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芝,张景峰,李玉琴
(1.河南省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周口466001;2.河南省周口市环境保护局,河南周口466002)
薤白(AlliummacrostemonBunge )在我国是一种古老的食药同源的植物,既是一种美味蔬菜,又是药物。用作蔬菜,地上全株及地下鳞茎均可食用,春食嫩株,秋食鳞茎[1]。用作药物,其挥发油含有多种硫化物,具有抑菌、解痉平喘、镇痛、耐缺氧等功效[2-5]。近年来,由于人们回归自然的意愿强烈,薤白成为重要的野生蔬菜种类之一,但在建国以后,周口地区已经不在种植薤白,野生薤白由于除草剂的杀伤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资源越来越少,现存的只有生长于坟地、树林的优势小群,每年自生自灭。2016~2018年,我们对周口地区野生薤白进行繁殖保种研究,整理出其优化繁殖栽培技术。
周口地区野生薤白9月下旬出苗,11月中旬至次年2月越冬, 3 月上旬开始返青生长, 4 月中旬进入生长旺盛期,地上鳞茎开始抽薹、开花,花期13~16d,花序的长度2.5~3cm,花和气生鳞茎混生在一起,存宿在鳞茎内部,花朵淡紫色,花瓣长椭圆形稍下垂,雄蕊挺出,子房卵球状,花的发育多不完全,很少有种子形成,即使有种子也发育不良,不能发芽。5月中下旬气生鳞茎、地下鳞茎成熟,并进入休眠期,全生育期长达8个月左右。野生薤白自然繁殖方式有2种:一种是残留土壤中的地下小鳞茎形成大量的子鳞茎繁殖;另一种则是由地下母茎植株抽生花茎,产生气生鳞茎进行繁殖。
气生鳞茎、地下鳞茎均可作为薤白繁殖的播种材料[6]。室内试验表明,茎生鱗茎、地下小鱗茎具有很强的发芽能力,分别以野生薤气生、地下小鱗茎播种,18℃恒温箱内管理,经过22d,发芽率均达100%。
2016年5月28日在周口公园、贾鲁河岸挖取野生薤白150丛,每丛有株数21~106株不等,收集地下鳞茎10.6kg,当日按鳞茎直径大小进行分级,粒径在0.3~0.5cm种子4.0kg,粒径大于0.5cm种子3.8kg,粒径大于0.8cm种子0.56kg。9月6日进行露地穴播繁殖,每穴3粒。2017年6月2日收获,每穴收获得17~59株,平均每穴收获有效薤头38.1粒,繁殖倍数为24.3倍。试验调查表明,粒径大于0.8cm的地下鳞茎种子,鳞茎抽薹率78.9%,每个薹上着生的气生鳞茎15.7~20粒左右,能够作为种子的气生鳞茎约为75.2%,百粒重 11.8g。
2016 年5月28日,从35丛薤种株的地上部采集气生鳞茎,分拣出可用作种子的种粒390粒,粒径0.20~0.32cm, 8月20日进行育苗,9 月20日移栽, 11月下旬进入越冬期,2017年3月上旬返青,3月中下旬旺盛生长,4月中下旬开花, 5月下旬鳞茎成熟并进入休眠期,收获气生鳞茎3.34kg,百粒重17.1g;收获地下鳞茎25.4kg,单鳞茎重4.5~5.1g的占70.2%,繁殖倍数47.9,是优良的薤白种子资源。
薤白喜冷怕渍,不耐旱,种子繁殖田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肥力较高透气性较好的壤土地,深翻25cm晒垄,清除杂草,地面平整,土壤上虚下实,开好畦沟,一般畦深15~20cm,沟深25~30cm,以利于抗旱排涝。播前施腐熟优质有机肥3000 kg/667m2、薤白复合肥 50~60 kg/667m2。
周口地区薤白适宜播种期在8月底到9月上旬,播种方法顺畦穴播,采用 “品”字形播种,行株距 10cm×5cm,适宜播种密度以每 667m2播种2.5万~3万穴,播后覆土2cm,覆土后镇压耙平。
薤白繁殖田管理,总的要求是追好三肥,浇好三水,苗出土后,及时中耕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通气。苗出齐后,追施提苗肥每 667m2施尿素 5kg左右,分蘖肥每 667m2施尿素10~15kg,膨大肥每 667m2施尿素 l5~20kg,以养叶促茎,保证薤头膨大所需养分。周口地区薤白种植是生地种植,病虫害发生少,雨季及时清沟沥水,预防地下根茎腐烂和诱发病害,保障薤白优质丰产。
适时收获是薤白繁殖留种的最后一道工序,周口地6月上旬薤白植株开始黄化,待地上部分全部枯萎,地下鳞茎完全成熟,此时是最佳收获期,收获后晾干,分拣装袋保存。
以气生鳞茎留种时,在薤白薹黄萎渐呈干枯状时,气生鳞茎9成熟,此时采收最佳,收获后捆成小把,悬挂在通风干燥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