宣扬的价值观在《冰雪奇缘1》中都以再现:亲情的修复、面对自我的勇敢、女性的独立、成长的学习等。那么这里更要指出的是迪斯尼首次打破了传统的公主形象:初期的公主比如白雪公主和睡美人,她们的命运不是自己的,是要靠男人拯救的,婚姻是她们的归属。无论是吃了毒苹果的睡美人,还是遭到诅咒的睡美人,还是被女巫困在高塔的长发公主,都是等着王子的出现。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心理及价值观产生巨大的转变。编剧如何迎合观众的心理,提供升华价值呢?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异化,回归自由的本质。
(一)安娜公主
剧中安娜公主可以说目标非常明确并且一直在努力。与其说她的目标是找到真爱,不如说是想修复和姐姐的这段感情。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来说,安娜是一个高度统一的角色,她的目标很清楚,她也一直为目标付出汗水和代价,认为生命中亲情大于爱情,因此观众和她很有感情投射。其中关于爱情的观点也更加的成熟,片中克斯托夫不断重复地那句“You engaged with someone you just met?!”其实就在打破迪斯尼过去做的所有公主童话的传统,告诉女孩们其实爱情不是只有一见钟情。
(二)艾莎公主
而艾莎打造的形象不单单是一位坚毅获得了自由的主角形象,大部分美国观众希望她在剧中就是“同性恋”,期盼第一位拥有女友的同性恋公主“诞生”,从一开始家人将她雪藏就让观众有了这种映射。事实上直到剧终也不明确,正因为没有确定的答案才让它有了包纳更多意义的可能。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编剧的安排使观众潜意识的欲望得以宣泄:人类社会在不断累计文明的同时,也在不断压抑人类本能。正如德国社学学家艾里亚斯所言,人类社会走向文明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克制和压抑人的原始情绪的过程,但被压抑的情绪,或是被压抑的本能并没有在人体中流失,而是进入了人的潜意识中。
为了让公主的形象更加复杂多层次化,打开观众更多阐释的可能性,电影编剧大力挖掘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把艾萨构建为十分“尼采化”的人物。想到那幅让人热血激昂的场景:真相大白,艾萨公主逃出城堡,仿佛摆脱了一切束缚,一边构建自己的冰雪家园,一边畅快地奔跑歌唱“libébée,délivrée,les étoiles me tendent les bras.(自由,果敢,连星星都向我张开双臂)”,这首原版英文“let it go”也正是把人物置于尼采的位置,也就是尼采所着的《超善恶》的基本观点:以审美的角度来看待人生的境遇,这不是教人沉迷于幻象中,而是让人们有勇气与力量来面对自己的生命。尼采理想中的是一种悲剧式的人生观,他认为悲剧的精神不在于肯定一个公平正义的世界持续,在悲剧中有德者反而往往受命运的折磨,而是身处命运中所能激发出的力量。这不正是艾莎的真实写照吗?尼采在《超善恶》种毫不妥协地坚持承认和重视本能的好处,以及怀疑或无视本能所带来的危险。本能到底是什么?“一种自然的或天生的态度或能力”。正是无视了艾莎的本能,才回造就她忘乎所以,逃离家园,致使本属于她的阿伦黛尔王国也陷入可怕的寒冷之中,因而“无视本能”的危险是毁灭性的。
剧中艾萨也唱到:“pas de bien,pas de mal pour moi,pas de lois.(没有什么对错,不要以什么规范制约我)”,此曲Let it go堪称全片的点睛之笔,作为人物转折的关键点,从开头的迷惘彷徨,到逐渐肯定自己自我探索,最后彻底放下束缚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人生,完美的讲述了艾莎化蛹成蝶的心路历程,她不再是之前那个隐忍压抑着自己以求做个符合世俗要求的完美女孩,这里也体现了尼采好战的天性:“一个斗士不得不要花很长时间与自己作战”。在艾萨心目中“算了吧,随心而安吧,他们知道就知道吧,不要再抑制了,只有上天知道我感情的努力。”对一个好女孩的言行规范好坏标准,她不再遵从世俗的规定,选择自己成就自己。剧中艾莎由一个国王王后都肯定的乖乖女到众叛亲离逃走的那一刹那,如同尼采所言:“我使命的肯定部分已经完成,现在是转向否定,说不和实践否定部分的时候了:重估一切现存价值本身,这伟大的战争——对决定日的呼唤”。
因此《冰雪奇缘1》可以说编剧构造的人物形象打破了传统的公主形象,打造一个有担当,勇敢的安娜公主,更是迎合了当代女性的心理特征,建构了新偶像艾萨公主,尼采式的哲学思想的注入给人物带来更加深厚的底蕴,赢得了观众对主题的关注以及对艺术形式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郑格.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公主”题材影片浅析—以《勇敢传说》与《冰雪奇缘》为例[J].艺术科技,2015(5).
[2]孙杰,王燕.互文视角下巴塞尔姆小说《白雪公主的解读》[J].名作欣赏,2018(33).
[3]丽贝卡·S皮里著,王爱松译,尼采在二十一世纪的影响[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
[4]董立荣等.经典动画作品解析[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5]郭晓丽.动画品牌传播研究[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