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关头交出满分答卷

2019-01-10 03:40
世纪风采 2018年12期
关键词:拉萨市雪域西藏

徐金水(右)在拉萨林周县开展健康咨询与宣传

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这三问,对于援藏干部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带着这三个拷问,我走进了雪域高原,也走进了自己的内心深处。

进藏为什么?

有人说,西藏,是眼睛上天堂、身体下地狱、灵魂回故乡的地方。

西藏,离天最近的地方。这里有雄伟壮丽的布达拉,有庄严肃穆的大昭寺,有鸟语花香的罗布林卡,有湖光山色的拉鲁湿地,有高耸入云的雪山,有一望无垠的草地,有四季飘扬的牧歌……在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大自然将它的雄奇与壮丽汇集于斯,从地上铺到天上,从脚下一直铺到你的灵魂。

西藏,是世界第三极。“七月青山覆白雪,酷暑银光刺青天。高耸一山有四季,步行十里不同天”。这是大自然的造化玄奇,更是对生命的严酷考验——多少人谈藏色变、望而止步。进藏之初,头昏脑涨、胸闷气短、夜晚失眠等状况始终如影随形挥之不去,短短几天时间里我就瘦了一圈,体重减少了几公斤。

说起来,援藏已是我第二次踏上西藏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但和初来时一样,面对她的辽阔,她的静默,她的壮美,我长时间地失语,只能看、只能听、只能呼吸,什么也不能说。太阳一直照进我心里,星星就在我的灵魂闪烁。山川大地如此壮美,却又表现得如此平静。这是一种辽阔的宁静,一种深厚的安详。我从大地上走过,大地从脚上走进我的血液走进我体内。我留下的脚印成为大地的一部分,走进我体内的大地成为我的灵魂。沉静的大地离永恒这样近。在永恒的宁静里行走,于我而言就是一种朝圣。

这样的西藏,让我深深眷恋。而我不再是一个过客,不只为了朝圣。风尘仆仆,抛妻别子,远辞故土,捧心高原,究竟为了什么?记得在一首歌中这样唱道:“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它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奇的地方,人们都把它向往,那里月朗风清,那里一片安宁,那里人儿善良,那里一片吉祥,她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就是为了把西藏建设成为真正的香巴拉——梵天净土,日夜如歌,安居乐业,民众幸福。正是因了这种信念,“老西藏”冰山敢上、雪海敢闯、毫无畏惧;因为有这种信念,“两路”建设者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因为有这种信念,共产党人带领雪域各族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饥寒交迫走向繁荣富强。当这个“接力棒”传到了我的手上时,作为江苏省第七批援藏干部的一员,我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在藏干什么?

有一种目光,始终关注“世界屋脊”;有一种情怀,始终心系雪域高原;有一种力量,始终推动西藏前行。一句句谆谆教导,一回回工作部署,一项项特殊政策,一批批援藏干部,一笔笔真金白银……正是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倾力支援,才托起了西藏“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在这漫长而又短暂的60多年里,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舍弃常人所拥有的,放弃常人所享受的,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把一腔热血抛洒在了雪域大地上,把不朽的功业镌刻在了历史的丰碑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是一代代共产党员同西藏各族人民一道前仆后继、百折不挠、英勇奋斗凝结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

蜿蜒而过的拉萨河,见证着一座古老城市的沧桑巨变;巍峨耸立的布达拉宫,俯瞰着雪域高原的勃勃生机。作为新时期一名援藏干部,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继承和弘扬“老西藏精神”,就是要立足岗位、默默奉献。虽然,每位援藏建藏者各自岗位不一样,职责不一样,分工不一样,但是,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要顺应西藏各族人民的新期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件事一件事做起,在各自的岗位上辛勤工作,为推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徐金水(右三)与同事在营地合影

从江苏省疾控中心,到拉萨市疾控中心,变换的不只是空间位置,还有心境和责任。初到拉萨,我既震惊于工作条件的简陋和落后,又感动于当地百姓的淳朴和厚重。在克服了高原反应后,我马不停蹄地调研了拉萨市疾控中心和林周、尼木、达孜、当雄所属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情况,制定了三年援助拉萨市工作方案,确定了“以能力提升为前提、以项目合作为载体、以特色专业打造为重点”的援藏工作思路。如何提高现有人员技术水平,变“输血”为“造血”,打造一支过硬的业务团队,是我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依托“送出去,请进来”人才培养机制,我协调组织江苏省16批85人次赴拉萨指导工作,累计选派8名专业人员到江苏进修,先后举办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培训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培训、免疫规划技术骨干培训、传染病诊断和防治技术培训班等,培训拉萨市所辖县区专业技术人员500余人次。在江苏省援藏指挥部、拉萨市卫生局和后方大力支持下,多方争取了拉萨市儿童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化门诊、职业化接种人员、标准化冷链“三化”建设项目、寄生虫诊断技术和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农牧民性病艾滋病流行病学调查项目、卫生监督能力建设项目等,累计争取的630余万元中,江苏省援藏指挥部规范化门诊建设项目和培训经费430万、江苏省疾控中心99万、江苏省血防所46万和监督所、高校等其他系统55万。拉萨市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三化”项目建成规范化预防接种门诊15家,拉萨市疾控中心拥有了独立冷库、冷藏运输车、预防接种应急处置车。拉萨市农牧民常见寄生虫和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流行病调查项目掌握了4000余人流调资料,专业人员具备6种常见寄生虫实验室诊断能力。拉萨市卫生监督能力建设项目通过江苏轮派3名专业人员短期理论培训和现场带教,显著提高公共场所、医疗市场、学校卫生监督水平和处理举报投诉能力。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饮用水和食品风险监测检测工作从无到有,水质理化检测指标从不到20项提到40余项,39种传染病中拉萨市疾控中心有能力检测34种,位居全区第一。

2015年4月25日,突如其来的8.1级强震打乱了日喀则市各族群众宁静祥和的生活。地动山摇之后,聂拉木在呻吟、吉隆在哭泣、定日在呼喊。灾情就是命令。因为有过2008年汶川大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经验,我主动请缨随西藏卫生防疫二队于4月26日奔赴受灾严重的日喀则地区。

作为副队长,我带领5名藏族防疫队员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经过两天长途跋涉,于4月27日23时抵达聂拉木县。当晚,在海拔4100多米的地震灾区,雨雪交加,大风肆虐,停水停电,我和队员们又累又饿,饥寒交迫。但想到灾情紧急,受灾群众还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我们不顾疲惫,不等不靠,勘察营地,搭建帐篷。凌晨一点,帐篷搭好了,大伙儿这才煮了碗方便面填肚子。吃过“晚饭”,我们就在帐篷里和县卫生局的负责同志商量接下来的工作,连夜拟定了聂拉木县《地震灾后卫生防疫工作方案》。睡觉的时候,我们都是一人盖三四床棉被外加一个睡袋,才能勉强保暖。

徐金水在进行艾滋病实验

4月28日一大早,我带头进村入户,开展环境消杀。我们每个队员都背着消毒喷雾器,徒步在帐篷区周边、房屋倒塌点、各处厕所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完成后则开展地震区域饮用水监测,并送流动实验室做详细的水质检测分析。每个流程,每件细节我们都精益求精,不敢有丝毫懈怠,这直接关系抗震救灾大局。直到全部工作完成后,我和队友们才回到驻地一起准备简单的饭菜——在灾区工作期间,因为条件所限,我们只能以土豆和方便面为主食,我们轮流做饭,令我特别感动的是,我们的队伍里绝大多数是藏族同志,但他们在做饭时哪怕食物再简单也会照顾我的口味。

4月29日,通往樟木镇的公路被抢通,我们接到通知,进入樟木灾区进行卫生防疫工作。因路况糟糕,防疫队只能徒步赶往樟木镇。为了赶时间,避免余震再次断路,我与5位藏族防疫队员背着药剂,提着装备,边走边吃干粮,一口气走了3个多小时。期间,我们三次冒着落石和随时余震的风险进出樟木镇,评估震后卫生条件,消杀樟木灾民临时安置点、医疗点环境并处理垃圾,检测公安、边防部队居住点临时水源水质,指导无害化处理尸体工作,保障留守樟木官兵生活安全。那个时候,我们真切感到死神就在身边,随时可能出现,但我们也真的无暇考虑生死,更来不及恐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抗震救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是我们当时唯一的念头。

5月4日至7日,我又奉上级命令,带领防疫小队步行近30公里进入尼泊尔境内,消杀厕所、学校、垃圾桶、安置点,发放灾民常用药物。每人背负10公斤的消毒水在山路上行军,这对我们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极限考验。我们疲惫不堪,但斗志高昂。每到一个安置点,我们都通过英语和藏语走访了解灾情、群众安置、疾病发生等情况,巡视帐篷内外环境卫生状况,排查食品卫生安全隐患和患病群众,评价和处理饮用水卫生安全。同时,我们还尽力帮助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体系,开展不明原因死亡动物监测工作,为恢复尼泊尔震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尽心尽力。

5月15日,在圆满完成自治区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后,我带领队员顺利返回拉萨。20天灾后防疫工作,实现了灾区无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了灾区聂拉木县和尼泊尔边境地区灾后无大疫——我和卫生防疫系统的同事,在生死关头交出了一份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答卷。

运送救灾物资的马队跋涉在西藏绒辖乡的山路上

离藏留什么?

一滴水,要怎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要怎样活着才有力量?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

我知道,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微不足道的,自己的援藏之旅也会像高原上的风一样掠过原野然后不留一点痕迹。但我也知道,当把自己这点微薄的力量,和千千万万的建设者的努力一起,融入党和国家治边稳藏的千秋大业中,就会在雪域大地上铸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今天的西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民族团结,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到处生机勃勃,进入了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这辉煌,只有开始,没有结束,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辉煌没有终点。这辉煌,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一代代建藏者,以特有的精神品质,用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铸就了高原辉煌之路,他们的精神,就像高耸入云的珠穆朗玛,令世人景仰。

至于我,我来过,我看见过,我感受过,我努力过,我也是其中一分子。这对我就足够了。至于留下什么,反而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三年援藏行,一生西藏情。

猜你喜欢
拉萨市雪域西藏
雪域时光
雪域家园
天上的西藏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雪域高原
神奇瑰丽的西藏
雪域
徒步搭车到西藏 真正的说走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