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丽(云南省文化馆)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一个省份,云南一共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纳西族等15个少数民族为我们云南所独有。云南的各个民族能歌善舞,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代表性的民族音乐。在民族音乐里面,民歌是最脍炙人口、在民众中流传最广泛的。这些歌曲有的是歌颂家乡的美丽风景、有的是歌颂勤劳能干的当地民族、有的是本民族节日的庆祝歌曲、有的是男女婚恋歌曲,一旦旋律响起大家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这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动人的劳作场面、歌舞音乐展演的精彩画面来……
在各个民族的演变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也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进、变化、发展,有的文化艺术可能历经千百年传承了下来,有的文化艺术可能失传、灭失或者与其他文化艺术融合发展,而民族音乐作为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部分,也是跟随着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历史中起起落落,有的在现当代依旧焕发着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有的即便专业民族音乐人皓首穷经也再难寻其踪迹。而民歌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传统民歌的传承和保护,还有当代民歌风格作品的创作和发展。目前云南民歌发展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困惑和无奈:
首先,民歌传统的传承方式给民歌的保存和流传带来了阻碍和“瓶颈”。民歌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如在一个民族内部由长辈传给晚辈、在一个家庭中由父母传给子女、在一个村落中由师傅传给徒弟,如此一代又一代传承延续。这种传统的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会因为民族的迁徙、民族的融合发展、战争动乱、自然灾害、老辈人去世被打断、干扰、破坏,造成本民族内部原本脍炙人口的民歌丢失、失传,或者仅存一小部分,或者濒临灭绝,这实在是该民族文化遗产的巨大损失。如云南富宁县壮族民歌“吩傲”(壮族侬支系民歌)就濒于失传;大理弥渡是云南著名的“文献名邦”“民歌之乡”,由于没有得到妥善地搜集整理保护,《小河淌水》《月亮出来亮汪汪》《赶马调》《绣荷包》《山对山来崖对崖》等著名山歌小调只是得以传承下来的一小部分。
其次,现代文化、流行歌曲的冲击和影响。流行歌曲英文称为Pop song,民歌的英文为Folk song。流行歌曲是大众口味的。民歌在当今社会是小众的,唯有少数人才能欣赏和懂得。笔者记得云南的大街小巷流行过很多港台歌曲、流行过很多网络歌曲、流行过很多韩流歌曲,如《心太软》《老鼠爱大米》《小苹果》《来自星星的你》主题曲《My destiny》。由于受改革开放、民族地区发展旅游业,很多民族青壮年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工作,很容易受到现代文化、流行歌曲的冲击和影响,民歌作为一个民族曾经千百万人、千百年传唱的当红歌曲逐渐被束之高阁,年轻一辈的各族同胞大部分对本民族传统民歌不太感兴趣,在KTV里面K歌时大部分会点的歌曲也都是流行歌曲,甚至有少数浅薄粗陋、不懂欣赏艺术者认为流行歌才时尚,民歌过时了。
再次,现在民歌的奖项多、选秀节目多,却难有传世佳作、难有经典作品。现代社会,或许是一个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经济、科技、娱乐文化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但却不是一个出经典、出著作的时代。目前当代广为流传的民歌风格作品大多产生于20世纪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个时候人民没有现在富裕、社会经济没有现在发达、音乐制作的设备没有现在先进,但当时的文艺工作者为创作一个好作品可以下足很多年的苦功,为推敲一个字句、谱写一段曲调可以反复斟酌好几个月,并且好多文艺工作者都有在当地、在本民族中工作、学习、生活、奉献青春如诗如歌的经历。以云南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两部享誉世界的电影——《五朵金花》《阿诗玛》为例,反映大理白族的电影《五朵金花》上的插曲《蝴蝶泉边》,季康作词,雷振邦作曲,云南大理白族女高音赵履珠原唱,“哎,大理三月好风光,蝴蝶泉水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呦,阿妹梳头为哪桩?蝴蝶飞来采花蜜呦,阿妹梳头为哪桩?……”把勤劳美丽、含蓄多情的白族阿妹唱得惟妙惟肖,把大理的美丽风光唱得活灵活现,这也是作曲家雷振邦先生深入到大理白族地区体验民风民情,对当地的《洱海调》《剑川调》进行提炼升华、再创作而成;反映彝族撒尼人传说故事的音乐歌舞电影《阿诗玛》上的插曲《马铃儿响来玉鸟唱》《一朵鲜花鲜又鲜》《阿诗玛,你在哪里》等等,这些至今脍炙人口的歌曲是建立在当时剧组翻山越岭,用着当时笨拙的设备,怀着为艺术而艺术的奉献精神一首一首地在云南彝族地区搜集撒尼人的音乐歌曲和背景资料,才会有这些既可以感动、吸引彝族人民,也可以感动、吸引全世界人民的民歌。
云南丰富多彩的民歌可以说是给云南人民和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笔可观的文化遗产,如果在当代不及时加以保护扶持和传承发展的话,实在是一种对艺术的冷漠和麻木,连后世子孙的精神家园也罔顾,而一项民族民间艺术在当代是否焕发生命力与活力又在于它们在当代是否继续有作品和音乐人。针对云南民歌传承发展的困惑及问题,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做好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我们要为后世清点整理好这笔文化遗产。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为当代进行文化艺术的保护提供了多种媒介和方法,现代技术不仅仅可以留下文字、曲谱等文献资料,还可以留下传承人、老艺人珍贵的声像、现场演出的影像资料。我们今天的人就要在这块工作上撸起袖子加油干,对民歌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
(一)对濒临失传的民歌进行抢救性保护整理。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和文字,但另外一些少数民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现今已不常讲本民族语言,日常语言采用汉语。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很多民歌主要靠口耳相传,这给搜集整理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并且在口传过程中会有误传和流失的信息,甚至出现失传、无据可靠;有文字的民族中他们的文字有的是象形符号(如纳西族东巴文字),有的是字母文字(如拉祜文、佤文),有的是外来文字(如傣文、藏文),并且古今文字在意思、语法、字音上有很多差异,这些民族文字只有老一辈才懂得,于是有留下一系列有待后人解读文字、解读语言、解读发音的流变、解读符号内容的天书。如文山富宁县坡牙村的《坡牙情歌》,也只有村子里的老人才能把上面的内容和关联的唱词完完全全唱出来。这些历史老大难问题我们只能拿出考古工作者的态度,把这些记忆着历史、文化、艺术、民族风土人情的,但已经语焉不详、支离破碎的民歌片段、民歌沧海中的一粟搜集整理起来,还剩下多少就整理、保护多少,不要把这部分文化遗产都丢失掉;或者在田野调查中顺藤摸瓜发现其他新的内容,填补缺漏和丢失、补正流传中失误的地方;或者抢在老一辈艺人去世前,把他们知晓的内容、音韵完整记录下来,交给后世子孙学习传承。
(二)对还在正常流传的民歌及时进行歌词、谱曲、传承人、重要演出等方面图文声像全方位的整理和保护。这部分民歌实在是民歌艺术保护的一大兴事,也得益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得益于这部分民歌流传发展遇到了好时代,让我当代人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载体,数字的、音频的,原汁原味、图文并茂、生动鲜活地把这些艺术瑰宝妥善记录留存下来留给后世子孙,这就需要文化工作者拿出奉献精神,深入基层、深入到村村寨寨、深入到田间地头、深入到各民族中去,把为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歌用当今先进的设备留存一份文献、一份音频、一份数字影像资料、一份研究讨论资料。
(三)民歌的搜集整理留档过程中也不要忽视民歌背景文化,如产生的历史背景、民俗渊源、传说故事的搜集整理。这或许是一个民歌历史文化、发展源流的相关研究问题,但一首民歌之所以具有生命力和活力、之所以在一个民族民众中广为传唱,就在于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纯真质朴的民俗渊源、扣人心弦的传说故事。如我们云南很多民族青年男女就有对唱山歌表达爱慕之情的传统,由此催生了很多情歌,至今传唱不衰。如白族民歌《白月亮和白姐姐》,笔者到大理剑川出差时曾现场听过当地白族歌后李宝妹的演唱。加强对这部分音乐文化知识的保护整理,无疑把我们的民歌艺术更加充实和丰满了起来,让这首民歌不仅是这个民族的,同时也属于世界人民的。
其次,做好传承人的选拔、音乐人才的培养工作。在民歌的传承发展中,文献典籍、声像资料只是一部分,民歌要真正实现真正的发扬光大,传承人的选拔、音乐人才的培养是关键,只有靠着这些人,优秀的民歌才能一代代传承下去,民歌在当代及未来才能实现创新和发展。目前民歌音乐人的培养途径主要是民间和艺术院校,民间主要是通过民歌老艺人在本民族或者合适的人群中选择继承自己衣钵的人。但是因为这类人的选拔和培养在民间,主要通过师徒关系传承,这就需要各级文化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尤其是针对那些进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歌类型、传承人进行政策和资金的倾斜和支持,让“高手在民间”得到坚实的后盾支持。艺术院校培养音乐人才也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主流模式,每一年会有很多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充实到各级文化工作者队伍中来,为云南各地民族音乐的搜集整理、传承保护贡献力量。文化部门和各级政府可以采取与艺术院校合作共建的方式,邀请民族声乐方面比较有造诣的骨干教师,就云南几种亟须重点保护和弘扬发展的民歌艺术设立科研基地,或者由传承人在高校设立传承培养基地,选拔艺术院校中在民族器乐、民族唱法上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专项培养,如云南石屏海菜腔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在昆明艺术职业学院设立李怀秀、李怀福歌舞乐传习所。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云南的传统民歌艺术才能后继有人,云南当代民歌作品的创作工作才能有人才支持。
再次,打造民歌品牌,云南民歌艺术在当代需要知名艺术家,在当代需要有经典作品。讲到大江南北耳熟能详的民歌,立刻闪现于大家脑海的会有陕北民歌、新疆民歌、蒙古族民歌、藏族民歌。说到我们云南民歌,大家印象比较深的会是傣族民歌、白族民歌。我们云南丰厚的民歌资源肯定不止傣族和白族的民歌艺术,所以我们要善于挖掘和整理我们的民歌艺术宝库、要善于打造民歌品牌,不要让它们总搁置在家乡的圈子里,不为外界知晓。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走出去和走进来两个方面的事情:走出去,就是我们要积极与其他省市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吸收、借鉴他们在推广当地民歌方面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何以陕北民歌、藏族民歌、蒙古族民歌在全国上下那么脍炙人口?!而且还有全国闻名的民歌艺术家,如唱陕北民歌的王二妮、唱藏族民歌的降央卓玛、唱蒙古族民歌的腾格尔,并且他们还成功与现在的明星文化接轨,不仅仅是民歌艺术家,还是拥有人气的明星。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我们云南当地的原生态民歌歌手自信地走出去,参加全国大型民歌歌手选拔赛,乃至民歌选秀节目,这既是对本土民族歌手的锻炼和磨砺,也是我们云南民歌与外界交流和宣传的好机会。一个出类拔萃的民族歌手会在不经意间让世人又了解了我们云南的一个民族、一种民歌艺术。而走进来,伴随着近几年云南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多游客进入到云南各地旅行。我们要善于在文化旅游区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打造彰显当地风土人情、民族艺术的文化艺术项目,可以说一首歌、一支舞让来自远方的客人记住了我们云南这个美丽的地方,记住了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回到家乡后还会对在云南的民俗、民族、文化艺术、自然风光津津乐道。
文字也有穷尽的时候,民歌这种与日常语言最接近但又不同于普通语言的音乐艺术形式,总能用满腔的激情表达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未来我们云南的民歌该怎么发展下去,是继续原汁原味,保持传统风格呢,还是吸收借鉴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再或者按照民歌流变发展的规律在当代衍生出自己的风格?我省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给我们大家留下了一大笔民歌的文化遗产,我们现在的文化工作者应该拿出前辈音乐人为艺术而艺术的精神,好好为我们民间艺术的瑰宝——云南民歌做一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