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2019-01-10 01:38伍文生
长春大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分析法省份指标体系

伍文生

(合肥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区域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其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地区创新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因此,系统地评价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有利于找出区域创新中存在的优势和劣势,也有利于在客观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科学的创新发展政策提供重要的基础。

1 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现状

有关区域创新能力的内涵,一般是指某个地区将知识转化成新的工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的能力[1]。区域创新能力表明了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创新活动的转换能力,而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能够说明区域创新水平的高低。目前评价区域创新能力比较常见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AHP)、因子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理想解法(TOPSIS)等。

(1)层次分析法。李柏洲利用AHP评价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总结出影响大型企业原始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2];肖永红等利用AHP和变异系数加权法相结合方式,评价我国54个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能力[3];杨贵梅等利用AHP评价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4];夏岩磊等利用AHP评价安徽省6家农业科技园的创新能力[5]。

(2)因子分析法。汪涛等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国家级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6];张经强利用因子分析法评价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7];李艺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安徽省城市技术创新能力[8];李晓兵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西部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并提出提升对策[9]。

(3)数据包络分析法。张乙璇利用DEA评价合肥市科技创新发展[10];汪忠国等利用DEA评价芜湖市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并提出解决路径[11]。

(4)理想解法。陈鑫利用TOPSIS法对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12];郭丽芳利用联系度改进TOPSIS法对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13];李颖利用TOPSIS法评价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并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空间分异研究[14]。

鉴于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属于综合性评价,本文将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该方法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15],其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层次分析法计算流程

2 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建

根据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文献研究,结合我国中部省份区域创新活动实际,兼顾数据的可得性、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主要从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等三个方面构建我国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构造的层次分析结构包括目标层(A)、准则层(B1、B2、B3)、指标层(C1—C10)。详情如图2所示。

图2 我国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2.2 各层次判断矩阵构建

该阶段主要是对同一层次中各指标与上一层次某个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建各类判断矩阵。利用专家意见法,对判断矩阵中各元素重要性按照1—9比例标度,进行重要性程度赋值如表1所示,最终建立的判断矩阵如图3—图6所示。

表1 判断矩阵中各元素重要程度赋值

图3 A-B1~B3判断矩阵

图4 B1-C1~C3判断矩阵

图5 B2—C4~C6判断矩阵

图6 B3—C7~C10判断矩阵

2.3 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表2 各项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一致性指标

2.4 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评价指标层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评价指标层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如表3所示,经过计算CR=0.0607<0.1,说明该判断矩阵具有整体一致性。排名靠前的指标分别是R&D经费投入量、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人均GDP。

3 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在构建我国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根据2017年安徽省科技统计公报、各省统计年鉴资料,利用2016年数据对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综合排序。首先对各指标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计算加权求和得出各省区域创新能力综合得分,如表4所示。

表4 2016年我国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4 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结论与对策思路

4.1 结论

(1)我国中部六省份区域在创新能力发展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整体角度看,区域创新能力得分在0.5以上的有4个省份,得分在0.5以下的有2个省份,排名第一的湖北省得分为0.7972。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区域创新基础、区域创新投入、区域创新产出这3个一级指标在中部六省之间的表现具有不一致性。例如:湖北省相较于其他中部省份来说,在人均GDP、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R&D经费投入量、R&D项目(课题)数、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等指标表现突出,而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指标表现一般;安徽省相较于其他中部省份来说,在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专利授权量表现突出,而人均GDP、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指标表现一般。

(2)区域创新投入指标在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突出。区域创新投入指标在区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中权重为0.6434,高于区域创新基础指标0.2828、高于区域创新产出指标0.0738,这进一步说明区域创新投入对于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作为中部省份要想不断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就应该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区域创新投入力度。

(3)在区域创新投入活动中,要加大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和R&D经费投入量的投入,即保障人力、财力投入,这是区域创新投入中的关键因素。要不断夯实中部省份区域创新基础,不断提高中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提升人均GDP,为中部省份区域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重要创新基础。同时,要不断加大创新活动转化力度,提高中部省份区域创新成果的数量和质量。

4.2 对策

(1)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用创新引领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本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有效制定符合省情的创新驱动发展具体策略,规划好实施路线图。

(2)加大区域创新活动投入力度。根据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实际, 结合本区域创新驱动实施路线图,设立创新产业发展基金、制定创新人才政策,有效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坚实基础。

(3)加快区域创新活动成果转化速度。区域创新产出包括创新项目、各类专利、新产品销售收入等。根据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推进区域创新活动成果转化,建立区域创新市场交易平台、打通创新成果交易壁垒,将创新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实现绿色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

猜你喜欢
分析法省份指标体系
异步机传统分析法之困难及其克服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谁说小龙虾不赚钱?跨越四省份,暴走万里路,只为寻找最会养虾的您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基于时间重叠分析法的同车倒卡逃费探析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AHP和SWOT分析法在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