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彦青
紫云县坝羊镇位于紫云县东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以上,土质为偏酸性黄沙壤土,地下浅层腐质土蓄藏丰富,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也是紫云县茶产业的核心产区。2014年以来,坝羊镇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进一步推动全乡茶叶产业发展,助力产业扶贫效果显著。
坝羊农户采茶忙
“我自己的茶叶基地属于青岛对口帮扶项目,青岛方面除了提供部分启动资金,还帮着挖井灌溉,让茶叶基地得以发展。”安顺市紫云县映宏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茜说。记者在紫云县坝羊镇万亩茶叶产业园参观映宏茶叶有限公司,看到这里有设备齐全的茶叶加工车间,还有环境优美的办公楼。该公司茶叶基地位于板桐村和四联村一带,对口帮扶政策施行以后,贫困户数量一直都在减少。前后修了4公里的水泥路,打了十几口水井,方便了村民出行,也增加了茶农收入。从2012年种植第一批500亩茶叶,发展到如今4千多亩茶叶基地,该公司已成坝羊茶叶龙头企业。
三十余岁的陈茜很健谈,她的老家在毕节织金,曾经做过煤矿生意,后来爱上茶,爱上紫云这片土地,愿意毕生致力于坝羊茶叶的振兴,在公司的茶台上,她描述自己的性格是“做茶的人,喝酒的性格。”性子似关西大汉,唱大江东去,热情洋溢。“我来坝羊乡发展茶产业很偶然,当初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的,当第一批茶叶种下后,得到紫云扶贫办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产业发展前景大好,于是有了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的想法。”陈茜说。她一句“农村人与农村人之间最容易沟通,工作也好做。”农村人与农村人打交道,更能明白农村人的心理,才把扎根在山林间的茶园管护好,茶叶生产好。陈茜谈话时口若悬河,幽默有趣。体健活泼,虚心好学,充满热情,正如她的厂房标语“有故事的人,做有故事的茶”。
2014年以来,坝羊镇在龙头企业的引领下,为进一步推动全乡茶叶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茶叶发展规模,达到产业扶贫的效果,并以“一套人马,两套班子”模式在下属7个行政村分别组建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合作社(村委会)+农户+基地”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有效地引导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合作社,实现“土地变股权,村民变股民”的利益链。
众宜茗山茶场的罗小红拄着双拐站在厂房门前,热情地和记者打着招呼。先天残疾的他没念完初中就因家境贫困而辍学,离校后做过补鞋匠,卖过服装,维修和经营过家电等。2012年为响应坝羊乡打造“万亩茶叶之乡”的号召,成立了紫云县众宜茗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2年开辟荒山种茶,安顺市茶办跟踪帮扶。1500亩的茶场在紫云县来说虽然不算很大,但很快就带动了一方百姓致富。观看他的厂房,干净明亮,设备也都一尘不染。地下层有一间准备用来冷藏茶叶的冷库间和审评室。罗小红说,“做茶虽是半路出家,但有心总是励志后学,发挥出自己的光和热。”在他看来,做一个茶人能实现他的人生价值。自从茶场建立以来以来,周边的农户几乎不再外出打工,每年带动300余人从事生产、采摘。
“公司产品主销省外,很多国内知名茶叶加工企业也将初加工地设置在这里,很多黑茶厂商也看中我们的茶青品质,将我们的夏秋茶收去加工黑茶,提高了我们这里的下树率。”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冯玲说。土红坡茶业有限公司的“毛山盖”品牌在2014年全国第三届“国运杯”毛峰评比中获得特等奖,红茶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在土红坡茶厂,杨梅林箭散满山,梅林下间作茶树,环境“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真正体现了贵州茶园所谓“林中有茶、茶中有林”的景致。这里房屋布局和自然之境相交辉映,使人忘掉尘劳纠缠,夙兴夜寐。坡翁那种“朝来拄笏看西山”处庙堂之高不忘情于自然之享的情怀,恰如此境。茶叶生产车间设备先进,管理有序。
据统计,2018年以来,坝羊镇继续加大投入对茶园进行科学有效管护,提质增效。茶园在管护阶段,每天用工量在2000人以上,其中贫困户400人左右,人均务工收入4000元;在采茶阶段,农户夏、秋季采茶人均收入约在7000元左右。今年春茶产量已突破40吨,产值约3200万元。目前,坝羊镇茶叶已销往福建、上海、新疆等地。
一天劳作收获满满
坝羊镇是紫云县茶产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紫云县在茶产业规划上频繁发力,为提升产业的科技支撑,以贵州大学、贵州省茶叶研究所、安顺职业技术学院、安顺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建立完整的技术支撑体系,配备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同时,依照《贵州茶叶标准技术规程》中茶树种植、茶叶加工等技术标准,引入循环、生态农业理念。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引进、推广茶叶新品种、技术和成果。邀请茶叶专家培训园区内茶叶生产技术人员及茶农,加快茶叶科技普及,提高茶叶产品技术含量。另一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建立园区新技术示范基地,邀请省内外专家到园区进行技术培训及开展新品种、技术的试验示范工作。出台优惠政策,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重视现有农技人员的学习进修,打造更加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