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朝观先生的演唱艺术风格

2019-01-09 21:12:58赵嘉禄原昆明市滇剧团
民族音乐 2019年5期
关键词:演唱艺术兴仁喷口

■赵嘉禄(原昆明市滇剧团)

谈到唐朝观先生的演唱,就必须追本溯源地进行分析研究。在滇剧史上,曾经产生了遒劲苍凉、韵味醇厚的栗(成之)派和高亢圆亮的蒋(耀廷)派两大生角声腔流派。这两大生角声腔流派对后来滇剧生角声腔的发展以及新的生角表演艺术家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朝观先生早年在临沧得到赵兴仁先生的指教,在艺干校学习时,又得到彭国珍先生、周锦堂先生、赵吟涛先生等生角名家的指导。调入省滇剧院以后,他演出的剧目中《京娘送兄》《借亲配》等都是彭派的代表剧目,在排演这些剧目过程中,已经学到了彭派的声腔艺术。

在朝观的老师中,周锦堂先生、彭国珍先生的演唱风格源于蒋派,赵兴仁先生演唱风格相近于栗派。赵兴仁先生的发声基本上是真声,不用假声,他的音色宽厚圆润,演唱重于韵味。他的代表剧目多是如《甘露寺》此类的老生戏,所以观众给他取了一个雅号叫“赵挂须”。周锦堂先生是蒋派唱腔最正宗的传人,《滇剧史》在讲蒋派的时候,用的就是周锦堂的唱腔。当然,后来周先生又有了发展,形成了周派。

蒋派的高亢圆亮怎么理解呢?一般人容易理解为高亢激昂。高亢圆亮和高亢激昂的含义是不同的。高亢当然有高亢激昂的意思,但“圆”和“亮”字容易被人们忽略。我的理解,“亮”指声音的洪亮,“圆”除了音色的圆润之外,还有字正腔圆的“圆”的含义。比如说周锦棠先生的《打堂》,[襄阳倒板]“军威大堂领将令”是高亢激昂的唱腔,而“可怜他年迈苍苍七旬整”又是低回婉转,用于人物内心感情表达的唱腔。彭国珍先生早年受父亲的影响,学蒋腔,但彭腔不等于蒋腔,因为彭腔源于蒋腔又高于蒋腔,高就高在他发展了蒋腔,而且得到栗成之先生的真传,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体验,思想感情的表达。他主张“情发于心,假可乱真”。

学习和传承蒋腔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求音域宽,真声、假声皆好。周锦堂先生、彭国珍先生都具备这个条件。彭先生的音域是两个半八度左右,而朝观先生他的音域也很宽,以《佤山前哨》“就靠这千万个戛布月筑起铁壁铜墙”为例。最低音是“牛角号”低一点的“6”(拉),最高音“震天响”高两点“2”(来),总共18个音,和彭先生的音域相差不大。正因为如此,朝观先生更适合演唱蒋腔。但是,朝观博采众长,在他的演唱艺术中,有周锦棠、彭国珍演唱艺术的成分,也有赵兴仁、赵吟涛先生的演唱艺术的成分。后来,他参加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演出,又接受和吸收了京剧现代戏新的演唱方法,并将它和滇剧传统的演唱方法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下面仅以《佤山前哨》《南诏奉圣乐》两剧的核心唱段为例进行剖析。

《佤山前哨》是20世纪70年代临沧地区文工团创作演出的一出现代滇剧。该剧的核心唱段“就靠这千万个戛布月筑起铁壁铜墙”收入列为国家重点社科项目,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出版的《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云南卷》。这一唱段的规定情景是:因坏人搅混水,民兵连长尼明认友为敌,收了戛布月大爹的牛角号,使边疆村寨阳帅镇的斗争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所以唱段中有关戛布月牛角号的唱词多次出现。第一次出现在两句高亢激越的[三板]腔之后,用轻声唱出的“牛角号,牛角号”,接着吸收京剧慢起渐快的[回龙]唱法,唱出“你声声吹,阵阵响,声声阵阵不寻常,声声激起杀敌勇,阵阵催征上战场”。末尾的行腔用的是彭国珍先生在《望夫云·择婿》一场唱腔中用的彭派特征腔,朝观先生在演唱这一句特征腔的时候,去掉了原腔的滑音,用的是强劲有力的演唱,从而改变了原腔的音乐形象,变南诏王的音乐形象为边疆农村干部岩松的音乐形象。第二次出现在借景抒情的[慢一字]中,[慢一字]的第一句词“立山梁望远邦烟雾茫茫”,“烟雾茫茫”以低沉婉转的演唱,不仅表现了复杂、严峻的形势,也表现了岩松分析形势的冷静和沉着。第二句词“山崩吼似角号,回响耳旁”,表现了岩松因为听到山风的声音,便联想到牛角号的声音,所以唱得很轻。第三次出现在[快一字]中,“想当年月黑夜左歹入窜”之后,“戛布月吹角号唤醒山乡”这一句豪放强劲的唱腔的演唱,仿佛让人们看到了左歹入窜、戛布月吹号、乡亲们抗敌的生动画面。“敌情紧,任务急,靠谁来肩负重担”,用的是紧拉慢唱的[放腔二流],这种唱腔如果在传统戏中不难唱,因为胡琴跟着演员走,演员很自由。但是,在现代戏中就很难唱,用的是经过配器的大乐队的伴奏。所以,很多演员很怕唱这种唱腔,一唱这种唱腔就容易走神跑戏。而朝观先生凭着他的艺术修养、演唱功力和在台下下的苦功夫,不仅没有走神跑戏,而且和大乐队的配合丝丝入扣。既然戛布月大爹是一位值得信任的好同志,那么就没有理由不信任他、不依靠他。所以,最后一句高亢激越收尾干净利落的唱腔“就靠这千万个戛布月筑起铁壁铜墙”表现了岩松果断的性格,体现了剧本依靠人民群众筑起钢铁长城,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主题思想,成功塑造了岩松的艺术形象。唐朝观先生塑造岩松的艺术形象,有他同期演出现代京剧《沙家浜》郭建光的气质,有阿佤人粗犷的性格,有党培养的新一代边疆少数民族干部沉着、冷静、果断的特质。

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如果说《佤山前哨》成功演出之前,他得到众位名师的指点,经个人的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和演唱水平,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以《佤山前哨》成功演出为起点,他踏着坚实的步伐,朝着艺术更高的境界迈进。20世纪80年代的《关山碧血》、90年代的《南诏奉圣乐》等一批剧目演出的成功,标志着量变已经达到了质变,他进入了著名表演艺术家的行列,演唱艺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南诏奉圣乐》是昆明市滇剧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接过了赤藤杖打翻五味”这段核心唱段包含的内容丰富,表达的思想感情复杂,板式转换、力度速度变化频繁,演唱难度很大。第一句唱腔“接过了赤藤杖打翻五味”是用[胡琴倒板]来唱。演唱这句唱腔时,朝观运用了周锦堂先生《打堂》一场“军威大堂领将令”一句[襄阳倒板],气息控制有方,声音、激情演唱饱满的方法,并在这个方法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将两个“5”(嗦)音由“5”(嗦)滑向“3”(咪),表现了郑回内心的苦痛,运用欲扬先抑的艺术手法,由弱至强的力度,使用推动力强的升“4”(发) 音,由“3”(咪) 滑向升“4”(发) 又滑回“3”(咪) 再推向“5”(嗦) 音,并使用了容易发声可使声音洪亮的“哪”字这个衬词,便将唱腔推向了最高点,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无论是在昆明演出,还是在北京演出,台下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吸收京剧现代戏慢起渐快,[回龙]唱法的[机头]腔,“酸甜苦辣咸,哀乐荣辱悔,一时间涌上心扉”,慢起渐快到稍快速度,在拖腔的时候突然出现了表现苦痛心情的旋律,然后又回到原速稍快上。同高亢激昂的[倒板],慢起渐快,起伏跌宕的[机头]形成鲜明的对比。[阴调慢板]“自幼儿慕太君恢宏英伟,视各族如一家众望所归”这两句唱腔慢而不散,柔而不温,柔里透刚,表现了郑回对太宗皇帝的敬仰,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繁荣的贞观盛世的回顾和向往。朝观在演唱技巧的处理上非常细腻,第一句唱腔的第一个分句,用弱起的力度,圆润的音色唱出“自幼儿”,“儿”字后面的行腔,用了一个气口,这个气口虽然外面是断了,但是内在的感觉是连在一起的,有画国画“笔断意连”之感。第一句唱词的第三个分句“恢宏英伟”的行腔用了渐强又转为渐弱的力度处理,第二句词“视各族如一家”这个“家”字将字头和字尾分开来,慢慢唱出来。在写作这两句[阴调慢板]的时候,我吸收了京剧样板戏人物主调贯穿发展的手法,将郑回的音乐主题的特征音调和个别云南少数民族音调的元素融入[阴调]的旋律中。由于朝观在演唱的时候,运用了一些传统[阴调]的润腔方法,如滑音、波音、倚音等,使唱腔既有新意又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还保持了滇剧[阴调]的韵味。“我也曾送乐部跋涉劳累,我也曾造新乐体损容亏,我也曾劝南诏求和谢罪,我也曾劝鲜于莫逞淫威”这四句排比句,表现郑回为避免战争所付出辛劳的[阴调快三眼],快而不乱,吐字清楚。这是朝观早年在临沧当学员的时候,在赵兴仁先生的指导下,练就的真功夫。赵先生教学生练唱,特别强调“字正腔圆”。他对每个字的四声都要做认真地分析。“阻不住金戈铁马战祸纷飞”是[阴调快三眼]这一组词的重点句,“阻”是关键词,这个“阻”字用的是“1”(哆)向“7”(唏)的滑音,这种唱法在彭腔中,用的也很多。彭先生在《二龙山》《空城计》等剧中都常用。比如“司马懿”的“马”字就是用的这种滑音,这种滑音通常在第四声的字上用的比较多。“马”字和“阻”字都是第四声(按照昆明方言发音)。在这里这个滑音不仅把“阻”字唱得很明,而且加强了表达这个重点句的词意的力度。由[吟板]转为[慢梅花板]的“异牟寻丧父亲悲伤落泪”有赵兴仁先生《伯牙碎琴》[胡琴幽冥钟]“一吊君才高八斗知雅韵”的韵味。“最可叹这一战冤魂累累,奉圣乐上京事化作灰飞”这两句紧拉慢唱的[二流],喷口分别在最后一个字上使用。喷口这种演唱技巧,在戏曲的演唱中不少见,但朝观在这里用的喷口和传统的喷口不大一样。不同在使用喷口的前一个音用了一个延长音,还用了一个气口,然后使用喷口,这个喷口内在的激情是很饱满的,但外部的力度却不太强。“最可叹”“化作灰飞”这种演唱技巧在现代京剧中常见。比如京剧《沙家浜》郭建光唱的“听对岸”用的就是这个技巧。这种技巧的运用使这两句词的词意表达的力度更加强了。唱腔的最后一句:“看起来我郑回是无能之辈,我是无能之辈。”虽然用的是一般的[二流]腔紧拉慢唱,但是由于演唱者带着自责的心情演唱,所以还是感染了观众。在这段唱腔当中,表现悲痛、悲伤情感的唱腔不少,但是悲而不失态。朝观把握住了郑回作为大唐县令的身份,把握住了郑回远见卓识、胸怀宽广、能刚能柔、能屈能伸,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大局,甘愿委曲求全、忍辱负重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思想品质。他再次诠释了彭国珍先生提出的“情发于心,假可乱真”的艺术观点。将自己置身于唐诏失和、战争爆发、尸魂遍野,奉圣乐上京事化作飞灰的规定情节下,感受人物的思想感情,并通过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体现,做到了内在的体验以及感受和外部的表现手段融为一体,所以才达到了最佳的艺术效果,感染观众,与观众产生共鸣。

这段唱腔由唐朝观先生演唱成功以后,他的学生周卫华荣获戏剧梅花奖后,应央视戏曲频道邀请在《名家名段》栏目中演唱了这一段唱腔。后来,周卫华又荣获“白玉兰”主演奖,在颁奖晚会上,又演唱了这段唱腔的片段。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和对两段唱腔的剖析,可以这样说:唐朝观先生将滇剧传统的演唱方法和艺术特色与现代观众容易接受的新的演唱方法融为一体,将内在的感受体验与外部的表现手段融为一体,形成了能充分发挥他的嗓音条件之长,高亢圆亮、情感表达细腻、准确的演唱艺术风格。

猜你喜欢
演唱艺术兴仁喷口
勇毅执着的追求 坚实丰厚的建树
——郭克俭《中国豫剧演唱艺术》评介
美育学刊(2023年2期)2023-04-21 12:11:18
喷口形状对喷水推进器性能的影响
飞参数据在某型飞机喷口工作监控中的应用
兴仁市建好新时代“老干之家”让“余热升温”
晚晴(2021年12期)2021-01-10 19:03:04
贵州省兴仁市耕地土壤富锗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浅析
民族音乐演唱艺术的历史变迁探究
声乐教学中的演唱艺术实践
新闻爱好者(2018年7期)2018-10-20 10:59:56
小蜘蛛
从《阳关三叠》中探析中国古诗词歌曲的演唱艺术特点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18
高速冲床喷口压力及位置对工件出模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