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富国:我要走在雷场最前面

2019-01-10 08:22梁伟
幸福·悦读 2019年12期
关键词:雷场富国战友

梁伟

7月31日,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杜富国授予“排雷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为他佩挂英模奖章、颁发证书。而杜富国习惯性地举起右臂,向习近平总支书记致以无手的军礼。

空荡荡的衣袖、庄重的神情,瞬间让亿万网友感动流泪。人们用诗歌、舞蹈、歌曲,给“无手的军礼”赋予许多含义。

负伤之后,面对党和人民的褒奖,杜富国始终坚持:“我是一名普通的扫雷兵,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假如再给我机会,哪怕一千次、一万次,我也会坚守初心、作出同样的选择!”

“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好!”

1991年,杜富国出生于革命圣地遵义,那片土地上处处都有红军的足迹。杜富国就读的皂角小学,曾经是收养革命烈士子女和遗孤的保育院,而父亲为他取名富国,就是希望他长大后,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2009年,杜富国在外地学习汽车修理,每月有着几千块钱的收入,这在当时也算是一门不错的营生。得知家乡征兵时,杜富国毫不犹豫辞工回家,报名参军,在他的人生字典中,“好男儿就是要当兵”。

“钱啥时都能挣,孩子有抱负,当父亲的应该支持。”父亲杜俊说,“作为长子,杜富国从小背着弟弟妹妹放牛、砍柴,看到邻里乡亲有需要帮忙的,总是主动帮忙,大事小事尽心尽力,邻里乡亲都夸他懂事。”

接下来的日子里,杜富国把这种热心与担当带到了军营。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在为队里修水电、修门窗、修设备,成为出色的“三小工”;外出训练,他把自己的干粮,分给饭量大的战友,分给山里的困难群众;战友有困难,他时常拿出三五百元乃至倾其所有给予支援;在驻地,他常常为乡亲搬物资、修水电。杜富国说:“活儿总要有人干,我多干一点,大伙就能轻松一些。”

2015年6月,扫雷大队组建受领任务的分队时,官兵争着来、抢着上,计划抽组405人,收到的请战书就有1400多份。其中一份请战书写道:“怎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衡量的唯一标准是真正为国家做了些什么,为百姓做了些什么。这就是我的使命,一个声音告诉我,我要去扫雷。”字里行间透射出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让无数老兵肃然起敬。这个请战人就是杜富国。

“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好!”这是杜富国的人生哲学,也是战友们对他的深刻印象。只有初中文化的杜富国远远算不上天资聪慧,相反因为文化程度不高,队里的第一次专业理论考试,他就拿了个倒数第一。但就是这样一名略显笨拙的士兵,却有自己的“做事哲学”——执著。

从扫雷专业的“门外汉”到“专业通”,杜富国付出了无数的汗水和努力。学理论,杜富国把知识要点卡片带在身上,随时随地拿出来学一会儿,常常加班学习到深夜;强技能,别人练1个小时,他练2个小时,每个动作都重复上百遍;练手感,他坚持每天练习上万针,用探雷针把训练场前的草皮翻了个遍,他还请战友随意埋设铁钉、硬币、弹片,通过斜放、深埋、混合、缠绕增加难度,以此训练“听声辨物”本领。经年累月,他熟练掌握了10多种地雷的排除法,将探雷器练成了“第三只手”。在综合性考核中,杜富国所有科目全部都是“优”。

杜富国还创造了一些提高扫雷效率和安全性的小发明:琢磨“田”字分割法,把大块的雷场分割成小块,便于多个作业组同时作业;为提高转运爆炸物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他制造10多种存放爆炸物的沙箱,有效提高了排雷效率和安全系数。

“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百炼成钢。”这是扫雷大队对杜富国的评语,也是杜富国自己成长进步的深切体悟。入伍以来,他被5个单位争相选调,先后从事4个专业,始终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每一次角色转换都认真对待。

“让我来,是我无悔的选择”

2015年夏,杜富国从云南省军区原某边防团来到扫雷大队,第一次见到了生活在雷区附近身体残缺的老乡们,那一刻,他读懂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誓言,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片雷场清除,还边境人民一片净土。”

马嘿雷场山高坡陡、荆棘密布,来回有6公里山路,战士们背着爆破筒一步一步往山上挪。一个弹药箱27.5公斤重,每次杜富国都要争着扛两箱,有时候后面背两箱,前面再抱一箱。他的肩膀被背带勒出一道道血印,脚底也磨出了血泡。战友们总说他:“少扛点,时间长了,铁打的身体也吃不消。”杜富国却笑着说:“没得事,我身体好。”

2018年9月2日,驻地猛硐乡发生百年不遇的泥石流灾害,扫雷官兵凌晨出动救灾。看到十几名学生被困在二楼,杜富国第一个攀上一辆冲翻的皮卡车,借势爬上二楼阳台,将学生逐个抱下,交给战友。在敬老院,暴涨的河流将19名老人困在对岸。杜富国又是第一个拉着绳子,跳进河中蹚路。之后,又和战友组成人墙,将老人逐个背回。从河里上来,杜富国的腿上、膝上,被洪水中的木头杂物撞得淤青,他却很开心:“这是当兵的本分。”

在扫雷作战的三年中,杜富国出入雷场千余次,累计排除爆炸物2400余枚。在扫雷大队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新同志第一次进雷场,必须由党员干部走在前面带队,他们的命令就是“跟着我的脚印走!”大队长这样教会了中队长,中队长教会了分队长,分队长教会了班长,班长又教会了战士……

“入了党,我就能走在雷场最前面,排除更危险的雷。”面对为什么要入黨的提问时,杜富国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也意味着,杜富国有了进入最复杂的雷区、处置最难排的雷的资格。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坝子雷场一如往常。

爆破排雷后,山体表层的土壤已被翻松了半尺多,但战士们仍不敢有丝毫松懈,各作业组屏气凝神搜索着面前的每一寸土地。

扫雷作业时,一般两人一组。在扫雷爆破作业深翻过一遍的陡坡上,杜富国和他的搭档艾岩,身穿22斤重的防爆服,脚踏5斤重的防爆鞋,头戴4斤重的防爆头盔,弯着身子向前搜排。

这是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的最后一块任务雷场。如果一切顺利,按计划还有10天就能完成任务。

“嘀呜,嘀呜……”杜富国手中的探雷器响了。他用对讲机报告:“发现少部分露于地表的一个弹体,初步判断是一颗加重手榴弹。”

在接到“查明有无诡计设置”的指示后,杜富国对同组作业的艾岩说:“你退后,再退后一点,让我来。”

正当杜富国按照作业规程,小心翼翼地清除弹体周围的浮土时,意外发生了,“轰”的一声巨响,时间定格在14时39分许。

巨大的冲击波让刚刚转身走出两三米外的艾岩整个人都呆住了,头盔被掀翻了,想叫人却怎么也喊不出声……

这一次,面对危险,杜富国又一次作出抉择,以血肉之躯挡住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随后的3天3夜,历经5次大手术后,杜富国终于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但是,年仅27岁的杜富国却永远失去了双手和双眼。

“用双脚为梦想奔跑”

杜富国的坚韧与乐观,让他的父母心疼。他们永远不会忘记杜富国手术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是:“爸、妈,我没事,放心。”声音虚弱,却平静有力。当医生决定告知他被截去双手、摘去双眼的事实时,还特意请来了心理干预专家。那天,心理医生蹲在旁边观察杜富国的表情,酝酿着几套心理干预方案。

可几秒钟的沉默后,杜富国平静地说:“首长,我知道了,您放心,请大家给我点时间。”当天晚上,大家担心杜富国想不开,陪护人員从1人加到2人,由亲人和战友轮流守夜。意外的是,经过一个晚上的调整,杜富国开始锻炼身体,还主动和大家聊天,那一刻,所有人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杜富国说:“刚苏醒的那段时间,总是疼得冒汗、烦躁不安,大家都担心我做傻事,经常鼓励我,不要悲观放弃,要对生活有信心。我时常想起长眠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年轻英烈,想起社会各界对我的关心关爱,于是抱定一个决心:战士要有战士的样子,面对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男儿要有男儿的担当,用自己的坚强支撑家庭的希望。”

受伤之初,杜富国的手臂常有“幻觉痛”,感到手还在,“手指头”会痛。这种疼痛有多痛?陪护战友曾问过医生,医生的答复是就像刀子割肉一样痛。

杜富国的脸部、四肢、胸腹等处严重炸伤,身上伤痕累累。医生嘱咐,“只要忍得住,别脱压力衣”。杜富国穿上压力衣,浑身绷得像弹簧,除上药、洗澡、换衣外,每天23小时不脱,不说一声苦,还笑称自己成了“蜘蛛侠”。每隔10天左右,杜富国还要一次性注射20针以上的瘢痕消退针,针针注入神经血管密布的瘢痕深处,杜富国强忍剧痛,次次打完针,还笑着感谢护士。所以在西南医院医护人员的眼中,这个排雷英雄是个“开心果”:平时会主动和大伙聊天,还很喜欢开玩笑,因而病房里总是笑声盈盈、暖意融融。

杜富国很坚强,他的坚强让人难以想象,手术后不到一个月,他就下床走路;一个半月后,他就在病床上开始支起双肘做平板支撑;三个月后,就尝试着在跑步机上练习跑步,现在的他13分钟就能跑完三公里。可以说康复中的杜富国一刻也没有停止训练,还在为重返雷场作准备。杜富国说:“现在科技很发达,我可以装上智能手,还可以排雷。”

而在得知眼球也摘除,不能再上雷场时,他依然牵挂着扫雷。他说:“如果可以,我想学学播音,把扫雷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扫雷。”

1月25日,在陆军首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颁奖仪式上,杜富国在回答主持人提问时动情地说:“战友们,对不起。原谅我再也没有办法跟你们一起扫雷了,请你们替我继续完成任务!”

负伤至今,杜富国做了大大小小10多次手术,但是他从未放弃,每天早上,杜富国用牙齿、残手、脚掌并用,基本能自己穿衣、洗脸,并用辅助工具吃饭。

“负伤后,虽然我再也不能拥抱亲爱的妈妈,再也不能看见心爱的妻子,再也不能和战友并肩战斗,但我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样做是值得的。现在,我的战友们征战在新的扫雷战场,履行着我未完成的使命,我等着他们胜利归来,在这里向他们致敬!”杜富国说,“我虽然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健全的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我虽然失去了双眼,但我有信仰的明灯,可以继续照亮我前行。”

摘自《中华儿女》

猜你喜欢
雷场富国战友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战友是什么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杜富国
时代楷模·杜富国
岁月静好,因为有人负重前行
搁浅的富国梦——甲午战后清政府主导的第二轮开矿高潮(1895—1899)
永远是战友
永远是战友
无言的战友
基于智能代理的雷场自修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