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

2019-01-10 18:29邓璐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9年10期
关键词:智能化博物馆数字化

邓璐

(中国国家博物馆开放空间管理部)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博物馆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公众的重视,博物馆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博物馆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社会文明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对提高国民文化素质、促进国家科学文化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下,数字化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以此为背景的智慧博物馆的建设如火如荼。博物馆作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优秀历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机构,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发挥科技技术的优势作用,增添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的多样性和延展性,为观众提供更加多元、全面的服务和博物馆参观体验。

2 数字化与博物馆公共空间概述

2.1 数字化概念

数字化是设置专门的管理程序通过网络应用和互联网技术,以数据的标准来实现对物的统筹管理,为博物馆文化传播提供多样途径,为博物馆物的管理提供智能手段,为观众提供科学和全面的服务。数字化在博物馆中的应用有很大的空间,例如,将博物馆的文物进行数据整理归纳,建立信息数据平台,以便于博物馆工作人员管理馆藏文物,了解文物信息。将部分数据开放,观众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了解藏品的情况,也可实现语音讲解,扩大藏品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传播途径。建立博物馆建筑空间数据,利用信息化数字平台实现智能导览等。

2.2 博物馆公共空间的概念

博物馆公共空间是指在博物馆内除展陈空间外,观众可以到达的空间,是为观众提供服务及进行公共活动及交流的空间。它需满足公众在博物馆的多种行为需求,因此博物馆公共空间是一个多功能的复合空间,涵概着通行、休息、交流、消费等观众行为,既包含博物馆室内也包含博物馆室外对观众开放的空间。

数字化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上的应用,充分调动了博物馆物、人、环境与数据之间的多元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信息化平台,借助大数据、互联网等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以人为传播媒介实现博物馆的文物管理、文化传播和观众服务,并为此探寻出更广阔的途径。

3 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规划的数字化趋势分析

3.1 技术设备不断发展成熟

在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下,智慧博物馆的理念应运而生,在博物馆日常的展览展示、观众服务的工作中,依靠传统的文物展陈方式已不能满足参观者的对于文物全貌了解的渴求。物联网、云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技术的交互应用,给予了博物馆更多的传播手段和服务类型。云计算和大数据以物联网为基础实现了资源上的优化配置,互联网技术将大数据收集和分析出的物的数据更广泛的传播,打破了信息交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阻隔。人工智能导览、智能影音播放系统、多点触摸屏等技术设备的应用为博物馆公共空间的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既加强了与观众的互动,又给观众带来了更加全面的博物馆参观体验。

3.2 智能化应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对博物馆公共空间内的展览、服务进行信息化,构建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大数据中心,打造统一的智慧公共空间生态体系,能有效提升展览的信息化传播,提高公共空间信息管理和利用水平,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空间服务体系。基于数字化实现博物馆公共空间的精准化管理与创新,提高博物馆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博物馆的核心价值和社会使命。当下,在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和位置感知技术日益成熟的推动下,面对博物馆在服务和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建筑智能化、智慧化的博物馆已是势在必行。

4 公共空间的功能类型与数字化应用

4.1 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功能类型

根据观众在博物馆公共空间的行为需求,公共空间基本可分为:服务空间、展览空间、交通空间和礼仪空间。

服务空间主要包含休息空间、餐饮空间、商业空间、母婴室、医务室、咨询室等,为观众提供最为基础的服务和保障,满足观众在博物馆参观的基本需求。

展览空间是博物馆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空间和陈列空间是观众在博物馆中进行活动的最主要的两大空间。两者功能不同,设计条件也不同,但并非完全独立。随着博物馆的蓬勃发展,设计中更加强调观展体验的多元化,于是,公共空间与陈列空间的交叉融合使空间更加丰富、生动[1]。 区别于展厅内的陈列展览,公共空间的展览环境更为自由和放松,使观众能够与展品更好的互动,更能沉浸在展览的氛围中。礼仪空间是博物馆举办社会活动、展览开幕式等公众活动的多功能集会空间。通常位于博物馆一层入口附近,是博物馆中面积最大的公共空间部分。博物馆设计中,交通空间是满足人流疏散,起到空间导向作用的公共空间类型。在博物馆日常使用过程中,在较为宽敞的交通空间中也常常置入休息和展示功能,丰富了交通空间的行为活动,增添了空间活力。

4.2 数字化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的发展使人们无时无刻不再享受着大数据和智能化带来的便利,博物馆作为文物收藏、文化展示、藏品研究、社会教育和休闲娱乐的社会机构,为观众提供多样化的展览体验外,借助数字化创建智慧博物馆系统,丰富公共空间功能,为观众提供便利和更全面的服务。

1)门厅

门厅是观众进入博物馆的第一空间,是整个博物馆给观众的第一印象,也是博物馆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博物馆公共服务信息集中地。在此空间内可设置多媒体信息屏幕,将馆内的相关数字化信息通过媒介集中展示,例如展览信息,空间导览图,使观众进入博物馆的第一空间后能通过数字化信息对馆内空间、展览有全方位的了解。数字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视觉化、形象化,使观众能更快的接收信息,更全面立体的掌握馆内展览情况。

2)大厅

大厅一般与门厅空间相接,位于博物整体建筑或局部建筑的中心,是观众进入博物馆的第二空间。从公共空间的面积上看,大厅空间通常是面积最大、挑高最高的馆内公共空间,因次也成为博物馆重要的礼仪空间,可根据空间特点和馆内功能需求设置展览、互动空间,丰富大厅的活动类型。如陕西历史博物院大厅内沿墙设置了拼接式多点大屏,利用多点触控技术与液晶拼接屏结合的方式形成多点触控液晶拼接互动系统展示的显示终端设备,观众可以在大厅的多点大屏上点触文物图片,获得文物的历史背景、尺寸材质信息和文化意义等信息,形成多人共同参的互动展示区。

3)交通空间

交通空间是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参与度最高的公共空间。观众在博物馆参观,可依据自己的需求选在交通路径。传统的平面导视和问询指引的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利用Ibeacon定位技术、wifi、博物馆建筑空间信息数据和AF可实现博物馆实景导航,建立在数字化基础下的导航指引清晰,操作简单,全龄适用。

4)休息空间

休息空间是博物馆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展陈空间一般不设置座椅,休息空间承担着让观众小坐休息的功能。河北博物院在博物馆公共空间的休息区设置了智能机器人,通过对展览信息、展厅数据及设备设施数据的输入,机器人成为了博物馆的服务明星,观众在休息的同时可以与机器人互动,询问有关展览和场馆信息,利用休息时间了解博物馆,安排参观计划。

5)餐饮空间

餐饮空间既是辅助的服务空间,也是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辅助空间。在“将人的需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的理念下,提高观众观展的舒适度和幸福感越来越受到博物馆工作者的重视。博物馆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类型有咖啡厅、茶馆、主题餐厅、快餐厅等多种形式,设计的规模、尺度和面积大小应依据博物院规模的大小和人流量把控,空间应有一定的限定性和独立性。可建立微信服务平台,观众可通过微信的数字化服务平台了解博物馆的相关文化,完成点餐。

6)文创产品展卖空间

文创产品展卖空间具有展示和售卖两个功能,是博物馆重要的服务空间。设计风格应与博物馆室内整体风格协调统一。建立博物馆文创产品的数字化信息库,打造博物馆文创管理系统,通过手机终端使观众能第一时间获取文创展品的信息,也可在手机终端直接购买。对于博物馆工作人员利用智能化系统获取销售数量、库存数据,减轻事务性工作的同时为大数据平台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可在文创空间设计互动屏幕,观众通过点触可了解文创产品。

7)卫生服务空间

博物馆的卫生服务空间基本包括观众卫生间、母婴室、医务室。在《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04》中关于博物馆部分规定,大中型博物馆每层陈列区需配置男女厕所各一间,当该层陈列面积超过1000m2时,还应适量增加厕所数量[2]。 可见卫生间在博物馆的合适设置是极其重要的,设计是要合理设置厕位数量,考虑观众是否方便寻找等因素。数字化的背景下博物馆公共空间设计中,卫生服务空间是不容忽视的空间,应通过智能化手段提高公共服务品质。

5 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建议

5.1 注重公共空间界面一体化和模糊化相结合

博物馆公共空间界面的明确,利于有效的划分动、静区域,保持观展环境的有序,同时也便于博物馆内部的管理。如餐饮空间、文创展卖空间应与交通空间和展览空间相独立,以保证观众有完整的观展和休闲体验。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参观行为的多元化发展和观展体验的多样话需求,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功能界面也逐渐模糊,交叉共融的复合型空间设计成为主导。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使公共空间的功能复合型更强,这使得观众的行为活动和体验更加丰富。

5.2 注重智能化技术在公共空间的应用

博物馆传统陈列展示的方式方法已经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基本满足了观众多年来对文物知识、历史文化信息的需求。随着智能化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传统的博物馆展示手段已经无法充分吸引、满足观众,而智能化的导览、场景互动体验和展品全视角展示让观众在与虚拟物体交互中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了展览的形象感和趣味性。在博物馆公共区域适当设置电子互动屏、vr互动区、沉浸式体验区等,借用智能化技术手段丰富博物馆公共空间,提供给观众多维的博物馆体验,提高观众参与度。通过智能导览、语音导览等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可以给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

6 结语

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社会和服务公众是博物馆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其品质的优劣不仅仅停留在藏品数量和质量的增长,展览体系的建立,展陈效果的提高上,公共空间功能的完善,配套健全,使用的舒适度都是对博物馆品质评判的标准。要让博物馆更具特色,更具吸引力,让观众有更加舒适的博物馆体验,博物馆公共空间的塑造的优劣就显得十分重要。高度信息化的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博物馆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给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完整的博物馆体验。

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是新时期的一个崭新课题,探索数字化和智能化在博物馆公共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应用,对博物馆的展览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智能化博物馆数字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博物馆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