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传跃
年年岁岁高考热,岁岁年年考不同。“语言文字与运用”可谓“渤澥桑田”,分值在15分到22分不等,是语文考卷中最为“波谲云诡”的版块。该版块被称为高考试卷的“试验田”,形成了以“考能力、重实用、求创新”为主的命题思路,题型灵活多变,内容丰富多彩,历年来常考常新。2019年高考尘埃落定,在“坚守”与“创新”中,“语言文字与运用”版块呈现怎样的命题态势,有必要综合分析和整体把握,这有益于备考2020年高考。
2019年高考除北京卷没有独立设题考查外,全国卷与其他省份卷都以独立版块命题考查,这种态势与2018年没有变化。就能力要求与题型设置总体看,辨析与表达两种能力齐飞,客观和主观两种题型共舞,凸显出基础性和运用性的特点,融含着鲜明的时代色彩和文化因素。具体到考点要求,2019年该版块考查有下述几方面的特点:
尽管全国卷已多年不再单独设题考查,但作为基础中最基础的内容,语音、字形仍在部分省份卷中占有一席之地。2019年浙江卷和天津卷延续了独立设题考查的方式,或选取四个语句,或放在具体语段之中,均采用的是动态考查方式,即并非孤立考查字词的读音与书写,而是放在特定语句环境中来辨别。两份试卷语音考查:“挫(cuō) 折” 应读“cuò”,“彤(dān)云密布”应读“tóng”,“瞭(liáo)望”应读“liào”,“一模(mó)一样”应读mú。字形考查:“神采熠熠”应为“奕奕”,“天暮”应为“幕”,“倾泄”应为“泻”,“变换莫测”应为“幻”。总体看所选词语不生不僻、不偏不怪,都是日常易读错和易写错的字,体现出注重词汇基础能力的考查。另外,浙江卷延续去年对标点符号的考查,全国卷Ⅱ将语句衔接换成了标点符号,考查对引号作用的分析辨别,这一点也应当重视。
正确使用词语和准确辨别病句,是语文核心素养最基本素质的体现。尽管命题形式有着这样那样的不断变化,但词语和病句考查可谓语文试卷中永久飘扬的旗帜。全国卷Ⅰ和卷Ⅲ沿袭了往年将病句、衔接、词语三道题放入具体语境中考查的命题形式,全国卷Ⅱ没有考查词语辨析而换成了标点符号。值得注意的是全国卷的词语辨析考查,并非往常侧重的四字成语,而增加了两字、三字词语,考查范围明显扩大,病句考查还是要求辨别同一病句修改恰当的选项。天津卷、江苏卷、浙江卷的词语考查也都采用了语境辨析的方式,浙江卷仅提供四个词语,要求辨别使用“不正确”的,相对降低了容量与难度,但增加了现代虚词(连词“而是”)的考查,可以说是虚词考查“销声匿迹”许久后的“老调重弹”;天津卷与江苏卷则延续了往年以成语为主、成语与一般词语并重的考查方式。天津卷、浙江卷的病句采用了常规式单独命题考查形式,2019年的江苏卷没有单独设置病句考查。总体来看,词语考查侧重近义词语辨析,病句考查限定在规定的六大类型,其考查导向非常明确。
补写、衔接都属于“连贯”考点要求,语言“连贯”是“语言文字运用”版块考查的热点。2018年全国三套试卷将词语、病句、衔接融合到特定语段语境中考查,以语言“得体”考查取代了一度出现频率最高的“情境补写” 题型。2019年的全国三套试卷,保留了与去年形式相同的衔接题型,“情境补写”在短暂沉寂后再度登场,由此可见全国卷对“连贯”能力考查的“情有独钟”。浙江卷向全国卷看齐,2018年出现了原全国卷“情境补写”题型,2019年延续其形式,仍以主观题形式要求补充语段中空缺的三个句子。从2016年到2018年,天津卷似乎对“情境补写”题型“冷眼相看”,一直没有“插足”该题型,而2019年天津卷在“个人独舞”中或许顿感寂寞,欣然加入“群舞”之列,套仿全国卷让“情境补写”题型“崭露头角”。江苏卷似乎不为全国卷为人称道的“情境补写”题型所动,仍然“坚持自我”采用传统的排序式命题考查方式,在语段中摘出六个句子组成四个选项,以客观题形式要求选出恰当的项。总的来看,语言“连贯”考点在语文试卷中的位置不可小觑。
曾几何时,“概括、压缩”一度是火热考点,下定义、说要点、拟标题、写导语、提取关键词等“百花齐放”,近年来该考点明显“降温”。2019年全国三套试卷“不约而同”让“压缩”走上前台,或对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或对新闻报道的文字压缩,体现出全国卷反押题的命题思维,更看出对“压缩”考点的重视。浙江卷中的“红色议事厅”流程图,彻底改变了以往流程图文字转换的命题形式,创新性地设置了两个小题,其中一个是“概括‘红色议事厅’的工作职能”。“概括、压缩”命题要求与以往并无二致,有内容要求和字数限制。有人说,“语句扩展”是把酒精勾兑成酒,“语段压缩”是从酒中提炼出酒精。“概括与压缩”考查的是在特定要求下,根据题干要求,提炼关键信息或概括内容要点等的能力,这种考查形式具有很强的限制性,能较好地检测筛选信息、恰当提炼和科学整合的能力,其“含金量”较大,区分度较高。“前度刘郎今又来”,回归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故友重逢”的欣喜,更彰显出“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坚守、创新、回归”原则下的命题导向。
综观2019年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型,最让人感到与众不同、别有新意的当属浙江卷和天津卷的评价题和建议题。浙江卷中的“红色议事厅”流程图,题目要求从“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这道评价类题型体现了流程图一般解读到深度解读的转变,不仅开拓了流程图的命题思路,而且增加了流程图考查思维认知的含量。天津卷中品读所提供的曾获某杂志征文大赛一等奖的现代诗歌,要求说明获奖理由。说理由离不开准确解读、正确分析和深度领会,转化一下实际上就是诗歌评价类题型。天津卷在2016年曾提供一首现代诗歌,要求给诗刊编辑部写推荐信,时隔两年后大致相同的命题形式以“说明理由”方式出现,可见天津卷对该考点和题型的厚爱。浙江卷和天津卷的这两道评价类题型,在全国卷和其他省市卷并不多见,其限制性和开放性并行,体现出命题思路的开拓创新,相应也增加了考查难度。另外天津卷中某初中学校有关“喜欢的榜群类型”调查统计结果柱状图,要求就今后的榜样教育向学校提两条建议,这道题同样又是对图文转换题型的创新,既体现出实用性,又彰显出引导性,应当说也别有特色,可圈可点。
“语言文字运用”涉及考点众多,秉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命题原则,体现试题命制的科学性和多样化特点,题型决不会年年套路相近,“试验田”里的好风景定会惹人耳目。展望“语言文字运用”未来命题态势,下述几点应当关注:
《考试大纲》中“语言文字运用”部分,明确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字音、字形作为语言文字最基础的根基,还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最基本要求,全国卷虽然不单独设题考查,但有可能融入修改类的主观运用题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辨析并修改病句”,为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能力,两道“金牌菜”应当稳居语文考卷,并随着试题形式的翻新而呈现“全新飘红”之势。从当下命题形式看,词语由近义成语辨析扩容到一般近义实词辨析,还有可能再融入近义虚词辨析,从而使词语考查更多样化,无形之中增加容量也相应加大了难度。病句除常规考查形式外,近两年全国卷以辨析同一病句修改正误的方式出现,可能会延续这种命题的稳定性,但也有可能以主观修改题形式出现,甚或出现与其他考点结合的题型。
“语言文字应用”立足于“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要求有“识记”和“表达运用”两部分。不同考点对能力指向的要求不尽相同,不同题型对能力考查的侧重点也不相同。“选用、仿用、变换句式,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体现出“表达运用”考查命题题型的取向;“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要求在“表达运用”中能够正确运用规定的9种修辞。命题者会统筹兼顾各个考点,不可能让某个考点长久“寂寞”,也不可能让某个考点经年“走红”,但会更加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权重,以使命题考查更有区分度。2019年语段压缩和情境补写题型
暂受热宠,凸显出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能力要求的重视。让语言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以充分体现,命题者会在延续、轮换和创新的命题思维下,跟进并强化“准确、鲜明、生动”这类语言表达能力更高要求的命题。
无论作评价还是提建议,都是以深入解读为前提的,离不开理性思考和判断,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力、创造力等的特点。2019年天津卷和浙江卷的评价和建议题型,不仅体现出命题在原有形式下的开拓创新,更彰显出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并重的特点,具有良好的“立德树人”价值导向。开拓中求创新,“语言文字运用”即便同一考点的命题,也不会“猴子耍把戏——老一套”。命题者会继承以往成功经验,精心打造某些新颖题型,体现对多考点综合性考查的同时,追求知识、能力与品质的融会贯通,加大对思维品质考查的力度,体现命题思想价值取向引导方面的正能量。因此,借力“仿写”“扩展”“变换”等考点要求,扣合“准确、鲜明、生动”等语言表达要求,诸如新闻评述、现象分析、问题探究类等命题形式,会在灵活多变、异彩纷呈中,凸显思想价值取向方面的思维品质考查。
从考卷版块设置看,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凸显出“文学性”特色。如何让语文考卷的“文学性”和“应用性”得到平衡,“语言文字运用”版块完全可以作为彰显语文“应用性”的主战场。2019年天津卷的版块标题、江苏卷的读图解说、浙江卷的工作流程图,都具有鲜明的“应用”色彩。近年来“连贯”“得体”相关试题和较多出现的图文转换题等,也都体现出语文“应用性”的特点。尤其2018年全国卷中的启事、书信修改题型,更凸显出对“应用性”的强化。总体来看,“语言文字应用”版块命题的“应用性”会进一步强化,诸如专用书信(介绍信、推荐信、感谢信、申请书、聘书)、条据(收条、领条、借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公启(启事、通知、通告、通报、声明、海报),以及倡议书、广播稿、开场白、串接语、请柬等,都可能以修改或写作形式出现。
无论以客观题还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该版块试题多选用贴近现实生活、贴近考生实际的鲜活材料,注重材料的时代性、科学性、应用性和人文性特色。2019年全国卷Ⅰ的“古琴艺术”“糖皮质激素”“中欧陶瓷贸易考证”,全国卷Ⅱ的“中国画”“植物生长”“永定河补水工程”,全国卷Ⅲ的“月背影像图”“人体内的生物酶”“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及省市卷中的“《国家宝藏》”“《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超级真菌”“《流浪地球》”“新型毒品”“考古学”“黑洞照片”“海上丝绸之路”“五四运动100周年”“悯农馆”“VR”等,可谓科学性、人文性、应用性特色鲜明,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语言文字运用”命题会是“变而不怪,新而不偏”,而其选料与时俱进、更接地气的色彩会更显突出。尤其在当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该考点关涉中国传统文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语言文字运用”版块是个筐,指向明确但变数很大,其题型设置难以预测。怎样以不变应万变,下面就该考点备考提几点建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握住考点要求这张“船票”,才能轻松登上高考的“客船”。一要把握《考试大纲》中“语言文字运用”考查的具体要求,包括哪些考点,有怎样的具体要求;二要认真揣摩《考试大纲》中提供的样题和近年考卷出现的题型,从命题者的角度看试题,明确命题意图何在,考查何种能力。明确要求,熟悉题型,把握方向,凸显目的性和针对性,才能避免盲目性和走弯路,使复习备考实效高效。
“语言文字运用” 考查涉及面广,题型多样,复习备考要具备多元视角,既要多面撒网,又要突出重点。如“语言基础”中的成语、病句考查题,“语言表达”中的“连贯”“得体”“转换”“压缩” 类考查题,应作为备考强化训练的重点。另外近年少见的仿写、扩展等题型也不可弃之千里,尤其应高度重视应用文体的写作与修改类题型。除全方位、多角度、有重点地强化常规题型训练,还要关注某些模拟试题中出现的新题型。
“语言文字运用”备考应避免狂量“刷”题的误区,既要重视题型分类中的集中突破,又要重视备考冲刺中的知识整合,尤其要认真分析和查找知识漏洞和能力短板。“回归、强化、突破”是备考复习“六字方针”,但“强化、突破”应建立在明察自我“不足”和“短板”的基础上。不搞题海战术,切忌教条死记,掌握复习节奏,遵循有效方法,学会查缺补漏,突破提分“瓶颈”,才能真正达到“加长短板”的目的。
“语言文字运用”尽管关涉多个考点要求,题型多样和多变,但考查都有其内在规律和解答方法,如成语要把握色彩、对象、范围、谦敬以及词性等方面的使用要求,病句要善于抓住切入点迅速定位,补写如何瞻前顾后寻找关联、呼应语词等。探寻规律,提升能力,往往迎刃而解;总结方法,对症下药,往往药到病除。“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洞悉内在规律,归纳解题方法,作答就会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