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
摘要:《三字经》作为国学启蒙的经典之作,英译本众多,但中国学者赵彦春的译本是第一部采用三字格形式,因而广受关注,影响较大。本文以莱斯的翻译批评理论为指导,对赵彦春的《三字经》英译本进行分析,加深理解,从而有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关键词:《三字经》;翻译批评;英译本
一、引言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为南宋王应麟所著,其取材广泛,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三字经》有三大凸现性特征是三字、韵体和经典。[1]作为三字一行的经典,所采用的是汉语中最常用的韵式,通常是偶韵体,即AABB韵式,间或表现为隔行韵。
《三字经》从清朝中后期由传教士、汉学家始译为英文,推广海外,先后有Robert Morrison(1782-1834),E.C.Bridgman(1801-1861),E.J.Eitel(1838-1908)和Herbert Giles(1845-1935)的译本,其中以英国汉学家Giles1900年的英文重译本San Tzu Ching:Elementary Chinese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2]中国学者赵彦春再译《三字经》,体现了时代的需要,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赵彦春从事理论语言学、认知词典学、语言哲学、翻译学等研究,并致力于《诗经》、《三字经》等经史子集以及现当代诗歌的研究和英译。
二、文本类型
莱斯的《翻译批评》一书写到,严肃的翻译质量批評必须是建立在原文和译文的对比之上,包括了三个因素,分别是文本类型,语言的语境和待评估文本的语用环境。文本类型分为以内容为重的文本,以形式为重的文本,以感染为重的文本和以听觉为媒介的文本。语言范畴从四个方面来考察,即语义因素,词汇因素,语法因素和风格因素。语用范畴即非语言因素包括直接语境,主题,时间,地点,读者,说话者,情感暗示。[3]
根据《三字经》三字一行的特点和AABA的韵式,间或表现为隔行韵,属于以形式为重的文本。以形式为重的文本关注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产生了一定的美学效果。这样的文学表达方式在译本中也应得以再现。在进行翻译批评时,要关注译文是否通过新的表达方式产生了相似的美学效果。赵彦春的译本在形式上对原文本进行了完全再现。赵译本一共114节,每一节都做到了三词对应原文的三字,在韵律上以AABB的形式呈现,可以说是对翻译的一种挑战,但其翻译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分析。
三、语言范畴
语言范畴主要从词汇、语义、风格三个方面分析。
(一)词汇
1.头悬梁,Head strung high,
锥刺股。Needled his thigh.
彼不教,Not pushed,they,
自勤苦。Kept working away.
“悬梁刺股”指的是晋朝的孙敬和战国的苏秦都刻苦读书,为了读书时不打瞌睡,前者把头发系在屋梁上,后者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但这个典故在西方是没有的。赵译本在翻译时只表达了字面意思,而且也没有注解,西方读者很难体会和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意思,只是对后两句的意思有所理解。“悬梁刺股”的内涵并没有表现出来,词汇表达不够充分。
2.如囊萤,With fireworms bright!
如映雪。With snow white!
家虽贫,Poor,having none,
学不辍。They pressed on.
“囊萤映雪”指的是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照明读书;晋朝人孙康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二人虽家境贫苦,却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学习,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告诫我们要勤勉好学。“囊萤”和“映雪”两个词汇所蕴含的故事在西方是没有的。译本只表达出“萤火虫的光亮和雪的洁白”,此外也没有相应的注释,很难与持之以恒,坚持学习联系起来,词汇表达不够充分。
3.如负薪,With fuels borne,
如挂角。Book on horn.
身虽劳,They,making time,
犹苦卓。Employed their time.
“负薪挂角”讲的是汉朝朱买臣,家庭贫困以买柴为生。砍柴时将书放在林木下,挑柴回家时将书系在担头,勤奋求学,后官至会稽太守。隋朝李密为人放牛,为了学习,放牛时将书本挂在牛角上,后封爵为蒲山公。赵译本只翻译了字面意思,也没有注释,西方读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意思,两个词汇表达不够充分。
(二)语义
1.为人子,Son of man,
方少时。Mature you can.
亲师友,Teacher or peer,
习礼仪。Hold them dear.
此节讲礼仪。人在年轻时,应亲近益师,交结贤友,学习礼节之道和立身之本。古代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修身习礼显得尤为重要。赵译本以三词对三字,韵律为AABB,保留了原文的形式,但在语义上却存在问题。“方少时”指的是人在年少的这样一个时期,赵译为“Mature you can”,即可以使其成熟有为。这样就由一个时期变成了一种结果,没有将原文的语义表达出来。此外,“Son of man”和“Mature you can”之间缺少链接词,不能将两者结合起来。赵译只将“亲师友”的语义翻译了出来,“习礼仪”的语义直接省略,造成了语义缺失,虽然形式得以保留,但却导致语义不准确。
2.三纲者,Three tenets always:
君臣义。Subject Lord obeys;
父子亲,Child Father reveres;
夫妇顺。Wife Man endears.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臣、子、妻必须服从于君、父、夫,同时君、父、夫要为臣、子、妻作表率。在《三字经》中弱化了“三纲”原本的威严,突出的是一幅君臣、父子、夫妻相互之间的和谐画面。赵译三词对三字,并通过对主谓宾结构位置上的改变,保证了音韵节奏,却造成了语义缺失。赵译句式中的“obey”“revere”“endear”均是单向性的,即侧重臣、子、妻对君、父、夫所应有的行为,但原文却强调双方之间的和谐。
3.人遗子,For children hold,
金满籝。Silver or gold?
我教子,My only bequest,
唯一经。Learn your best.
此节的是以《三字经》的作者为视角描述:世人经常留给子孙金银财富,而作者留给子女的只有一本《三字经》。原文的“金满籝”是采用了隐喻和借代的修辞手法,“金”指金银财富,“籝”是通盈,盈满之意。“一经”即《三字经》。译文的原作者视角已经缺失;用“Silver or gold”代指金银财宝也是可以的。但将“一经”翻译为“Learn your best”,强调要好好学习,扩大了原文的语义。译者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对等,却忽略了在语义上需与原文一致。
(三)风格
1.彼既成,His great success,
众称异。Did all impress.
尔小生,While youre young,
宜立志。Make wills strong.
原文短小精悍,行文简洁。译文遵循了原文的风格,用“success,impress,young,strong”等常见词,表达了原文的语义,在风格上达到了一致。
2.二十传,Three centuriesgains,
三百载。Made twenty reigns.
梁灭之,There arose Liang,
国乃改。That replaced Tang.
此节的意思是说唐朝共传位二十位帝王,历经二百八十九年。唐朝末年,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大唐帝国名存实亡。其中宣武节度使朱全忠,用法苛严,战无不胜,公元907年废帝,自行称帝,史称“后梁”。自此唐朝结束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用“gains”一词再现“大唐”辉煌和强盛;用“reigns”表明二十位帝王的统治;用“arose”和“replaced”体现王朝的更迭。用语简洁,意思明白。
3.地所生,Earth makes good,
有草木。Grass and wood.
此植物,These plants command,
遍水陆。Water and land.
此节经文讲述遍布中国水陆的花草植物,语义简单,易于理解。译文保留了原文的风格,用词为西方读者所熟悉。
四、语用范畴
语用范畴主要从时间、地点和读者三个方面分析。
(一)时间
《三字经》为南宋王应麟所著,之后又经历了清人贺兴思和辛亥革命后学者章炳麟的修改和续写。赵彦春的英译本基于清朝贺兴思的版本。原文本属于清朝时期,与现在相比年代久远。赵译本在形式上是符合清朝贺兴思的版本,但他面向的是现代读者,因而在表达方面不需要体现那个时期的特点,符合现代读者的认知水平即可。这也是《三字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譯本的原因。
1.古今史,History is here.
全在兹。Until this year.
载治乱,You know well:
知兴衰。Rise and fall.
此节经文讲的是上至三皇五帝,下至北南两宋,共计17朝,均有《史记》《三国志》《晋书》等史书记载,包含了历朝历代的事迹。赵译本做了一些变通,将两句合为一句,并添加一些短句以求连贯,便于现代读者的理解。
2.勤有功,Good is diligence,
戏无益。Poor is negligence.
戒之哉,Trials you breast,
宜勉力。Work with zest.
此处经文讲的是人如果勤勉好学,就会进步;如果懒惰玩耍,则没有任何帮助。赵译本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达原文的意思,符合当代西方读者的认知水平。
3.子不学,An unschooled child,
非所宜。Will grow wild.
幼不学,A young loafer,
老何为。An old loser.
此节经文讲述的是年幼时如果不知道学习,荒废时光,以后即使后悔,也为时已晚。赵译本做了一些变通,换了一种说法,简化了原文的意思,有利于现代读者的理解和认知。
(二)地点
1.三才者,Tri-vital,of worth,
天地人。Man,heaven,earth.
三光者,Tri-light,a boon,
日月星。Sun,stars,moon.
三才,“才”为“才能”,三种具有伟大才能的“天、地、人”,它们的才能是“天道敏时”、“地道敏树”、“人道敏政”。三光指日光、月光、星光。“三光”和“三才”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是没有的,赵译依据英语造词规律仿造出专有的名词“tri-vital”和“tri-light”,这是译者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的方法。西方读者根据上下文语义可以理解其中的意思。
2.膻焦香,Muttony,burnt,balmy,
及腥朽。Fishy,and moldy.
此五臭,These smells five,
鼻所嗅。Make noses alive.
五臭,即膻、焦、香、腥、朽,是五种食物的香气。五种气味中“焦、香、腥、朽”在英语中比较容易实现对等翻译,而“膻”在英语中没有相应的气味名词,是汉语中独有的一种气味,属于特有的中国文化词。在译文中,译者自造表达形式,将其翻译为“Muttony”,与“四味”构成相似的形容词性结构,是类比性创造。
3.自羲农,The legendary Fooshee,
至黄帝。Shennong and huangdee.
号三黄,Were great forefathers,
居上世。Esteemed Three Emperors.
原文中伏羲、神农、皇帝等词汇均为中华文化所特有,属于文化负载词。赵译按照英语造词规律,处理三个名称,考虑译语读者的接受习惯。
以上三个例子说明,赵译本在处理文化负载词的时候,采用了“仿造”的方法,即在目标语中构造新的词汇。
(三)读者
1.父子恩,Father loves son,
夫妇从。Man-wife is one.
兄则友,Brothers are bland,
弟则恭。Hand in hand.
此节讲的是家庭关系中父子、夫妻、兄弟之间的和睦。赵译本《三字经》的目标读者是英美人士,不是特殊群体,而是所有受众,不论男女老少。此节翻译简洁清晰,采用“Brothers”,“Hand in hand”等词语和搭配,易于译语读者理解。
2.此十义,This you remember,
人所同。For every member.
当师叙,This you obey,
勿违背。For every day.
此节是对前两节所论述的“十义”的总结,人人都应遵守,不能违背。译者所采用的词语和结构考虑了西方读者的阅读感受,简洁清晰,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目标语读者的思维习惯。
3.幼而学,Learn when young,
壮而行。Act while strong.
上致君,Benefit each one,
下澤民。Under the sun.
幼年时,要学习圣贤之书;壮年时,要做圣贤之事。君子用所学上可辅佐君主,使他们贤明良德;下则恩惠百姓,造福一方。此节激励少年学好知识,长大以后学以致用,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赵译本措辞简洁,语义清晰。后两行没有直接描写“君,民”,用“each one”和“under the sun”涵盖所有的人,使得语义简单化,形象化,易于西方读者接受和理解。
五、总结
本文以莱斯的《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为理论依据,对赵彦春《三字经》英译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可以看出,赵译本在形式和韵律上与原文达成了一致,在行文风格上,再现了原文简洁明快的特点,适合西方读者诵读,但有些地方的翻译语义表达不太准确,存在扩大或缩小语义的现象。此外,一些翻译存在简化现象,西方读者很难理解其中的深意和哲理。
参考文献:
[1]赵彦春.三字经英译诘难与译理发凡[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4.
[2]李晶等.三字经英译:Giles与赵彦春平行译本分析[M].北京: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3]Katharina Reiss.Translation Criticism--The Potentials and Limitations.Routledge.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