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核桃产业创新升级对策

2019-01-10 17:17:11杨云广涂国信冉清明杨新李守玉赵映兰冯丽娜
中国林副特产 2019年3期
关键词:大理州林农核桃

杨云广,涂国信,冉清明,杨新,李守玉,赵映兰,冯丽娜

(大理州林业科学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0)

1 核桃产业发展现状

大理州核桃栽培历史悠久,不仅是我国南方优良核桃品种“漾濞泡核桃”的原产地、主产区和重要商品出口区,还是美国山核桃和新疆核桃适宜引种栽培区。2017年,核桃种植面积达1015.53万亩,占全省核桃总面积4300万亩的23.6%,产量33.86万t、产值76.08亿元,全州共有核桃收入农户数585844户,户均收入4062元。大理州核桃面积、产量、产值在全国地级州(市)中均列第一,2010年8月,大理州荣膺“中国核桃第一州(市)”称号;2012年5月,大理“漾濞泡核桃”获得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13年7月,“漾濞泡核桃”在第七届世界核桃大会上荣获“中国优良核桃品种”称号;2017云南·昆明核桃博览会暨2017云南核桃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大理州31户核桃加工企业及新型经营组织携红云、果亮、荣漾等28个品牌、211个产品,涉及果、仁、乳、油等核桃加工食品和加工机械6大系列产品亮相博览会,共获奖项20个。核桃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大理州覆盖面最广、带动性最强、受益面最大的富民产业[1]。

2 核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核桃抚育管理滞后,单位面积产量低

根据近几年大理州开展的核桃产量、产值专项调查,大理州核桃初挂果时间一般在6~7年左右,6~10年平均亩产量19.4kg,远低于55kg国家标准,没有实现单位面积效益最大化,上升空间大。一是部分核桃存在着管理粗放、方式落后,经营水平低下[2-3];二是近几年劳务费高,壮力劳动人员大多在外打工,没时间管理自家核桃基地,让其自由生长;三是核桃树型差,特别是整形修剪迫在眉睫,良好的核桃树型是核桃丰产、稳产的前提条件,全州核桃基地中普遍存在整型修剪缺乏技术支撑,林农既不懂修剪,又舍不得剪的情况;四是部分地块种植密度过大,导致缺乏通风、透光条件,相互抢光抢肥,影响核桃生长结实;五是随着核桃产业的发展壮大,核桃纯林化种植面积增加,加大了面积暴发森林病虫害的隐患,核桃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但普遍存在防治经费人员不足,乡、村没有监测机构,有害生物监测不及时,错失了最佳防治时间;六是缺乏科技单位支撑和龙头企业良种良法的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新技术未得到全面推广运用,单位面积产值得不到提高,产品研发滞后,造成山地资源优势不能转变为经济优势,导致整个核桃产业效益低。

2.2 局部地区核桃良种利用率低,品质差

有些地方没有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品种选用出现新的混乱,造成的原因是对品种特性了解不多,识别能力差,前些年,没有建立正规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及相应的组织管理办法,苗木繁育及经营市场混乱,纯度与质量不能保证,导致核桃种植后不结果、结果的也品质差,这些地方有待核桃品种改良。高中低海拔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难以形成规模化和特色化的发展优势,导致高中低海拔地区的核桃产业发展规模和品种不平衡,核桃产业发展普遍滞后,需引进适宜的良种或改良现有品种。

2.3 核桃复合经营单一,单位面积效益低

复合经营是云南核桃产业走向成功的主要途径,涉及农、林、畜、禽、草、药、花等行业。核桃农林复合经营问题多,间种不合理,大多核桃林下种植玉米、豆类、少量药材等农作物[5],复合经营单一、模式不科学,单位面积品种少、效益低,缺乏效果较好的代表性模式的总结分析筛选和区域的最优化模式研究[5]。林药材、林下养殖、林下旅游因面积、交通、资金投入等问题受到制约。

2.4 核桃精深加工和产品研发能力不足

全州核桃产业精深加工企业少、规模小,工业化程度低,主要靠销售初果或者核桃仁加工销售,市场占有率低,产品附加值低,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州内大理漾濞核桃有限责任公司、永平果亮公司等加工企业自身实力有限,在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宣传营销等方面滞后,自身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致使多年以来无法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加工生产能力不能有效发挥,自身发展无法迎合市场需要,还无法达到龙头企业对核桃产业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核桃产品研发能力不足,产品单一,核桃的综合利用滞后,致使多年来没有更多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问世。

2.5 核桃科技支撑能力不强

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全州辖1市11县,110个乡镇,现有州级科研机构1个,即大理州林科所,编内25人,州内12个县(市)存在无科研机构、无编制、无专业人员的情况,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科技研究和服务推广机构基础设施设备落后,技术开发相对滞后,林业科技在林产业向高效、精深发展的支撑还有较大差距,丰产抚育技术和林下资源开发利用仍然处于较低层次。整体科技含量低,林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远不适应核桃产业发展的需求。

2.6 核桃价格下降,不同程度出现滞销

近几年,受农产品经济下滑、核桃挂果面积逐年增大、产量逐年增加,市场供求矛盾、品质等因素的影响和核桃交易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导致市场不稳定,核桃价格波动下滑,导致部分农户持果待售,库存积压,增产不增收,从而影响林农的经济收入。

3 核桃产业创新升级对策

3.1 强化核桃抚育,深入实施核桃基地提质增效

一是加强现有核桃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资,山地核桃林面积大,山高箐深,交通不便,管理成本增加。核桃水利灌溉设施建设跟不上,特别是在核桃树的萌芽期、展叶期、果实形成期、硬核期不可能做到适时灌水,造成核桃生理性裂果,果实小,品质量差,卖不到好价钱,增产不增收。必需加大水利设施、滴灌系统和交通等基础建设,才能提高核桃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降低成本,提高收入。二是必须加强科学管护,保持健壮树势,增加树体抗病能力,按季节进行科学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修剪、清园、涂白和有害生物防控等抚育管理工作,推广良种良法丰产抚育技术,并辐射带动周边林农科学管护基地。三是通过大户牵头、自愿组合的发展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组织广大核桃种植农户开展种植、病虫害防治、修剪整形、初加工等工作,培养一批核桃种植行家能手,通过合作社搭建起农民与市场、企业的桥梁,让千家万户林农顺利走上增产增收的致富路。四是针对管理粗放,核桃产量、质量和效益低的技术难题,科研部门要积极探索最佳的核桃绿色丰产抚育模式,并推广到生产中。五是建立健全核桃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建立省、州、县(市)、乡(镇)、村五级核桃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网络,做到常监测、早发现、早防治,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3.2 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

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当地自然条件、资源状况和林农意愿,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增加单位面积品种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4],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林下种植(林-农、林-药、林-菌、林-菜、林-草、林-茶、林-花等模式)、养殖(林-禽 、林-畜、林-蜂)和核桃旅游文化为主的林下经济产业,积极引进和推广林下种植、养殖的新技术、新产品,发展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实现林地产出效益最大化,巩固提升基地建设质量,在巩固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大力提升第二产业。

3.3 改良品种、提升品质

因核桃品种适应性和局限性,部份地区核桃结实量少、有的基本不结实,结实不饱满,品质差[3],而且极易感黑斑病的品种和需进行低效林改造的核桃林,需进行品种更换,采用高接换优技术(插皮接、劈接、方块芽接)[6],嫁接时选择部位因树而异,可在主枝、侧枝上进行多头、多穗嫁接。改良的品种应具有丰产、抗寒、耐贫脊、抗病虫害和市场行情好的良种,如紫金核桃、龙佳、庆丰三号等良种。

3.4 强化精深加工,提升产业发展效益

3.4.1 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化链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推进与汇源集团等大型企业的合作,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核桃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企业由产品初加工型向精深加工、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对核桃产业发展的带动能力;同时,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核桃产业发展,走市场带企业、企业建基地、农户搞种植、协会连农户的发展路子,积极发展“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核桃生产经营模式,提高核桃干果和林下产品深加工能力,挖掘核桃的潜在经济效益,不断拉长核桃生产的产业链条,逐步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3.4.2 加大研发力度,不断开发核桃系列产品。一是继续巩固核桃系列传统产品的生产,扩大核桃产品生产规模,提高质量,改进外包装,结合我州风景名胜区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大力开发核桃旅游产品。二是加快核桃功能食品、保健品等精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如利用核桃油中的亚油酸制造具有保健和医疗功能的亚油酸胶囊和利用核桃蛋白生产营养保健价值更高的蛋白肽等。三是开发核桃花粉、核桃青皮、核桃雄花序、核桃壳以及核桃木材等的综合利用项目,真正发挥核桃浑身是宝的资源优势。四是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和林下种植产品深加工产业,拉长核桃产业链条。

3.4.3 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合作,引进新技术。充分利用现有科研机构,加强与国内先进核桃科研院所的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并培养专业人才,做到用最科学的核桃种植抚育技术指导林农进行核桃生产,引进前沿的精深加工技术,对大理州的核桃资源实行综合开发利用,不断开发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实现产品的不断增值,建设上规模的核桃深加工产业群。

3.4.4 健全核桃交易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创新核桃的“互联网+”管理模式。完善交易市场网络体系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产地集散市场建设,形成以永平县博南镇、漾濞县苍山西镇、巍山县永建镇、祥云县米甸镇、宾川县拉乌乡、南涧县公郎镇6大核桃交易市场为主的核桃市场网络,完善核桃市场流通体系,交易市场应具备电子商务、汇兑服务、配套贮存设施、交通运输、包装材料、客商谈判等功能。采取委托代理销售、联营销售、省州专卖店等形式,抓好产品销售网络建设。积极支持农民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从事核桃产品贮藏、运输、销售行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及时准确地为林农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行情,促进产品适时适价销售。进一步健全核桃交易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逐步探索构建“互联网+核桃产品”的营销管理机制,创新核桃的“互联网+”管理模式。

3.5 打造名优品牌、唱响知名度

保障大理核桃“原生态、纯天然”特点,打响“大理核桃第一州(市)”的品牌战略,以核桃产品地理标志认定为抓手,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知名产品品牌,以产品的高品质提升品牌的号召力,通过“云南.大理漾濞核桃节”、“大理漾濞古核桃树2018~2019年果权义拍活动”、“大理核桃宴”等活动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和合作社扩大商标注册量,实现“一县一品牌”、“一乡一特色”、“一村十基地”等吸引中外企业、人员。以核桃名命名酒店、公路、车站、农家乐等等,把核桃产品融入到吃、玩、游、品、收藏和生活中,让中国乃至世界人民一到大理就知道“大理核桃不一样”,大力拓展在全国核桃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让大理核桃走向世界。

3.6 加强林业科技服务能力、助推林农增产增收

“科技兴林”,为了充分发挥林业科技对林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应加强经济林丰产抚育技术的研究,加大各级林业工作者培训力度,引进技术人才,加强全州林业队伍综合素质建设。通过项目示范、组织科技攻关、科技示范、三下乡和培训等方式,及时把新技术送到林农手中,有效地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根本上扭转林农种植不规范、管理粗放、经营水平低的局面,带动辐射周边群众乃至周边县市群众进行标准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培养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社员,让广大林农自觉地把绿色抚育技术运用到核桃生产实践中,提高核桃生产管理技术水平和基地建设的质量,将核桃增长的形式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型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效益、价值增长型转变,真正发挥了林业的科技支撑与引领作用。

4 结语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着力把绿色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基地抚育为基础,以龙头加工企业培植为重点,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目标,推进林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在巩固现有核桃面积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品种改良、幼林抚育、丰产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销售和核桃产品精深加工等工作,把核桃产业发展重点从基地建设转移到核桃抚育和加工销售提质增效上。加快先进实用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推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不断提高林产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猜你喜欢
大理州林农核桃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1-11-27 00:45:49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可赏可食可入药的核桃
基层中医药(2018年2期)2018-05-31 08:45:17
大理州湿地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管理策略与建议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9
沙洋停征林业“两金”减轻林农负担
浙江林业(2016年5期)2016-11-30 11:35:49
林业深化改革 林农共享红利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48
推动大理州现代奶业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
大理州试验推广斑点金标免疫渗滤诊断技术
大理州转型升级做强核桃产业
云南林业(2014年5期)2014-02-28 21:24:06
取仙核桃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