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索引编制的历史回顾及其未来发展

2019-01-09 07:07刘沛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电子化信息技术

摘要:本文在简要阐述索引的基本含义、功能、价值的基础之上,对我国索引的发展历史进行简单梳理和回顾,并对图书索引编制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有益地探讨和展望。

关键词:索引;索引编制;信息技术;电子化

中图分类号:G2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050-01

一、引言

“索引”,亦称“引得”“索隐”“通检”等,源于拉丁文Indi-care一词,英文为index,本义为“指示、指引、指点、表明”等,在语义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假借而成为一种学术工具之名。1905年,日本坪井五正郎将其译作“索引”,1910年,林语堂在《创设汉字索引制议》一文中将“索引”一词引进中国,自此为中国社会各界广泛采纳并沿用至今。

二、索引的含义与其功能价值

关于索引的定义,我国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辞海》解释索引是“将图书、报刊、资料中的各种事物名称(如字词、人名、书名、刊名、篇名、内容主题名等)分别摘录,或加注释,记明出处页数,按字顺或分类排列,附在一书之后,或单独编辑成册,称为索引,是检寻图书资料的一种工具。”

著名学者钱亚新认为“将一种书报或一套书报中讨论所及的人名、物名、事名、地名、时名或篇名等分析而组合,用一定的方法排列它们的次序,并表明它们在书报中所在的地位的表,叫作索引。换言之,索引是一种检查指定范围内的书报所有特项知识的工具。”①

尽管人们对索引的定义表述不一,但都不约而同地看到了索引对于款目提取、编排顺序、出处标识等的严格要求及其所具备的鲜明的检索功能。

索引作为一种检索工具,有诸多功能和价值。就图书索引而言,除具有检索信息、梳理知识、追踪导航等基本功能外,还能起到检验图书质量、提高编辑者水平、深化科学研究、建设数据库基础信息资源、促进文化传承等作用,对于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索引在当代社会已被广泛应用,正如美国学者H·博科和C·L·贝尼埃在《索引的概念与方法》一书中所说:“没有索引,我们就不便于打电话,餐馆订饭,筹划旅行,查阅图书馆资料,安排约会,检寻通讯处,找街道,或者去做许许多多我们现在认为有保证的其他事情。正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没有索引,社会交往就不可能进行。”②

三、我国索引的发展历史回顾

“索引”一词虽源自西方,但我国索引的编制在先秦两汉时期早有萌芽。很多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类书将历代典籍中的语词、诗文、典故等内容分类汇编,具有很强的索引功能,起着揭示文献内容、指引知识查检、辅助读者记忆等作用,无疑为我国古代索引之滥觞。据此,编纂于建安年间的我国第一部类书《皇岁必就可以视为我国古代索引的起源了。

唐宋时期,类书的编撰得到进一步发展,《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翻丹府元雀酚等大型类书相继问世,类书的种类日渐丰富,体制也更加完善。明代永乐年间,《永乐大典》问世,该书“用韵以统字,因字以系事”,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明末学者傅山的《两汉书姓名韵》成为我国古代最早的具有完备索引概念的人名索引。自明代始,我国古代的索引开始走向成熟。清代的索引编制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雍正年间,蒋延锡重新编校《古今图书集成》,影响巨大,同时也出现了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古诗词索引《佩文韵府》。晚清,在索引编制、古典文献整理、考据学等不断进步的基础之上,索引编制的方法和理论随之产生,为现代索引的诞生打下了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西方索引技术随之传入中国。1917年,林语堂提议创设汉字索引。1925年,杜定友著《学校教育指导法》,书后以索引附之,成为现代中文书籍中最早附有的书后索引。索引活动蓬勃发展,二十年代还兴起了著名的“索引运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索引的理论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批研究索引学的理论专著,如钱亚新的《索引和索引法》、洪业的《引得说》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索引编制和索引研究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不断涌现出涉及多种学科、各种领域的不同类型的索引。自八十年代起,索引编制逐渐由手工方式向自动化方式转变,可谓索引编制工作的一次技术革命。1991年,中国索引学会正式成立,作为一个索引研究和编纂的非营利性学术组织,正在为我国索引事业的发展不断做出积极贡献。

四、我国索引编制的未来发展

二十一世纪,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日益激增的信息量和复杂多变的信息类型对索引编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庞大的文献资料面前,个人查阅检索信息时限过长,资料搜集与掌握相关信息难度过大,为索引编制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种种因素迫使我国未来的索引编制工作不得不向着现代化、社会化方向迈进,不断为谋求自身发展、更好服务读者而改变。

1.索引编制更加规范化

我国索引编制工作的规范化不足,这主要是由索引编制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造成的。目前,我国各类索引在编制过程中随意性较大,部分索引编制粗劣,质量不高,利用率低。标准化是未来我国索引编制工作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索引编制的每个环节和程序基本上都有着相应的规则,并非无章可循。对标引方式、标引策略、标引要求等文献标引及索引编制工作制定、颁布一系列国家性规则和标准,并逐渐与国际规则接轨,才能最终实现索引编制的规范化与统一化。

2.索引编制更加智能化

传统的索引编制技术局限于手工编制,主要有书本式、卡片式索引,这种编制技术成本高、耗时长、容量小、检索不便、利用率低,无法完全实现快速、准确查检。随着计算机技术在索引工作中的应用和索引语言的发展,索引编制的载体、形式和方法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利用计算机辅助编制技术编制索引,成本低、耗时短、容量大、体积小、可复制,且检索内容丰富、检索功能多样、查检快速高效,与传统手工编制技术相比,更具明显优势。古籍索引全文数据库是我国古籍索引编制与现代计算机技术融合而取得的一大成就,其超链接性、超检索性及自动平台转让等性能使古籍索引呈现全新面貌。全文数据库作为源数据库的一种,也为科研工作带来极大便利,大大节省了科研工作者搜集整理文献资料的精力和时间。在数字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索引编制的电子化、智能化是其发展的最终方向和理想目标。

3.索引编制更加协作化

索引的类型繁多,内容广泛,编制量大,单靠某一组织、机构或个人难以建立起完善的索引体系。目前,我国索引编制工作呈现出各自为政的局面,索引的编纂和出版缺乏统一规划,这就不免出现某一领域索引编制空白或重复编制等问题。要提高索引编制效率、建立索引编制的网络体系,就要协调各方,加强合作,有效分工,尽可能发挥索引的多功能作用。中国索引学会在此问题上进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为促进和推动索引编制的协调合作进程作出了努力。建立覆盖各个学科的、多种类型的索引编制体系,是未来加快索引编制效率、提高索引编制质量、实现索引普及化的必由之路。

4.索引編制更加专业化

当前,国内的索引编制工作并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索引的推广亦不普及。我国社会上尚无职业索引员,出版单位无专职索引员,更没有权威的索引员认证制度,但应该看到的是,索引作为一种学术性极高的检索工具,其编制工作也极具专业性,需要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人员才能完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编制工作。中国索引学会成立以后,举办了多期索引编制短训班,正是适应这一需要的有益举措。

值得庆幸的是,当前我国社会逐渐认识到索引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作为一种职业,索引编制人员的劳动成果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保护,一些学术组织也不断致力于索引编制成果的宣传和保护工作,以期引导索引编制向着更加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

注释:

①钱亚新.索引和索引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0.

②博科,H,贝尼埃,C.L.索引的概念与方法[M].王知津,王津生(译).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刘沛(1988-),女,河南南阳人,信阳师范学院,初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咨询索引。

猜你喜欢
电子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速公路建设工程中电子化档案管理系统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1 我省市级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系统首次上线运行
基于COBIT和COSO报告电子化环境下国库内部控制研究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