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秦,姚正良,缪纯庆,姚 瑶,毛成志,孙万仓
(1.张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甘肃 张掖 734000;2.甘肃农业大学,甘肃 兰州 730070;3.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 西宁 810008;4.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系, 甘肃 兰州 730070)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地处北纬38°,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降雪极少,春季风沙大、干旱少雨,自然条件严酷;年平均气温7.3℃,极端最低气温-28.7℃,极端最高气温39.8℃;年平均降水量130.4 mm,最大年降水量214.3 mm(1983年),最小年降水量69.5 mm(1962年),年蒸发量2 002.5 mm,干旱指数为15,属于干旱地区[1]。该区自然条件与美国的加里福尼亚州很相似,是雨水缺少的灌溉农业区,农作物生长靠祁连山区降水和积雪所形成的河流(黑河水)灌溉,无霜期150 d左右,光照充足,温差大,为一熟制灌溉农业区,全区有灌溉面积近13.33万hm2。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春小麦、马铃薯、油菜、胡麻、向日葵、大豆、谷子、蔬菜等。在海拔2 300~2 800 m的沿山冷凉地区主要种植春油菜,面积约3.533 3万hm2,平均产量3 915 kg·hm-2,总产量约1.383亿kg。张掖海拔1 284~1 700 m的地区,一季有余、二季不足,发展冬油菜生产潜力巨大。利用前作收获后及早春光、热、水、土资源发展冬油菜生产,可有效提高油料作物总产量,又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粮食和油料作物协同发展。
近年来关于冬油菜北移的问题已有很多研究,孙万仓等[2]研究认为,冬油菜是北方寒区除冬小麦外唯一能露地越冬的农作物,种植冬油菜极具生态经济价值。首先,种植冬油菜提高了冬、春两季的植被覆盖度,可以减少沙尘源,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3];其次,冬油菜成熟早,收获后可复种大豆、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与蔬菜,改传统的一年一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提高复种指数[2];同时,冬油菜为北方重要景观作物。孙万仓等[2]对不同冬油菜类型在西北地区的越冬性等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不同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抗寒性存在巨大差异;魏文慧等[4]对冬油菜的越冬率、产量等也进行了分析研究;笔者从2006年起,针对张掖地区冬季严寒、干燥,无积雪覆盖的气候条件,开展引进种植冬油菜及适宜品种筛选、丰产栽培技术、冬油菜后茬复种模式及效益等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主要对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张掖的抗寒性、适应性以及产量表现,冬油菜后茬复种高效种植模式及效益,冬油菜越冬前养分积累与越冬性的变化,冬油菜适宜播种期等问题展开研究分析,为张掖及河西走廊冬油菜栽培、利用提供依据。
试验于2008-2013年在黑河灌区上游张掖新墩镇园艺村土地上进行。纬度38°36′,海拔高度1 482.7 m,最大冻土深度90 cm,最冷月平均气温-10.2℃,最冷月平均最低气温-17.1℃,极端最低气温-28.7℃,年均气温7.1℃,无霜期156 d,降雨量136.8 mm,12~2月平均蒸发量130.3 mm,年平均蒸发量2 047.9 mm[2]。土质沙壤土,肥力中等。土壤有机质含量0.7%~2.5%,碱解氮30~60 mg·kg-1,速效磷5~8 mg·kg-1,速效钾1.3~2.6 mg·kg-1。地力均匀,排灌方便。
1.2.1 品种抗寒性鉴定及筛选 (1)试验材料:由甘肃农业大学提供的延油2号、陇油8号、陇油7号、陇油6号,天水市农科所提供的天油2号、02C杂9、9852、9889,共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2)试验设计:试验于2008-2010年进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8 m2,行距20 cm,株距12 cm,每小区播种10行,密度4万株·666.7m-2。选肥力中等的麦茬,结合整地,施农家肥2 t·666.7m-2,磷酸二铵25 kg·666.7m-2,尿素7.5 kg·666.7m-2,用旋耕机翻入地下作基肥。试验于8月12日播种,采用耧播。出苗后及时间苗,3~5片真叶定苗,11月上旬浇冬水;第二年4月中旬浇第一水,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0 kg·666.67m-2,并及时中耕松土保墒;终花期浇第二水。油菜角果70%左右蜡黄时收获并考种。(3)抗寒性鉴定:以极端低温为-24℃~-28℃条件下的越冬率为判断参试品种(系)抗寒性强弱的依据[2],越冬率90%~100%为超强抗寒性品种;越冬率70%~89%为强抗寒性品种;越冬率30%~69%为抗寒品种;越冬率<30%为弱抗寒性品种[2]。越冬率鉴定:越冬前和返青后调查单位面积油菜株数和成活率,确定每个品种越冬率和抗寒性。同时对8个品种冬前苗进行生长量测定,选择生长整齐,均匀的植株剪去地上部,挖取根系,将叶和根系带回室内冲洗干净晾干。用游标卡尺测量根茎直径、主根长、称其鲜重,烘箱烘干后再称其干重。每个品种随机取样10株测定求其平均值。分析冬前营养生长(地上地下)与越冬率的关系。生育期间记载出苗期、五叶期、枯叶期、返青期、抽苔期、现蕾期、始花期、终花期、成熟期、越冬前苗龄等。农艺性状及产量测定:在油菜角果70%左右蜡黄时,每个品种随机取样10株进行农艺性状测定,测定株高(cm)、一次分枝数(个)、二次分枝数(个)、主花序有效长度(cm)、全株有效角果数(个)、角粒数(粒)、千粒重(g·1000粒-1)。产量测定后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品质测定:采用索氏法[5]测定率测定品种含油率。
1.2.2 冬油菜-后茬复种高效模式研究及效益分析 (1)指示作物及品种:冬油菜陇油8号,大豆早熟品种(系)QSD2005-1, 早熟马铃薯克新4号,早熟油葵新葵杂5号,西葫芦品种早青一代。(2)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于2012-2013年进行,设4种种植方式:冬油菜-马铃薯(春小麦-冬油菜-马铃薯-春小麦)、冬油菜-油葵(春小麦-冬油菜-油葵-春小麦)、冬油菜-大豆(春小麦-冬油菜-大豆-春小麦)、冬油菜-西葫芦(春小麦-冬油菜-西葫芦-春小麦),每一种方式设面积333.5 m2,以大田单作小麦、单作玉米、玉米-小麦套种为对照。冬油菜收获后及时进行复种,生产管理同大田,成熟后进行产量测定及效益分析。
1.2.3 冬油菜不同播种期试验研究 (1)试验材料:由甘肃农业大学提供的延油2号、陇油8号、陇油7号、陇油6号四个品种。(2)试验设计与方法:试验于2010-2011年进行,设8月15日、8月22日、8月29日、9月5日4个播期处理。随机排列,3次重复。试验行距20 cm,株距12 cm,10行区,小区面积8 m2。密度为4万株·666.7m-2。测定不同播种期对品种越冬率、产量、经济性状及生育期的影响。
不同品种抗寒性和适应性试验结果见表1。抗寒性鉴定结果初步得出:白菜型冬油菜在张掖能够正常越冬, 且适应性强。但品种间抗寒性表现差异较大,8个品种越冬率在25.9%~96.8%之间,分为超强、强、弱三种抗寒类型。其中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6号三个品种(系)属超强抗寒性品种,越冬率分别达到96.8%、96.0%、95.9%;延油2号越冬率为87.9%,属强抗寒性品种;其余四个品种(系)越冬率仅25.9%~30.0%,是弱抗寒性品种。这一试验结果与孙万仓等[2]研究得出陇油7号、陇油6号为超强抗寒性品种类型,陇油8号为强抗寒性品种类型,延油2 号为抗寒性品种类型,天油2号、9889、9852、02C杂9属弱抗寒性品种类型的结论相似。
对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冬前生长量测定表明:越冬前油菜地上(根冠)与地下(根)的生长进程与品种越冬率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测定结果分析得出:8个不同品种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6号、延油2号、02C杂9、天油2号、9852、9889越冬前地上部叶片与地下根部干物质积累比值大小依次是:1.03<1.28<1.56<1.92<2.35<2.43<2.59<2.63,相对应的越冬率依次为:96.8%>96.0%>95.9%>87.9%>33.5%>27.9%>26.5%>25.9%(见表1,图1)。这一结果显示冬油菜冬前营养生长(地上地下)与品种越冬率呈负相关趋势。
表1 8个不同油菜品种冬前干物质积累与越冬率
Table 1 The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rior to winter and overwintering rate of 8 different rapeseed cultivars
品种Cultivar调查日期(月-日)Survey date(m-d)叶片数Numberof leaves/个根茎径Stemdiameter/cm根长Rootlength/cm干物质积累 Dry matter accumulation叶 Leaf鲜重/gFreshweight干重/gDryweight鲜重/干重Fresh weight/dry weight根 Root鲜重/gFreshweight干重/gDryweight鲜重/干重Fresh weight/dry weight地上/地下Ground/underground越冬率/%Overwinteringrate天油2号Tianyou 210-16131.4627.4073.9610.567.0016.144.493.592.3533.5延油2号Yanyou 210-16121.6926.2869.4310.756.7118.595.573.331.9287.9陇油8号Longyou 810-16112.3026.0165.099.436.9026.317.373.571.2896.0陇油7号Longyou 710-16112.1123.8343.597.056.1821.176.803.111.0396.8陇油6号Longyou 610-16102.2322.8261.3210.35.9526.406.604.001.5695.902C杂902C-Za 910-16121.7425.7596.8812.687.6422.185.224.252.4327.9985210-16131.6124.4377.9611.616.7116.364.793.422.5926.5988910-16111.5026.782.1111.027.4513.894.183.322.6325.9
图1 冬前不同品种干物质积累(地上/地下)与越冬率关系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ground/underground) before winterand overwintering rate of different cultivars
2.3.1 产量表现(2008-2010年) 8个参试品种(系)平均产量(见表2)110.83 kg·666.7m-2~293.33 kg·666.7m-2,以陇油8号产量最高,为293.33 kg·666.7m-2;延油2号、陇油7号、陇油6号三个品种也表现较高产量,平均产量依次是246.67、234.17、222.50 kg·666.7m-2,居第2、第3、第4位;其余4个品种产量在110.83~165.0 kg·666.7m-2之间。经方差分析,品种间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研究结果初步得出以陇油8号、延油2号、陇油7号、陇油6号4个品种产量表现最好,适应性最强。
2.3.2 不同白菜型冬油菜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在张掖,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主要经济性状表现优良,但品种间表现差异较大(表3)。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千粒重分别以陇油8号、陇油7号、延油2号表现最高;单株角果数、角果粒数以02C杂9表现最高。试验品种含油率40.55%~44.28%,平均含油率42.95%。陇油8号含油率最高达到44.28%。
2.3.3 不同白菜型冬油菜生育期表现 由表4看出,参试的8个品种(系)都能在6月20日前成熟,生育期298~308 d,有早、中、晚熟3种类型。以陇油8号 、延油2号成熟较早,生育期是298、300 d,较其它品种分别早熟6~10 d和4~8 d,可为后茬复种集约更多光热资源。
2012年在海拔1 559 m的张掖新墩镇进行冬油菜后茬复种研究,平均产量225 kg·666.7m-2。冬油菜收获后,于6月24日及时复种马铃薯、油葵、西葫芦、大豆四类作物,10月上旬均正常成熟。研究结果得出,冬油菜-后茬复种两季总产值达到1 875~3 814元·666.7m-2,纯收入达到1 245~2 716元·666.7m-2,较单作小麦、单作玉米增收32.0%~154.4%,15.4%~108.6%。以冬油菜-马铃薯一年两季种植模式效益最高,马铃薯产量2 689 t·666.7m-2,产值2 689元·666.7m-2,两季纯收益2 716.0元·666.7m-2;其次是冬油菜-西葫芦种植模式,西葫芦产量1 530 kg·666.7m-2,产值达到2 448元·666.7m-2,两季纯收益2 168元·666.7m-2。较当地传统的单作小麦、单作玉米、玉米-小麦套种增产增效极其显著。冬油菜-油葵、冬油菜-大豆种植模式也有较好的效益,具体结果见表5。
表2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产量结果及分析
注:表中小、大写英文字母分别表示品种间5%、1%差异水平的显著性。
Note:Different small letters and capita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P=0.05 level andP=0.01 level, respectively.
表3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主要经济性状比较
表4 8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各生育期时间(月-日)及总生育期天数(d)差异
图2 8个不同油菜品种越冬率、产量、生育期分析Fig.2 Analysis of overwintering rate, yield, and growth period days of 8 different rapeseed cultivars
2.5.1 不同播种期对冬油菜生育期和越冬率的影响 播种期对冬油菜不同生育期影响较大,同一品种播种早的出苗期、5叶期、现蕾期、初花期等都早于播种晚的处理,生育期也较长。随播种期推迟,冬前叶片数减少,越冬率及抗寒性降低,生育期缩短。以陇油7号为例:4个不同播期,平均冬前叶片数分别是13、12、9、8,越冬率依次是96.4%、88.6%、66.83%、45.69%,生育期依次是305、298、291、283 d。从试验数据得出:冬前叶片数与越冬率、生育期呈正相关趋势,见表6。
表5 冬油菜复种作物产值与效益
注:以上作物的价格按当年市场收购价格为准。油菜籽5.0元/kg,马铃薯1.0元/kg,油葵4.0元/kg,西葫芦1.3元/kg,大豆5.0元/kg,小麦2.4元/kg,玉米1.8元/kg,秸秆0.1元/kg。每666.7 m2投入的总费用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用工及水费等,均以当年市场价格标准计算。产值、投入、纯收益单位:元·666.7m-2
Note: The prices of the above crops are subject to marketprices. Rapeseed: 5.0 yuan·kg-1, potato: 1.0 yuan·kg-1, oil sunflower: 4.0 yuan·kg-1, zucchini: 1.3 yuan·kg-1, soybean: 5.0 yuan·kg-1, wheat: 2.4 yuan·kg-1, corn: 1.8 yuan·kg-1, straw: 0.1 yuan·kg-1. The total cost per 666.7 m2includes seeds, fertilizers, pesticides, labor, and water charges, which are calculated at the current market prices. Output value, input, pure income unit: yuan·666.7m-2
表6 不同播种期对4个冬油菜品种物候期(月-日)的影响
2.5.2 不同播种期对冬油菜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4个品种随播种期推迟,株高、主花序长度、千粒重等性状呈明显下降趋势,产量明显降低。以陇油7号为例,4个播期千粒重依次递减:3.2 g>3.0 g>2.7 g>2.4 g;每666.7 m2产量依次递减为216.67 kg>200.03 kg>153.34 kg>100.01 kg,见表7。而分枝和角果数呈增多趋势,说明播种期过晚越冬率下降,造成单位面积收获群体减少,单株产生过多的分枝,而后期成熟度不良,导致千粒重下降,单株产量降低。这一结论与甘肃农业大学研究结果相似,播种期对冬油菜农艺性状有较大影响[6]。不同播期产量经方差分析,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1)试验研究初步得出:在干旱少雨、极端最低气温-28℃、海拔1 800 m左右、北纬38°的张掖及河西走廊种植冬油菜是完全可行的,参试白菜型冬油菜表现出极强的抗寒性和适应性,且产量高、品质好。平均每666.7 m2产量达到200 kg以上,含油率达到40.55%~44.04%,较胡麻、白菜型春油菜等其它春播油料作物增产30%以上,含油率提高3~4个百分点。
2)发展冬油菜生产可有效利用晚秋和早春土地、光、热、水等资源,提高土地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冬油菜较冬小麦、春小麦、胡麻等春播农作物早熟20~35 d,可为后茬复种提供热量资源2 400℃以上[6];利用冬油菜后茬复种早熟大豆、玉米、马铃薯等秋粮和蔬菜作物,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其产值和效益显著高于单作小麦、单作玉米或其它春播作物,发展前景看好。
表7 不同播种期对4个冬油菜品种农艺性状、产量的影响
图3 不同播期下4个冬油菜品种株高、越冬前苗龄、越冬率、千粒重及产量变化Fig.3 Variation of plant height, seedling, overwintering rate, thousand grain weight,and yield of 4 winter rapeseed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sowing dates
3)张掖及河西走廊发展冬油菜生产不但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王学芳等[7]在《中国西部冬油菜种植的生态效应评价》一文中提到,我国沙尘暴的尘源主要来自农田而非沙漠 。孙万仓等[ 2]的研究也表明,冬油菜是理想的冬春季地表覆盖作物,通过冬油菜覆盖可降低贴地层风速等风蚀形成条件,抑制沙尘暴的尘源供给,改善空气质量,使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冬油菜开花早、花期长,是北方地区开花最早的农作物,将冬油菜生产与景观农业相结合,既美化了环境,又可以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4)北方地区传统农作物以春播为主,发展冬油菜生产对于种植业结构调整,作物轮作倒茬,水资源利用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可较好地解决粮油争地的矛盾,促进粮食和油料作物互补和协调发展。
5)张掖及河西走廊发展冬油菜生产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抗寒品种,宜选择超强或强抗寒品种陇油8号、陇油7号、陇油6号等为主栽品种;同时,应适期早播[8],以8月中旬播种为宜。在选择强抗寒性品种和适期播种的前提下,还应加强科学管理,确保冬油菜安全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