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张金辉
根据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公布的信息显示,我国首次发生的非洲猪瘟疫情是2018年8月3日,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发生一起生猪非洲猪瘟疫情。随后,农业农村部根据《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启动Ⅱ级应急响应。截至2019年4月8日,全国有30个省份先后发生122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家猪疫情119起、野猪疫情3起,全国因疫情扑杀生猪约101.1万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以来,所有已发疫情均已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在农业农村部2019年3月19日召开的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上,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疫情发生势头趋缓,已有105起疫情(占总数的93%)解除了疫区封锁,21个省份的疫区已全部解除封锁。会议强调,非洲猪瘟防控是全球性难题,引发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隐患短期内难以消除,防控工作任重道远。要层层压实各方防控责任,进一步落实现行有效防控措施,加快实施分区防控,切实抓好生猪基础产能保护和肉品供给保障,保持当前疫情发生趋缓态势,力争全年疫情发生强度比去年有所降低,全国疫情可控,不蔓延成势。相信在全国各级各部门及养猪企业的齐心努力下,非洲猪瘟一定会得到有效控制。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我国将非洲猪瘟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目前全世界尚没有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生猪一旦受到感染,发病率和病死率可高达100%。该疫病主要的传染源是受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家猪、野猪和蜱,病死猪的血液、组织、分泌物和排泄物。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间接接触或蜱叮咬也可传播。同时,研究表明,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是非洲猪瘟传播的重要途径。非洲猪瘟具有明显的早期发现难、预防难等特点。该病潜伏期长,生猪感染后,可能在3周内不表现出临床症状,但病毒可在这期间由这些尚不为人知的病猪及其产品,通过市场交易、屠宰、人员工具携带、长途调运、接触传播、餐厨剩余物饲喂等多种途径传播病毒。我国经历了数月与非洲猪瘟疫情的博弈,虽然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疫情发展势头放缓、处于点状散发,但由于非洲猪瘟病毒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污染面,加上疫情传播途径错综复杂,传播风险难以完全阻断,所以决不能掉以轻心,要时时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作为养猪企业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生物安全体系,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要严格控制人员、车辆和易感动物进入养殖场,进出养殖场及其生产区的人员、车辆、物品要严格落实消毒等措施。2)提升猪群整体健康水平。不要进行散放饲养,要做到科学管理、封闭饲养,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等接触。3)不要从疫区调运生猪,引进种猪、商品仔猪时要严格实施隔离检疫。4)生猪出栏时要按规定进行申报检疫。5)严禁使用泔水或餐余垃圾饲喂生猪,避免带入病毒,造成损失。6)养殖场(户)应主动接受疫病监测排查。7)养殖场(户)生猪一旦出现不明原因急性死亡或病猪异常增多,且有非洲猪瘟类似症状的现象,应及时上报当地政府。
为了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扑杀是很必要的措施。养猪企业要以大局为重,为防止疫情蔓延扩散猪场内一旦确诊发病,一定要立即上报有关部门,并尽快采取扑杀措施,进行无害化处理。为提高非洲猪瘟的防控效果,目前国家也会对扑杀的猪只给予一定的补助,据农业农村部透露,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就非洲猪瘟扑杀问题进行了研究,已经将非洲猪瘟纳入强制扑杀补助范围,确定扑杀补助标准为1 200元/头,各地可以根据猪的大小、品种等因素细化标准。国际上扑杀补助标准的通行做法一般为市场价格的50%~100%,我国现在的扑杀补助标准达到了市场价格的75%左右。近期,中央财政提前下达了2019年动物防疫等补助经费,并紧急下达了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经费,支持各地做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等工作。
疫苗是预防控制病毒性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针对非洲猪瘟病毒疫苗研发已接近60年,但由于对非洲猪瘟病毒感染保护性免疫有诸多方面的研究和认知尚不够清楚,疫苗研发至今尚未取得比较大的进展。值得庆幸的是,在2019年3月举行的2019年国际猪业科学论坛上,世界知名非洲猪瘟专家、西班牙国家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非洲猪瘟病毒研究实验室主任、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兽医卫生监测中心教授何塞•马纽埃尔比•桑切斯•斯凯诺(José Manuel Sanchez Vizcaino)在“首个针对非洲猪瘟病毒基因Ⅱ型毒株的野猪口服疫苗的研发与试验情况”主题报告中披露,目前经过免疫攻毒试验表明:这种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突变疫苗对野猪具有较好的免疫效果,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下一步将进行野猪实际免疫接种研究以及家猪免疫接种实验研究。希望不久的将来,非洲猪瘟疫苗能早日上市,造福养猪业。
在我国肉类消费中,猪肉占据了主体地位,我国不仅是世界上养猪大国也是猪肉消费第一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到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非洲猪瘟病毒在国内持续蔓延扩散,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此次非洲猪瘟疫情对能繁母猪的致病力较大,很多能繁母猪纷纷染病死亡或被扑杀,加上有的猪场因怕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波及,非理性地淘汰能繁母猪,造成了我国能繁母猪存栏数量明显减少。根据我国农业农村部2019年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月生猪存栏比去年同期减少16.6%,能繁母猪存栏比去年减少19.1%。数据还显示,2019年2月生猪存栏比上月减少了5.4%,能繁母猪比上月减少了5%。受非洲猪瘟疫情和能繁母猪快速减少的影响,市场上仔猪供应也出现短缺。母猪、生猪、仔猪存栏量的持续下降及国家禁止生猪跨省调运,导致猪肉产品供应紧张,促使生猪销售价格不断上涨。
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或多面性,我们要学会换一个角度去思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非洲猪瘟疫情给养猪行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同时也警醒养猪企业要提高生物安全防控意识、做好防控措施,同时也倒逼整个养猪行业向规范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
非洲猪瘟1921年首次发生在非洲的肯尼亚,到目前为止已经有62个国家发生过非洲猪瘟。然而把它根除消灭掉的迄今为止只有13个国家,根除时间多为5至36年。根据世界上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经验来看,非洲猪瘟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一旦发病在一个国家短期内是很难根除的,未来几年非洲猪瘟在我国将成为常态化难以消退。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疫情防控的复杂性、长期性。能繁母猪存栏数量减少,给猪价的坚挺提供了空间。2019年生猪市场供应偏紧,行情明显好于往年,希望养猪企业能抓住这个机遇,再创辉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目前生猪行情大好的前提下,如何抓住机遇提高养猪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是值得思考的。
首先,对于养猪企业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猪养好。很多猪场因害怕受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影响、担心非洲猪瘟疫情反复发生,不敢补栏,不敢去增加能繁母猪,有的甚至不敢养猪全部清群。不要因为未知的风险而陷入过度的恐慌,养猪一直都是高风险的行业,特别是疫病风险,要不断提高猪场防御风险的能力。
其次,要做好生物安全防控,健全科学防控体系。从以往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到,凡是遭受疫病的猪场,均在生物安全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漏洞,猪场防控措施不到位,缺乏科学管理体系,猪场环境差、猪群抵抗力弱等,自然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威胁。即使不是非洲猪瘟疫情,还有其他的疫病,如果生物安全做不好这样的养猪场终究会被淘汰出局的。
再次,要加强管理,防重于治,确保各项防疫措施落实到位。在严防非洲猪瘟疫情的同时,也要关注常规疫病的防控工作,进一步做好猪瘟、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等主要疫病的基础免疫工作。我们只要能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动物,就能达到控制和消灭疫病的目的。
最后,要不断调整完善猪场结构、建设高标准水平的猪舍,提高猪群的生产效率。影响猪场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有:猪群健康水平、营养、环境,管理以及繁殖母猪的生产性能。要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有效提升猪群整体的健康水平,提供均衡的营养、适宜舒适的环境条件,及时淘汰病猪、弱猪、伤残猪及胎龄较大的猪,对于存栏偏低的猪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补栏,调整优化猪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