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建造视阈下的陈设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

2019-01-10 00:16湖北美术学院崔仕锦
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设艺术院校艺术设计

湖北美术学院 | 崔仕锦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革,社会大众对自己所处生活空间与场所的艺术追求愈渐强烈。社会需求衍生专业人才培养的转变,越来越多的高等艺术院校以及艺术研究机构,逐渐开始重视环境设计专业对于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具有高素质的陈设艺术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实施九年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实现跨越式增长,其区域布局均衡化、学校类型多样化、学科专业合理化。[1]随着高等教育办学特色的雏形显现,教研科研投入比重稳步增长,师资规模逐步扩大,人才培养计划改革不断加深,由文化传承引领至社会服务,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同时,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机制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出,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及方式等方面的综合改革,转为建设教育强国的切实举措。[2]基于上述要求,笔者对比国内外艺术院校陈设艺术相关课程,分析有关微建造语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改革现状。

一、高等艺术院校陈设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弊端剖析

陈设设计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陈设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空间艺术美学理念,运用设计原理和构成法则,通过软装搭配与家具设计,提升室内陈设品选择把控力和室内空间规划力,以美学专业视角综合处理室内空间关系,创造出符合大众普遍生理和心理需求的艺术氛围。结合现阶段艺术院校陈设传统教学模式现状,并结合相关实际教学研究予以归纳总结:

1. 缺乏对处在共同关系下教学版块的合理切入

现阶段艺术院校关于陈设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陈设设计作为室内设计教学板块体系的重要分支,其课程在教师导入整体艺术框架体系的初期,过度侧重功能、结构、造型的设计基础训练,即“物件选择——陈设搭配——空间组合”传统教学单体到组合直至空间的整体教学导入,忽略了“场地探寻——场所搭设——场景营造”,仅对空间某物件或某组物品进行分析和设计,遗漏对上层环境基数的实际解读,缺乏对陈设细节的深入探究,导致与其他众多教学板块如场景现状、建筑主体、室内结构等共同关系下的教学版块衔接缺失,造成教学成果的“伪真”现状。

2.陈设专业与艺术学科体系的衔接缺失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领域的的陈设设计课程或被认为是器物艺术鉴赏课程,或被当做家具模型建造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寥寥。实质上,陈设课程作为建筑室内的重要分支,是分属室内设计四大板块“空间形象”、“室内装修”、“物理环境”和“陈设软装”的最后深化提升板块,是在对建筑内部二次处理和重新划分室内空间格局后,对家具陈设、织物饰面、灯光照明和绿化水体的设计处理,是室内整体氛围的点睛之笔。无论广泛的空间形态搭配亦或是物件摆设布局,应以“理论+ 技巧+ 实践”作为课程分支展开,遵循美学准则,规避相关禁忌,加入艺术化的建造实践,达到实用含括艺术、经济兼容时尚的教学效果。

3.缺乏教学理论指导与教学实践的有效联动

深入高等艺术院校的课堂教学进程,不难发现已基本普及辅助性图片和视频的多媒体教学,但教师课堂教学传授依旧侧重“设计理念”而非“实践实训”。教师教学的“虚无主义”普遍存在艺术实践课与设计理论课的教学脱离现象,单独依靠书本知识闭门造车,且存在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动态教学内容滞后等“虚无主义”教学弊端。学生实际操作存在普遍盲动性,无法了解新兴材料和工艺,导致学生实训的“虚无主义”,以至于学生的设计作品背离实际需求,多为日常生活家具陈设的复制品,或是造型过于复杂无法实现。艺术院校应由教师等教学团队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协作学习,在课堂上下构建合作与交流,通过艺术化的微型建造实践,完成总结评估和成果反馈。

4.校内实践校企合作等实训资源匮乏

当下艺术高校普遍存在校内实践设备陈旧,设备更新与补充不及时,实践教学环境较为凌乱等现象。为实现高等艺术教育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除依托政府相关政策辅助、行业贷款以外,还亟须达成高校与企业的“互助共赢”。企业依靠高校持续输送符合时代发展的设计人才“血液”,挖掘土地资源和生产资料不足的困境,创新升级项目扩大再生产。高校则应顺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积极把握契机,通过与企业达成良性合作关系,突破设备落后技术更新困难的壁垒,发挥高校人力智力资源优势,提高技术设备符合市场发展的“造血功能”,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可持续提升。

二、高等艺术院校陈设设计课程框架体系初步搭建

陈设设计作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延伸,是艺术设计教育体系的创新拓展版块,其教学改革旨在整合传统教学中的理论传授与实践演练,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效率,实现产学研互促互补的有机转化。以艺术化微建造手法促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陈设设计课程框架体系的融合,使之契合高等艺术院校新的教学大纲要求和环境艺术设计系传统周进制教学安排,推进艺术类高校设计课程的框架体系搭建与改良。对提升师生设计实践能力,践行项目制教学和工作坊教学体制,展示高校文化,凸显艺术院校高等教育进程,具有重要研究意义,亦可作为方法论证和平行专业的教学方法参考。

陈设设计课程具体设置及教学实践,立足国内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类教学实例,研究当前国内外关于“微建造”艺术层面的教学改革和陈设设计相关教学成果,探索环境艺术设计的陈设教学的适应性改良方法,以理论研究“陈设概论——软装色彩——器物器形”为主导,深入“器物分析——家具设计——空间布局”等专项训练,结合“陈设表达——方案快题——定制施工”等实践考察,构建高等艺术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陈设设计教学课程框架体系,最终达成“创新设计与陈设实践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微建造艺术下具体教学改革理念及策略

“微建造”并非单纯片面地加深教学研究实践实训的广泛参与度,而是从促进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板块互通、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提升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推广“项目化”和“主题式”课程教学范式以及全方位优化课程总体评价体系等五大板块联合推进教学科研深化改革,在探索陈设设计课程的适应性可行方法的同时,将艺术化、生活化、功能化三者结合,在微建造艺术中将文化、精神与生活融合,最终使学生感知陈设课程的精神内核,提高教育教学质素,改革策略具体深入展开如下:

1. 以“微建造”促进环境设计教学模块融合互通

环境设计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大体可分为景观艺术设计、室内空间设计、建筑艺术设计以及陈设家具设计等四大专业方向,各课程模块具有一定的互通性、互助性和衔接性。艺术化微改造即通过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四大课程模块进行互联,以实体建筑为切入点,从外部环境改造到内部空间调整,进而转向陈设器物家具的搭配和建造,避免一叶障目的孤立教学理念,强调相关设计板块的衔接和过渡。促使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触类旁通,将艺术视野与艺术感知延伸至其他课程领域,促进陈设艺术课程体系的丰富与完善。

2.以“微建造”创新构建陈设艺术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宏观四大模块切入实际教研主体,剖析当下陈设设计的社会环境现状,尊重经济结构构架,把握人文情感诉求,考量社会普遍个体的各项物质及感官需求。对陈设设计整体教学框架体系进行逐步构建:由理论基础入手,即“陈设概论”、“陈设色彩”、“陈设表达”等理论课程;进而展开专题研究,即“器物器形”、“家具建造”、“空间设计”等设计课程;其次衔接上整体氛围营造,即“陈设空间布局”、“陈设表现”、“陈设快题”等表现课程;结合创新拓展实践训练,即“施工图设计”、“创新设计与实践”等实践课程。通过“艺术化”和“微建造”手法结合以上具体的教学教研,拓展高等美术教育以及艺术设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内涵,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效用,建构创新性系统化实践教学框架,创造学术界和社会广泛认可的艺术教育价值。

3.以“微建造”提升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陈设艺术设计的教育革新须以社会的总体艺术诉求为出发点,从微小器物形态结构入手,再到中大型物品组合搭配,直至空间整体形态和内容把控,以多学科联动的视角促进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配置与利用,明确以“产学研”为指向的深层次教学目标,形成深度互动的多维度体验式教学氛围,强化设计各教学环节与社会需求的横向连接,构建“社会诉求——教学相长——教研互通”的多元化教学方式。

4.以“微建造”推广“项目+主题”的课程教学范式

在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搭建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后,着手推进设计课程的具体范式。宏观上,高等艺术院校将项目引入课程,确立清晰的微建造任务轮廓,贴近行业实践更新脉络。微观上,由教师展开具体教学工作任务,设立适应各项主题的课程板块,还原真实的工作情境,并逐级递增项目难度,带领学生实现教学和实践的有机对接,此外推动各年级学生良性竞争合作,鼓励跨界设计创新。

5. 以“微建造”全方位优化课程总体评价体系

良性教学脉络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评价反馈机制,为了更为迅捷的获取师生对于创新教学改革的建议和意见,教学单位以及教学实际引导者务必完善育人评价标准。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单方面提供教师评教反馈的方法,回归课程初始、深入、考核和验收阶段,广泛汲取师生意见,递进式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实践操作能力,满足其情感诉求,通过学生的具象表现、努力程度、进步空间等多元化角度进行综合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微建造艺术在陈设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为巩固高等艺术院校设计课程框架体系的初步搭建,在深入剖析国内外高等艺术院校设计学科传统教学模式现状后,结合现阶段陈设设计课程的教研成果和弊端,提出“微建造艺术”下的教学改革理念,并结合教学模块的融会贯通、教学体系的创新构建、教学与社会的紧密衔接、课程设置范式的贯彻推广以及评价体系的优化升级等具体改革策略,进一步提出陈设设计教学在“微建造艺术”下的具体应用实施路径,并结合现阶段实际教学成果,详细归纳总结如下:

1.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首先,线上平台搭建及管理。构建服务于学生与教师、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多向交流平台,借助便捷高效的新媒体交互途径(如微博、微信、公众号、校园网客户端等),搭建覆盖校园和相关合作企业的合作性平台,扩大高校相关教学理念宣传,增强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校企之间的远程沟通。针对陈设设计相关教学内容,将原本零散的课程资源(包含陈设家居素材更新、行业动态、企业案例、方案任务书、阶段性成果检测等模块内容)整合到网络公共平台。由教师在线发布课程信息及工作任务,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课程并下载相关课程资料。此外,相关兄弟院校之间应建立陈设设计相关课程的集中化教育交流平台,共同组建、运营和管理,由专人负责相关讯息的整理和发布,促进线上平台持续高效的推广和发展。

其次,线下平台沟通。诸如测量尺寸、市场考察、摆场实训等需亲身完成的实践活动均含括在线下平台的具体教学任务中,教师及教学助理工作则除实时关注陈设家居素材更新情况外,还需强调行业动态、企业案例、方案任务书、阶段性成果检测等模块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方案的整个工作流程,对教学各节点知识框架进行梳理分类。教师还应以具象的阶段性任务形式展开教学检查,提供相关知识点相对应的视频音频文件并进行适时更新和修正。

最后,线上机动线下能动混合开展教学。摆脱“讲听练做”的传统教学形式,课前学生关注线上平台相关课程学习任务,查阅相关电子资料,带着问题进入线下实际教学环节,考察、测量、锻炼师生“头脑风暴”等创意思维培养,细化相关知识点相对应的工作流程,并完成各阶段实训工作任务,实时跟踪线下课堂表现、线上平台学习过程以及综合情况,将每次理论教学、案例调研、方案设计、摆场实训、成果展示等教学实训成果结合网络云端进行备份留存,并加以及时梳理更新,真正实现零散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全方面提升教学效果。

2.情景拼贴试验教学

在具体的教学实训和表现训练环境,注重学生适应人群与空间场景的互通建构,通过广泛收集具象的陈设素材,辨析理解专业相关知识,分析和比较场所使用者,搭设契合人物需求的虚拟空间,注重形、色、质的对比、呼应和协调,将陈设设计上升到场所营造。此外,通过书籍、网络、市场等考察,扩充并整合素材资源讯息,结合电脑图形处理软件进行组合试验。

培养临场操作能力,教师带领学生考察家居家具建材市场,实地观摩及测量尺寸,多渠道获取数据和资料,扩大横向视野,通过纵向分类和整理,增强方案的具体尺度感,精准传达陈设设计细腻的情感诉求。参照现实场景设定某风格类型及功能的二维空间,构建不受空间透视制约、符合比例构图及使用尺度的室内陈设空间,完成各种类功能陈设家居拼贴元素的叠压错位,实现各类空间专题的搭配训练。

3.深化项目竞赛驱动教学

在项目竞赛驱动教学的环节,应根据创新模块化教学培养方案,增强相关课程的趣味性和目的性、案例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增加设计实物的调查研究,根据课程教学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切合社会行业发展态势深入开展创意革新设计。项目竞赛驱动教学坚持以实际案例为前提的快题设计,持续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和广泛参与度,使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项目实战中得到强化,最终达到以项目的形式驱动学生在教学演练中获取知识,并拓展知识进而检验教学实际成效。项目课程初步设定为:中西方陈设空间对比、古今陈设品对比、具体案例设计分析。

4. 结课展览体验教学

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4]陈设设计课程在调整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情景拼贴试验教学和项目竞赛驱动教学等三项多维度教学框架后,还应更为关注教学成果的验收和展陈。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教学主体性,教师在项目导入课程的起初,应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所选的陈设风格精准定位,创建职场教学情境,主动展开背景调研和素材收集,通过设计制图手绘和软件三维模型,形成完善的方案文本展板。关注教学情境与展陈方式之间由浅入深的关联性,在理论与实践并重,课堂与职场交互,效果与展示共建的情境中,创造完善标准高效的学习进程。[5]在每个课程尾声开展相关结课展览,校园公众号就相关展陈讯息同步推广,促进相关专业师生批评指正。

5. 校企合作实战教学

为促进陈设软装行业的实际岗位技能在校内教学实践中得到全面充分的锻炼,高等艺术院校及相关教学单位应保留陈设课程内容关于历史风貌、风格特点、形式法则和发展趋势等理论部分,同时精准同步市场风格导向和行业设计标准,规范设计实施的规则规律,为校企合作搭设可靠有效的平台保障。为顺应城市艺术设计行业的切实发展需求,在推进高等艺术院校陈设实验室基础建设进程中,应遵循创新实践课程标准和实施细则,切实将企业技能标准引入教学设计模块,实现课程设计、教学模式与企业实际需求相一致。[5]

为践行与岗位职业标准相匹配的校企合作,贯彻设计基本准则及要素,细分为“规范流程——职业准则——课程项目——阶梯建构——准职业化”等五大核心板块践行校企合作实战教学。在初期“规范流程”阶段,高等艺术院校应深度分析陈设设计岗位职能和质素,引导校企合作进入中期“职业准则”阶段,深入调研相关交集设计领域所需职业技能及技巧。在普遍掌握课程前期职业所需技能预设后,集中关注各单元课程之间交叉渐进、系统调节和延续革新等相关衔接节点,作为校企合作的核心环节。第三阶段“课程项目”还需适时调整后续课程标准和教学任务,实现课程载体化、项目标准化和职业规范化的交互融合。后期企业相关单位综合考虑行业操作代表性和结构过程完整性,突破单纯强调技巧的设计实践脱离岗位标准的短板,客观精准安排与课程相对应的案例项目,促进校内教学和企业平台“生产——教学——研究”的“阶梯建构”。最终校企联合探索课程、项目、职业相匹配的“准职业化”真实情境,促进设计人才与教研场所的有机对接,实现课校企实战实训与职业长远发展的有机对接。

五、余论

随着当下艺术高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的传播者务必要在已知的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将陈设设计教学以微建造艺术化的形式呈现,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学体系,指导并开展课堂教学教研和课下实践建造。微建造艺术化其精髓莫过于“微”这点,其主旨是强化教学大纲要求内的课程教学环节,动态更新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教学与课程实验并重,大力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重视课堂上下的作业练习和学生的兴趣开发,以“微”型艺术化的建造手法,提升陈设设计课程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可持续的教学实践,综合使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情景拼贴试验教学法、项目竞赛驱动教学法、结课展览体验教学法以及校企合作实战教学法等各类创新教学方法,最终促进高等艺术院校设计类课程的优化更新,推进艺术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

猜你喜欢
陈设艺术院校艺术设计
艺术院校参与社会服务反哺人才培养的机制与效果——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例
艺术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常见问题与学习对策
《星.云.海》
《花月夜》
嘉庆时期继德堂「小迷宫」陈设小考
嘉庆时期味馀书室的功能与陈设
毓庆宫光绪书房的使用与陈设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简述罗布林卡格桑颇章陈设幢幡的保护与修复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