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续峰
(西北政法大学 经济法学院,西安710063)
近年来,西部某知识产权大省在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高新企业逐步建立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培训、专利导航、预警、信息推送等措施,一部分产业也成为了当地的支柱产业或战略新兴产业。作为“一路一带”的桥头堡,西部地区迫切需要借助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 加快知识产权建设。利用好知识产权,谋求更大的发展和效益的提升,是实现建设经济强市的重要措施。
某无线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通信公司)是高科技股份制企业,专门从事IP网络领域的基础性技术研发及其商业化推广应用。他在IP网络自适应(AIPN)、安全接入(WAPI)以及无线网络(WLAN)等专业技术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厚的经验以及成果,为该领域的基础技术发展做出了奠基性贡献。该企业是国内无线网络安全领域的著名企业之一,其性质为民营,短短10余年的时间,通信公司所开发的专利技术已经超过了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保持在相关行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前列。
表1 通信公司专利申请量化表
注:以上资料来源于中国专利查询网,数据统计时间截止到2015-11-15。
根据表1所示,通信公司从2001年起,一直致力于可信网络空间构建所必须的基础安全技术创新工作。自2001年开始申请专利,申请总量共225件,其中以发明专利(尤其是方法发明)为主,发明申请总量高达229件。申请总数占据批准总数的98%,并获得了4件外观设计专利(见上表备注部分)。
图1 通信公司2001年—2017年专利申请/授权状况
据资料显示,通信公司自2001年后专利的申请及授权量呈不规则态势(见图1),17年间专利授权量高达200件,占总申请量的88.9%。从上图可看出,2001年至2003年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较少(2003年甚至是零专利申请)。2004年开始公司发展迅速,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同时,发明申请比重加大,授权量也保持同步增长。在这几年间,通信公司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在国内同类企业中具有领先地位。在此基础上,该公司某项安全技术成为信息安全领域第一个由中国企业编制的国际标准。这也是过去10多年来世界范围内该领域唯一发布的新技术标准。图表显示,2004年—2010年发明授权量达到历史最高,这7年的发明授权数量占专利授权总量的93.8%,这是公司技术创新的黄金时期,也奠定了公司在同行业领域的核心地位。
2.1.1 企业现有优势分析
自公司建立以来,申请的发明专利多达200多件。2010年,通信公司国际专利申请(PCT)进入国家前10名,位居全球500强。通信公司在所有发明专利中最引人瞩目的,是2002年的某项技术。该技术研发后,与其相关的若干技术专利申请在国内陆续获得专利授权。我国政府将由该项技术的标准确定为国家标准。目前,世界范围内只有2个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它就是其中之一。与此相适应,该公司在欧美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有关该技术的专利布局,依靠相关技术在国内外提交了600多个专利申请书。该企业另一项发明专利所构造的安全接入协议,已被ISO/IEC采纳,颁布为国际标准,同时,获得了美国专利商标局授权。因其网络信息安全领域丰富的技术创新及其技术授权合作经验,企业已与全球20多个国家的300余家公司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已有相关近20亿颗芯片、百余个种类数千个型号产品进入市场。
2.1.2 通信公司知识产权优势获取的原因分析
(1)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浓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健全。通信公司对自主知识产权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公司创建后,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公司成立了技术委员会,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的职能机构,提高研发中心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率。根据技术发展需求,为提升公司的技术实力,还聘请了一批在安全技术领域内声望卓著的国内外学者担任技术顾问或课题专家组成员,在安全技术领域重大技术创新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信公司能有效地将知识产权与企业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研究开发中,有完整保护专利措施(从第一件专利申请,西部地区某知名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一直跟进)。企业能够及时监测知识产权动态,能及时清理不适合市场的价值不高的专利(公司定期对一些无价值专利进行清理,以未缴年费的方式放弃在法律保护期的专利),并积极申报有价值专利技术,牢牢占领相关市场。该公司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了较强的竞争能力。
(2)企业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著。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和经济效益的渠道。通信公司重点做好以下工作:首先,通信公司积极申请专利;其次,组建专利联盟(如加入了WAPI产业联盟,组建了中国可信计算联盟),这类专利联盟不仅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而且以联盟作为手段发挥集体力量,将行业门槛大幅度提高,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改变整个产业的竞争态势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三,企业注重在海外市场进行专利布局,通信公司目前已累计申请近500项PCT专利,并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通过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等方式积极主动为通信公司解决困难,为其发展提供保障。专利布局使这家规模不大的民营科技企业异军突起,实现了技术创新,实现了专利化和标准化经营格局,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竞争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2.2.1 企业前期研发能力强劲,但持续研发能力略显不足
通信公司经过10余年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在市场上已占据重要地位,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3年开始,企业的技术创新陷入了缓慢发展时期,尽管通信公司有计划地新增外聘高级技术人员,其他学校和事业单位开展联合研发,扩大了研发人员数量规模和研发实力,但在这3年间,通信公司仅仅申请了4项发明专利,后续研发能力明显不足。申请人基本上还是原来的研发团队。企业对于保持持续研发能力,还应进行战略部署,一旦失去竞争优势就很难再赶上。同领域高水平专家固然重要,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实施一奖两酬,也可建立专利基金,可采取期股、期权或其他方式奖励专利技术的职务发明人等。在开发新的专利产品时,对于研发方向的定位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技术研发前应作好基础性工作,如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对相关产品专利情报进行分析(如对同行业竞争对手的资料、类似专利的有效期限、产品的先进性、市场占有范围和强度分析),对目标市场进行分析(如对专利产品的市场占有现状及发展趋势作出预测)等,确立拟研发技术的先进性。对于市场中先进的技术,加大那些难以绕开或无法替代的专利技术研发投入,争取技术含量高的核心专利申请。同时提高专利申请的文本质量,对企业保持持续竞争力非常重要。
提高企业技术应当合理进行专利规划和布局。如企业可以组织本单位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科技委或其他高级技术人员成立专利价值评审委员会,其职责是定期分析企业所在行业的专利价值分布状况,评审本企业主要竞争者的专利状况。针对分析与评审结果,提出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专利布局规划。确立申请专利的质量,对市场中先进的技术,即那些难以绕开或无法替代的专利技术加大研发投入,争取技术含量高的核心专利申请。
2.2.2 企业在资本化运营过程中的经营模式单一、专利评价体系单一
(1)专利的许可与转让、并购、出资、质押等方式都是国外企业广泛采用的方式。通信公司主要是通过技术授权,确保领先安全技术得以在全球范围内采用。这仅仅是专利资本化经济模式的基础方式,如何积极沿用其他专利运营方式,如利用企业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融资上市、投资(如以专利形式投资入股,采用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等多种形式实施专利),并购及企业出售等资产运作等方式提升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获取更大的收益,对于通信公司经营是至关重要的。
(2)专利实施率低,根本原因是没有在专利与市场之间建立商业化良性沟通渠道,导致两者之间脱节。要提升企业的专利实施率,应注意一下几点:首先,提供专利权人与可能的专利使用人之间的沟通平台(如掌握作为专利权人的企业具有竞争力相关技术的优劣对比等);其次,抓好对“闲置专利”(那些没有被开发利用的尚未失效的专利)的利用,如许可小企业免费使用该专利和相关专利;第三,加强对专利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和中间试验,预防和避免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第四,为企业制定优惠政策以促进专利实施,以良好的制度保证专利实施率的提升。
(3)作为一个技术雄厚的高科技企业,通信公司仍缺失有效的企业结合市场的综合评价机制。仅利用单一而片面的专利评价体系(即国内专利申请数量和PCT申请量的多少)不利于企业融资、并购或其他专利交易活动。通信公司应当对其所拥有的专利进行阶段性评价,但专利竞争力的评价不能仅仅通过专利数量(国内专利申请量以及PCT总数)等指标进行评价,这些直观的数据只能有限反映企业的专利实力。至于专利本身的有效性、企业研发专利的投入以及保护和管理等方面都应反映出来,专利对于企业运作的整个周期以及各领域的影响也应纳入到专利评价体系中[1]。
作为高新企业,合理的专利布局也是极为必要的。专利布局是企业根据自身商业战略和市场竞争环境,申请合理数量和结构的专利组合的过程[2]。在专利国际化推进中,我国高新企业投入大量的研发力量,掌握了一定的专利资源,但由于企业构建的专利网络彼此相嵌,单个核心专利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没有围绕核心专利进行相关专利或者外围专利的研发,难以形成系统的专利布局[3],这是我国高新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2.3 专利运行模式陈旧
材料显示,该公司在选择专利许可时,对于被许可人控制得非常严格,针对的对象多是自己旗下所属企业或有某种特殊紧密联系的企业,基本不考虑竞争对手的技术许可。而事实上,作为苹果和三星这样的竞争对手,进行着大量的专利许可活动。如何消除企业狭隘的知识产权认知,也可在互惠互利前提下,将知识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引入市场流通领域,最大化地开发知识产品价值,实现利益最大化才是最重要的。在资本转化中如何实行将知识产品从生产要素转变为资本要素——以知识产品评估作价,以资本形式投资等方式实现知识产品的价值,是企业应当重点考虑的问题。对企业而言,在搭建成熟规范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上,需要为产业链与创新之间顺畅沟通提供路径。以江苏和西安为试点,全国将陆续成立专利运营平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步长制药既能取得较高商业价值和生命力的专利(如进行专利信息检索、分析以及专业信息情报分析和市场引导),又能及时将专利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产业化(该平台帮助高新企业完成专利评估和交易托管和质押等其他资本活动,并能进行信息预警、数据加工、数据库建设),在专利发明和专利使用方面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建设的利弊分析,其优势显而易见。企业研发投入巨大,创新团队研发能力较强,专利申请量大,但都存在专利成果转化率较低的情况。
(1)近年来,西部省市逐渐树立了知识产权强企强市的创新发展意识。根据相关数据资料,发现西部高新企业过分追求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以此获得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奖励,企业的重心往往集中于申请授权而忽略了成果转化。事实上,专利制度的核心在于鼓励创新、促进专利技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也就是专利技术向产品转化、专利产品向商品转化和专利商品产业化。专利商品产业化的实现依托专利产品本身的价值、专利产品是否适应社会需要以及是否能够通过扩散效应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产品价值。高新企业应当转变思路,在大力研发、申请专利的同时,不能忽视现有专利技术的开发应用,并通过市场调研、小批量生产等方式根据市场反映做调整,实现专利产品产业化和市场化,这才是高新企业在专利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的重点工作内容。
(2)西部地区许多省份是我国的科教大省,其所属的双一流高校研究所能力雄厚,将企业资源与高校优势结合起来,是强化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学校与各种专利生产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合作,从专利申请中筛选、评估,与有市场前景的项目签订协议,申请专利或进行投资开发产品,实施产业化并跟踪、监督转化过程[4]。在合作过程中,政府、高校和高新企业往往因为后期利益分配纠纷不断。为了避免纠纷的产生,建议高校和高新企业在专利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方面,根据发明人、高校和企业各自的利益签订适合彼此利益的分配协议。对于大型研发合作项目,政府要发挥作用,有效引导。
(3)企业自身也应当具备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思路。转变经营理念,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专利评价体系等问题。在早期,专利数量评价体系是大多数企业的评价标准,后来专利质量指标的研究逐渐成为专利计量分析的热点[5]。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制定的专利价值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供企业作参考。专利价值分析,对面临实施的专利给予科学系统分析,既可以为专利权人出资、许可与转让其专利提供合理的价值测算依据,又能使投资者计算出专利的价值,最终为双方合作奠定基础。科学系统地分析专利价值,是双方技术合作的基础和保障。
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应延长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运用各种手段激发企业人才的创新热情,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知识产权建设紧密联系。充分利用专利交叉许可、转让、并购、质押、保险、信托以及证券等方式使专利资本化。针对不同企业,专利资本化的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专利质押和专利保险技术日臻成熟,专利质押更适合中小型企业融资,可以帮助具有一定技术实力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完成技术产业化。专利保险特别适合资金实力不是非常雄厚的专利权人,该制度为其高额的调查费用和法律费用提供了保障[6]。专利证券化在我国还不具备上市条件,选择适合的专利资本化方式,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