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不需要承诺

2019-01-10 08:22许崧
幸福·悦读 2019年12期
关键词:缘分漫游旅行社

许崧

因为对泰国比较熟悉,我每年都有一两次导游任务。跟我去的都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有的是我主动约请的,有些是朋友相托不好推辞的。我也不收钱,大家只是承担我的旅费,因而我就能理直气壮地用自己的方式,以“不管你是谁,都照我的办法来”的态度对待他们。这样至少我不用委屈自己,每次都耍得很高兴。当然,这也有点隐患,我有时要提醒自己:骂是早就骂过了,再这么下去我可能要开始殴打旅伴了。

20年里泰国不知来过多少回,慢慢也就形成了自己的漫游模式——前面几天叫“回顾”,把之前去过而喜欢的地方走一遍,看看有什么变化;然后是“尝鲜”,探索一下新晋的亮点项目,算是跟上时代。至于初到贵地不得不去的传统景点,我是不去凑热闹的,把人往里一送就自己去找地方喝咖啡了。

我自己漫游和带着“跟屁虫”不同的是,我一个人时会走很多很多路,多到大部分跟我一起的人都受不了。泰国的天气基本上可以分为“热”和“非常热”,在那种天气中长距离步行,很多人觉得我这是疯了。

其实我有我的道理。漫步是我发现世界的方式,过程就是目的;而对于有个目的地要赶去的人,过程就变成了不必要的苦刑。两者之间,天壤之别。

漫游,说起来耳熟能详,其实很多人并不会,或者早已遗忘。也许是因为漫游虽然会有惊喜,但并不确定一定能遇到什么。我发现最难跟人沟通的部分,就是让他们理解这种“肯定不一定”的方式。很多人都太执迷于确定性了,太珍惜时间太在乎效率了,天然觉得不确定的东西降低了效率因而减损了他们的收获。而我也同样不能理解,他们花那么多钱换一个没有惊喜的旅行有什么意思。

旅行团的悖论就在这里了。为了招揽客人,旅行社倾向于事无巨细地把一切内容都写在广告上,显得他們的产品多么超值。然后理所当然的,旅行社收人钱财,就要替人安排好一切,往往还排得颇为密集;而花了钱的大爷们,就等着人来把自己伺候好,少了不行,不舒服了也不行,都要骂街。在正常的商业伦理中,这没说的,就该这样。然而旅行还是有所不同,缺了惊喜,多少有点可惜了。

惊喜对我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么说吧,整个电影工业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很难想象我们会为了毫无新意的东西掏腰包,更别说花费不菲地跑到一个陌生地方了。因而,惊喜根本就是旅行最重要的收获之一。然而,惊喜跟心理预期关系太密切。同样的事,同样的节日,不知道而闯进来,和知道了组团来,快乐指数截然不同。因而惊喜是不能成为商业承诺的。只要一承诺,提高了预期,便也失去惊喜的随机性,变成了一定要强行发生的事,失去了惊喜的意义。不能遵守承诺的生意,活不下去的。

当然,快乐并不一定需要一场节日那样的强刺激,每个地方,每天的日常,时时都有值得收集的快乐在发生,只看有没有缘分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不喜欢赶路的原因。把点到点之间的过程匆忙省略掉,缘分也就无处发生。大部分时候那些都只是小小的快乐,暹罗Ibis墙上的一片涂鸦,小巷里同行的一位僧人,街角小店喜出望外的一杯好咖啡,与恰图恰市场第七区画机车的大叔艺术家的一场聊天,SaphanTaksin站外跟卖冷饮老伯学的一句泰语,偶然撞见的一场认真无比的业余泰拳,是我跟曼谷在一天中的相逢。我觉得我的旅行就是由这些点点滴滴串连起来,20年来我攒下的碎片让我对一个异域地方产生了有温度的感知,以及充满了温暖的感激。

人生这场旅行,也该是一样的吧。

摘自《博客天下》

猜你喜欢
缘分漫游旅行社
“Mi palabra favorita en chino es yuanfen”
出国游走错机场 旅行社依法担责
旅行社人才开发机制探讨
霹雳漫游堂
天赐的缘分
NASA漫游记
旅行社内部财务管理与监督分析
为缘分干杯
旅行社的选择
读书也要讲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