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乐群
(福建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福州 350001)
乡镇是我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支点,是化解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载体,在农村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但在目前快速城镇化进程的大环境下,乡镇的建设发展,由于地域文化自然地理等方面的连绵,使得同一区域之间同质化现象往往高于各城市间的同质化。
本文结合平潭综合实验区北部6个乡镇的总体规划,通过同质化背景下乡镇的差异定位研究,以期从顶层设计角度,探索一条乡镇特色发展的道路。
目前关于区域同质化的研究,宏观层面,李腊[1]提出运用区域协同理念进行统筹安排,并提出了在空间导向产业发展设施配置乡村风貌等4个方面的规划研究思考;孙燕红[2]等提出按照分类引导因城施策,区域协调统筹发展,突出重点有序发展的策略;余颖[3]提出构建覆盖全域的规划体系布局差异化人口市民化保护与利用生态规划集聚优化等区域差异化发展的规划策略。
中观层面,郑志明[4]从区位和产业基础角度,思考差异化发展战略;叶育成[5]从功能强度和景观3大管治的角度,提出不同城乡特色分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充分体现“差异化”;李靖宇[6]通过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方向动力机制,避免城镇在同类竞争中丧失自身优势,避免同质化的发展;张晓婧[7]基于社会发展(人)经济发展(财)土地发展水平(地)3大因素,构建了评价体系并进行分区,以实现新形势下县域城乡空间差异化发展路径。此外,部分学者提出城市基因[8]城市气质[9]城市肌理[10]等理念,其实质都是通过以代表性的公共设施与公共空间作为城市文化与地域文化的载体,来体现差异化发展。
微观层面,部分学者则从城市家具[11]城市色彩[12]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建筑设计等特色空间[13]乡村元素景观设计[14]等具象形态,来塑造城市级乡村形象,以形成与其他地区的差异化特质;成朝晖[15]认为,可通过提炼城市特质来形成城市形象系统的差异化定位,可具体表现在地理区位自然景观资源特色生态环境历史文脉名胜古迹交通状况产业结构建筑风格城市广场以及公共艺术等诸多方面。
差异是解决同质化最直接的手段,上述文献从宏观层面的区域协调中观层面的城市特质及产业微观层面的具体形象塑造等3个层面,对区域同质化提出了不同的差异化策略。其中,以城乡区域统筹的视角,从宏观层面制定差异城市(乡镇)定位,为解决区域同质化明确了方向。城市定位,涉及城市特色的塑造主导产业的确定,以及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等影响城市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因此,差异性应首先进行自身规划定位的研究,从而为后续的经济产业文化设施风貌等中观微观层面提供差异性的指导。
关于定位,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定义。但是,从前人的论述中总结出定位所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点,与城市(乡镇)功能定位相结合,可以概括为:
①定位是为了使自身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展示与竞争对手的不同之处;
②定位的目的,是为了使本身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③定位的本质,就是确定在区域当中的位置;
④某个城市(乡镇)的定位,不一定是其他城市(乡镇)所没有的,而应该是结合自身优劣势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做出的科学合理的判断[16]。
综上,定位是在对自身资源环境建设现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相关政策等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城市(乡镇)在区域当中的位置,使城市获得更大竞争力的过程。
在定位理论研究中,学界多以城市尺度的视角进行研究,从早期采用定性方法[17-18]至运用定量方法[19-20],再至从区域产业交通历史等角度进行研究,研究理论日臻完善;但目前的研究及理论文献基本集中于城市间比较,而在乡镇中,受限于乡镇级别统计资料的不完整以及空间尺度的制约,乡镇的定位往往仅在纵向上对接上位规划及对下满足基本要求,缺少与周边乡镇乃至更大区域的横向对比,从而导致乡镇定位以及功能的贪大求全经济至上,与相邻乡镇的定位雷同功能同质,缺乏特色。
基于以上认识,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文章拟构建同质化背景下乡镇差异性评价体系,为乡镇的差异性规划定位提供现实参考。
研究借鉴价值区段[19]分析方法,通过要素对比发掘研究对象的比较优势,明确其在区域体系内的价值定位。
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城市(乡镇)定位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文章在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遵循科学性针对性系统性可比性层次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力求使指标科学全面地反映城市定位的内涵,将乡镇定位分析所涉及到的要素划分为资源环境建设现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相关规划5大类,涵盖了从空间(自然-资源环境人为-乡镇建设)到时间(过去-历史文化现在-社会经济未来-政策项目)的各个维度,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将5大类细分为13小类,通过单定权因子排序法给各小类设定相应的权重值(表1)。其次,以5分制对各项小类因子进行赋值,赋值指标越高表明该项内容优势越明显或特点越突出,反之亦然。而后,通过加权计算求得大类分值,并计算其与该类平均值的倍数差值,差值大于1越多,则反映出此乡镇在该大类中具备相对比较优势越显著,差值小于1越多,则反映出此乡镇在该大类中相对优势越弱。
受限于乡镇自身体量,在可获得数据前提下,将研究范围集中在其上一级行政单位管辖范围及相邻同级别乡镇中。因此,研究的结果,仅表征研究对象在一定范围内的比较优势,为其差异的定位提供参考依据。
表1 定位影响因子评价表
注:由于研究对象地处海岛,因此在小类的划分上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充完善。
在影响定位的各项小类因子中,根据基础资料特点,可分类为数字统计数据空间模型类数据以及报告访谈现场记录等材料。
(1)数字统计数据,主要涵盖产业人口等方面。首先将研究数据置于更大环境的数据中进行对比,以明确其在区域中的定位;其次,通过对数据的分解分析,发掘内部的规律及差异;而后,利用GIS将数据关联至空间中,查找该数据的空间分布特点,进一步寻求差异;最后,在明确一定差异后,对比其优劣强弱,从而为赋值提供判断。
(2)空间模型类数据,主要包括地形图生态红线图斑基本农田图斑等。该类数据在目前的城乡规划研究及应用中较为成熟,通过生态敏感性分析及建设适宜性分析等手段,为相关因子提供赋值。
(3)报告访谈现场记录材料内容庞杂,涵盖了公服设施风貌遗址文化等各方面。因此,研究首先将其细分至各小类因子,并提取因子内的同一属性内容进行汇总;继而通过空间落位了解其发展变化规律;并通过属性的数据表达,形成差异对比,为赋值提供判断。
通过以上3种手段,将模糊概念转化为数据,形成客观对比,并关联空间加强直观认知,形成数据与空间一体的因子评定基础。
本次研究的区域,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北部相邻的6个乡镇,其中,苏澳镇平原镇白青乡位于平潭主岛北端,屿头乡大练乡东庠乡位于平潭主岛北端以外的离岛,如图1~图2所示。
图1 研究区位
图2 研究范围
平潭综合实验区是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区,自2009年7月实验区成立以来,平潭沿着“构建两岸同胞共同家园” 的核心功能定位进入高速发展和建设期,并相继获得 “自贸实验区”“国际旅游岛”等政策叠加,由一个偏远海岛县城,发展成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的投资创业热土。目前,平潭正沿着“一岛两窗三区”(国际旅游岛闽台合作的窗口对外开放的窗口新兴产业区高端服务区宜居生活区)的战略定位快速发展。
平潭北部乡镇,位于平潭总体规划划定的城市集中建设用地区之外,缺少法定规划的支撑,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受到种种制约。因此,编制各乡镇总体规划,并科学研究各乡镇的定位,对指导下一步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6个乡镇,在诸多方面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同质化现象:①区位上,6个乡镇均位于平潭北部,近似的区位使得各乡镇在空间上拉开与其他乡镇的差异。②产业结构方面,6个乡镇均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 二三产业薄弱,产业品种趋同,优势不突出。③人口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处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之外的6个乡镇人口流失不断加速,导致乡村活力下降,建设用地闲置。④生态方面,6个乡镇的生态均较为敏感,不同程度地分布着风景名胜区生态公益林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沿海防护林滩涂水库重要自然岸线等各类生态要素以及永久基本农田,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镇的发展建设活力。⑤资源禀赋上,6个乡镇均为临海乡镇,且岸线类型趋同。⑥人文资源方面,由于地处海岛,受人为迁徙等历史原因,一脉相承的各乡镇分布着为数不多的历史遗迹。⑦建设风貌上,平潭地处东南沿海,冬季季风盛行,导致各镇乡村遗存了50%以上的石头建筑,具有一定地域特色,但建筑风格趋同。
在进行详实的基础资料搜集后,研究按上述的资源环境建设现状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相关规划5方面分类并进一步细分。限于文章篇幅,下文以产业基础-数据的空间比较及遗址遗迹-模糊概念数据转化与空间比较为例展开分析。
3.2.1数据的空间比较
鉴于研究区域的产业雷同性,本研究以产业基础因子为例,首先明确6个乡镇的具体产业类型;然后,在可获得数据范围内,与周边地区进行横向对比,确定产业层级,最后,进一步细分产业品种及效益,并分析其空间上的分布特点。
(1)理清产业类型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2011年~2015年间,平潭地区三产增加值都是逐年递增,结构呈现出一产稳定二产薄弱三产主导的“倒金字塔”结构,说明平潭的经济结构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跨越式转型。但北部6个乡镇,均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因此,在产业差异分析中,重点关注第一产业的比较。此外,由于二三产业缺少乡镇层级的细分统计数据,无法进行分析,因此,该部分内容在“乡镇建设”大类中,以其他方式进行对比。
(2)确定主导产业
在平潭15个乡镇中,10个乡镇的第一产业中以渔业为主导产业(表2);研究的北部6个乡镇中,苏澳白青屿头大练和东庠,均以渔业为主导产业,平原的第一产业,以种植农业为主导产业,但其第一产业的总产值,在平潭全乡镇内仅位列第14。
表2平潭第一产业产值比较产值
万元
(3)周边县市乡镇横向比较
首先,研究在县域层面中,将平潭与周边渔业县市福清长乐连江罗源进行比较(表3):在周边沿海渔业县市中,平潭的渔业总产值与长乐相当,渔业总产值优势不突出,尚不足渔业强县连江的1/3。
表32014福州县市渔业产值比较值
亿元
其次,研究在乡镇层面中,将平潭渔业乡镇(渔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超过50%)与连江长乐罗源下辖的渔业乡镇进行比较(表4):数据表明,平潭渔业乡镇渔业平均产值4.1亿元,处于中低值,区域渔业优势不明显。
表42013年福州渔业乡镇渔业产值比较
万元
(4)渔业产业类型细分及效益比较(表5)
平潭的渔业,主要分为养殖捕捞两类,全域养殖捕捞总产量基本持平,数据表明捕捞效益大于养殖。
表5乡镇渔业产量及效益比较
6个乡镇中:效益上,以捕捞业为主的东庠乡渔业效益高居全区第二,其余5个乡镇均位于平均效益以下,平原镇及大练乡为全区最低;产量上,苏澳镇的养殖产量为全区最高。
(5)渔业乡镇空间分布特点
研究将渔业方面各项数据投影至空间上,继而发现渔业差异及特点。
产值(图3):分布于平潭东南沿海的乡镇渔业总产值最高。
图3 农林牧渔产值分布
产业(图4):从产量及从业人员分布上比较,东部沿海渔业乡镇(东庠)以海洋捕捞为主;西北部乡镇(苏澳屿头大练白青)以海水养殖为主;南部乡镇捕捞与养殖并重。
图4 海洋捕捞与养殖产量分布
效益(图5):渔业效益中,东部乡镇较高;从业人员效益中,流水镇及离岛效益较高。
图5 渔业效益与从业人员效益分布
综上,平潭渔业总规模在周边县市中优势并不突出;平潭东部地区总体强于西部;北部6个乡镇中,仅东庠乡的渔业效益及苏澳镇的养殖规模在平潭全区内处于领先,白青屿头大练平原渔业优势不突出。结合以上结论,6个乡镇的产业基础因子赋值如表6所示。
表6 产业基础因子赋值表
此外,关系渔业未来发展的渔港建设养殖水域规划等,分别在“渔港条件”及“相关规划”两个因子中予以反映。
3.2.2模糊概念的数据转化与空间比较
研究以遗址遗迹因子为例,首先收集平潭全域的文物保护单位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点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石头厝普查数据库等基础资料。
(1)在文物保护单位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点历史风貌区历史建筑方面,通过汇总发现研究对象均具有空间级别类型年代等共同属性,因此,以级别类型年代进行分类,并通过空间予以直观反映如表7所示。
在空间分布上,陆域上各类遗址遗迹主要呈南北分布,总体数量持平。北部集中分布于县道163西侧,即本次研究的北部乡镇中的平原镇苏澳镇白青乡;南部分布于三十六脚湖外围,均是地势较高的区域,这与平潭历史上的地形地貌以及古人的生活习性息息相关。海域部分,大小练岛-苏澳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航线,发现了较多的古代沉船遗址。
在级别分布上(图6),陆域上呈北低南高的总体态势,即南部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较多;而北部大练乡-苏澳海域的沉船遗址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表7 平潭遗址遗迹综合统计 个
图6 级别分布
在类型分布上(图7),北部较多为反映生活类型的古遗址古建筑,南部较多为反映纪念类型的墓葬碑刻近代史迹。
图7 类型分布
在年代分布上(图8),全岛各类历史文化资源遗迹,以明清两朝代为主;北部地区覆盖年代较全,尤其是平原镇发现以壳丘头遗址为代表的较多处石器时期遗址,对研究福建的昙石山文化台湾史前文化太平洋南岛语族文化溯源均有重大意义;南部主要为元朝及之后遗迹。
图8 年代分布
(2)平潭的石头厝,具有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是当地的重要特色之一。研究结合《平潭石头厝保护专项规划》的结论,利用石头厝普查GIS数据库,通过年代质量集聚度等因子形成石头厝价值综合评分(图9),发现苏澳镇白青乡以及平原镇和大练乡的部分村落的石头厝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图9 平潭石头厝综合价值评定图
综上,平潭地处海岛,受自然环境影响及历史因素,各类遗址遗迹不算丰富,但基于大练乡-苏澳镇周边海域的海上,丝绸之路沉船遗址以及平原镇的石器时期遗址,在政治历史文化方面均有重大价值,该6个乡镇的遗址遗迹因子赋值如表8所示。
表8 遗址遗迹因子赋值表
3.2.3其他赋值方式简述
各项因子除了以数据比较空间关联等方法进行差异分析外,研究还针对生态环境地形地貌等因子,以GIS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建设用地适宜性分析并赋值。鉴于此类研究相对成熟,文中不再累述。
通过数据比较空间关联手段,对所有子类进行分析赋值后,汇总形成影响因子评价表,如表9所示。
表9 北部6个乡镇定位影响因子评价表
图10 北部6个乡镇定位影响因子雷达
通过加权计算求得各大类平均值的倍数比值(表10),并转换成雷达图模型表形成直观表达(图10)。图表反映出6个乡镇在各项大类因子中的相对优劣以及乡镇自身的特点。数据表明,苏澳镇平原镇在各项因子中得分均较高,综合实力相对较强;白青乡东庠乡发展处于平均值;大练乡发展较不均衡,社会经济及建设上存在明显短板;屿头乡相对较弱。
表10 北部6个乡镇定位影响因子平均比值表
6个乡镇中,苏澳镇在社会经济建设风貌以及历史文化方面较为突出,规划定位为平潭历史文化旅游名镇,主要功能为平潭窗口旅游地坛北综合服务中心重要海运文化承载地。
平原镇的历史文化厚重,交通条件及建设风貌较好,并受到遗址公园规划等影响,规划定位为平潭史前文化旅游营地,主要功能为平潭南岛语族及石器文化展示研究基地新型旅游营地现代观光农业。
白青乡拥有多处传统村落历史风貌区等,且建设风貌及社会经济较好,规划定位为平潭传统村落旅游强乡,主要功能为平潭传统村落及传统文化展示乡村滨海旅游度假坛北国际海钓基地。
大练乡生态资源环境良好,并拥有古代沉船遗址等独特的海丝元素,规划定位为平潭海丝文化康养生态岛,主要功能为海丝文化平潭展示海西康养度假坛北海岛生态涵养。
屿头乡的社会经济及资源环境在5个因子中相对突出,规划定位为坛北休闲渔业生态岛,主要功能为休闲渔业坛北乡土体验农旅生态岛。
东庠乡各项因子较为平均,渔业资源及产值相对较强,规划定位为平潭海岛度假渔业强乡,主要功能为海岛旅游度假海岛石厝观光休闲渔业体验。
研究通过详实的调查完善基础数据,再加以分解与重构形成差异基础,探索差异定位,达到实现差异发展的目标。
研究涉及6个乡镇的总体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其差异定位及发展方向基本得到了当地的认同;然而,平潭体量小区位敏感,发展容易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因此其规划定位尚需适时校正。
此外,平潭作为一种特定地域的实践探索,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普适性规律,仍然需要在后续实践中予以不断调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