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刘长安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谈作曲家的艺术情怀

2019-01-09 14:40文|
岭南音乐 2019年4期
关键词:五指山长安情怀

文|

一首优秀歌曲的诞生,离不开作曲家迸发的灵感和激情,离不开技术技巧和经验的运用,更离不开汲取民族音乐滋养、抒发家国情怀、通过创造性劳动来完成,只有在继承传统础之上的发展创新才能产生真正属于时代和民族的优秀声乐艺术作品。一首优秀的歌曲往往包含着作曲家自身的情感和体验,当作品中的情感得到充分表达时,听众可以感受到属于一个作曲家的与众不同的思想品质。而作曲家的艺术情怀和内心情感的纵情释放,也极大地丰富了音乐旋律的内在律动和感情色彩,通过聆听刘长安先生动人的音乐旋律,我们可以感知他那始终不曾改变的艺术追求与艺术情怀,以及思考文化情怀之于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重要性。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的思想内涵和曲式特点

那些凝聚我国历史前进脚步声的、表现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气质的歌曲,不仅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而且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意义。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有着无愧于那一个时代的优秀作品。《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就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一曲华章,被传唱至今。1971年秋,词作者郑南和曲作者刘长安在南海渔村体验生活时创作的这首歌曲,追忆了革命战争年月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讴歌了和平年代戍边战士的豪迈,以深厚的情感张力,超拔出一种对祖国具体而深沉的爱。刘长安曾这样谈论歌曲的创作初衷:“这首歌曲表面上看起来是歌唱海南、歌唱驻守南疆的部队官兵,但是其透出的却是热爱祖国、建设祖国、乐观向上的壮志豪情,这样的感情放在任何地方、任何历史时期都会引起共鸣。”演唱这首歌曲的著名歌唱家李双江的观点与此不谋而合:“五指山是一种精神,万泉河是一种情感,这种不折不挠的革命精神,这种对祖国、对家乡的浓厚情感,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歌曲蕴含的精神和情感,能唤起民众最基本情感本色的共鸣点,使社会大众铭记中国革命历史,从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动力,这或许就是这首歌曲传唱近半个世纪经久不衰,征服一代又一代受众的根本所在。

歌曲采用的是西洋大调式,旋律中借鉴了海南黎族民歌《五指山歌》的核心音调,呈ABA'再现三部曲式结构。曲作者在前奏的后5小节中运用了海南黎族民歌《五指山歌》的音调(“re-do-re-sol”)并出现在一些重要的结构点上,成为了全曲中一个重要的主题性因素,民族元素的融入使基于西洋作曲技法的创作不失民族旋法的风格。第一部分曲作者运用了音乐材料穿插重复使用、首尾相顾、乐句之间保持“合尾”的内在关联特征,以及运用主题动机(第一乐句开始的3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短小的“主题动机 sol-la-sol”)在全曲贯穿发展的手法,使音乐具有广袤、开阔、深远的艺术意境,自然优美地抒发了驻岛战士对海南工农红军的无限崇敬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第二部分曲作者在由3个“我爱五指山”引出的复合乐句组成的“分节歌”中运用了“进行曲”的形态特征,“我爱红军走过的路,我沿着山路上哨所”速度变慢,节奏拉宽,并与第一部分保持“合尾”终止,以坚毅的节奏、铿锵的音调以及速度节奏变化对比,使音乐既有层次性的发展又有生动灵活的变化,抒发了表演主体完全沉浸在对于红军当年战斗生活的追忆和赞的情绪之中。第三部分曲作者变化重复了第一部分第二乐段的音乐材料,呈现了“再现”的结构功能,以全曲最高音将歌曲推向激情豪迈的高潮,充分表达出当代军人发扬革命传统、保卫红色江山的坚定信念。

刘长安以西洋作曲技法为基石,吸取民间音调的创作手法创作的这首歌曲,旋律既具有大调的明亮辉煌,又具有民族调式的风格韵味,以抒情、自然、真实、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抒发中国人民真挚的民族情感和人民战士的家国情怀,给人以无尽的艺术享受。

从《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看刘长安的创作风格

成长经历、成长环境对艺术家的创作及个人发展道路有着重要意义,形成了艺术家各具特点的审美倾向、性格气质和个人自发需求。刘长安1946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亘古的草原赋予他宽广的胸怀,牧区的生活带给他无畏的气魄。他在草原温暖的怀抱中感知着新中国新生活的来之不易,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他逐渐理解了自由和解放的含义;蒙族同胞接纳三千汉族孤儿的义举,让他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佳话;子弟兵战士骑马奔驰保边疆的飒爽英姿,在他幼小的心灵里铺下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土壤,埋下了立志继承先烈遗志的种子。刘长安饱蘸着对红色时代歌曲的创作热情开始了其专业音乐的学习,在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理论作曲学科四年的学习,学会的不仅仅是专业上的理论和技术,还学习了为了创作优秀的作品应该如何去做。从1969年刘长安到广州工作至今,他先后创作了千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刘长安饱含对民族、国家、人民浓厚的爱,经常深入基层体验生活,独特的、深厚的生活体验成为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泉。尤其他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进修学习后,使其在对生活不断加深认识的同时,创作灵感与激情也被进一步激发,在日益娴熟技巧的作用下使其音乐作品结构清晰、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形成了其作品时代性与艺术性交融、民族性与大众化相结合的鲜明艺术特色。代表作《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可以说是其创作风格的集中反映。

一、时代性与艺术性交融

音乐反映真实的社会。只有把时代与艺术结合起来,艺术创作才能富有情感和思想深度。创作于“文革”后期中国文艺遭受严重破坏和亟待复苏的历史转折时期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以具有西方音乐形态特征的艺术歌曲体裁,通过第一部分对客观现实的观照与第二部分想象般的艺术境界的营造,使歌曲呈现出了“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审美特征;通过第二部分用强调音乐“战斗性”的“进行曲”的形态特征寓于整体的抒情风格之中,使歌曲呈现出了“抒情性与战斗性相结合”的审美特征;在音乐创作层面的“中西结合”,使歌曲在表演层面呈现出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相结合”的审美特征。这首二十世纪中国声乐中的经典之作,在艺术表现手法、音乐风格、演唱风格上以新的表现特征呈现,不仅强化了当时多以西洋大调式表达革命激情的时代审美特色,而且以其对音乐旋律尚美的追求,其作品对中国当时音乐创作风格多样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尤其对后来的军旅抒情歌曲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这首歌曲至今仍成为美声、民族声乐专业大赛与大型电视演出中歌手青睐的热门曲目,久唱不衰。著名音乐评论家居其宏教授曾说:“《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结构较一般抒情短歌复杂得多,抒情气质浓厚,旋律写作新颖别致且相当声乐化,有利于二度创作歌唱才华和声乐技巧的创作发挥,音乐创作上专业化程度较高,其整体审美品格接近于雅俗共赏的艺术歌曲境界。”“与新时期最优秀的歌曲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刘长安紧跟时代步伐,用音乐语言记录对于这个时代的感受,通过极高的艺术水准完成一个作曲家对时代感的回馈,从中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强烈的民族情感表达

基于民族情感的创作是艺术创作生命力的根源所在。刘长安借助《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传递自身所拥有的中华民族质朴的情怀以及对民族、国家的情感依存,构建与受众的情感共鸣。歌曲虽以西洋作曲技法创作,但其风格特点和音乐语言都时刻吐露着强烈的民族风,于音乐中体现作曲家及演唱者对于民族深厚隽永的情感。歌曲以“赞颂—追忆—继承—决心”为情感线索,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前奏音乐以潮水般波澜起伏的旋律一下子把听众引到迷人的五指山下、万泉河边;第一部分由表现对海南红军缅怀流畅的抒情慢板逐渐转为对红军战士大气磅礴的赞颂;第二部分从行进节奏开始,随后的三个“我爱五指山”旋律奔放、流畅、开阔,充满着战斗精神;第三部分速度变慢,节奏拉宽,进而将年轻战士保卫祖国的革命激情推向高潮。刘长安通过第一部分满怀深情的“爱”、第二部分对“爱”的具象化,和第三部分用“山的高耸”和“水的澎湃”的音乐语言象征出五指山是一种无比崇高的爱国奉献精神,万泉河水则是一种对祖国源远流长的深厚情感。刘长安说:“音乐创作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为了表达一个主题、一种感情和一个内容,都需要一个背景,自然环境也好,地域特点也好。”艺术源于生活,旋律展示情感,刘长安借“大山、大河”,通过舒展高亢的旋律,抒发那一代人炽热的民族情感,这不仅是作曲家自身崇高精神境界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一曲铿锵壮丽的正气之歌。

三、大众文化的音乐品质

作曲家在创作中只有反映出大众内心深层次的情感需求、精神需要和人文关怀,才会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征服受众。《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呈现出了曲作者抓住时代气息下大众要表达的普遍情感诉求的创作内核,把民众最朴素的家国情怀作为歌曲创作的立意,融入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情感,唱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共同心声,体现了大众文化的音乐品质。歌曲即便是属于“主旋律”、“大题材”作品,曲作者也追求直抵心灵的情感和耐人品味的韵致表达,以新的表现形式和音乐风格使歌曲艺术的创作回归自身艺术秉性。刘长安当年在南海采风时心中有一幅愿景,他希望美丽的祖国南端在不忘先烈、心系国防的年轻战士积极投身于戍疆守岛中永远和平、美丽。这首歌曲不因岁月时代而改变传唱至今,和刘长安一直站在人民大众的角度探索创作、思考创作,始终把创作自由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统一起来,把大众审美与艺术性结合起来是分不开的。刘长安认为:“我们的艺术是人民大众的艺术,我们的音乐也是人民大众的音乐,如何来评价我们的艺术和音乐,应该还是站在人民大众的角度上。”刘长安为群众谱写心灵之曲,服务群众成为他重要的音乐理念和一生不懈追求的音乐理想。

这首融军旅情怀、民族风格、时代特色于一体的歌曲,不仅在文艺资源匮乏的年代使人们从中得到极大审美满足,而且直至今天都牢牢地吸引着我们的审美关注。

刘长安作品的艺术情怀

刘长安几十年来先后创作了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战友,等着你的消息》、钢琴与管弦乐《珠江之歌》、电影配乐《新方世玉》、大型交响组歌《热血东江》、《大江潮》(合作)等千余件作品。“时代性与艺术性交融”、“强烈的民族情感表达”、“大众文化的音乐品质”这些特征不仅体现在刘长安前期创作的每一首作品里,还更为精准地反映在2018年为表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他所参与创作的大型原创作品交响组歌《大江潮》中。其中由他创作的女声独唱与合唱《那年那月》、男高音独唱《多美珠江》、混声合唱《中国潮》,无论情感激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从宏观视角表现改革开放的伟大壮举;还是情感细腻、柔美宛转、风格清新,从微小的意象入手细述改革开放对国人生活的影响,刘长安在新世纪再一次实现了民族、时代、大众情感的高艺术性创作呈现。“这束艺术之花”,体现了刘长安作为广东音乐人立足时代前沿,感受时代脉搏,与时俱进,兼收并蓄的音乐精神和品格,赋予了创作更开阔、更新鲜、更崇高的艺术境界,充分展现了广东音乐家的使命担当。

创作风格折射艺术情怀。从《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到《大江潮》,半个世纪中国变化天翻地覆,中国音乐界流派鹊起,刘长安却时刻不忘自己服务社会、服务时代,自觉地、有目的的为人民大众而创作的责任与使命。半个世纪前刘长安沿着万泉河边、顺着五指山的山路追随着红军的情感一路走来,以诚挚、炽热的心亲历了中国这条滚滚大江奔腾向前。他把自己化作这股大潮里的一朵翻腾不息的浪花,从五十年前激情如火的歌颂,到今天深情的叙述、抒情的思索,抒发漫长而艰苦卓绝奋斗中的一代又一代儿女们心灵的呐喊。刘长安对时代背景下不断更新变换着的创作素材、音乐抒发技巧进行研究与探索,并在音乐中融入了他对生活、社会、祖国的热爱和坚毅的奉献之情,用更为妥帖、更为合适的音乐语言和写作手法构建出一个属于刘长安独有的“大爱”形象画卷,以一个个激越跳动着的音符去感动世人。作曲家在长期的艺术道路上,从个人小我情感的抒发,到站在一个民族的高度去思考创作的方向,刘长安孜孜以求创造的经典作品折射出了他艺术创作观念中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对民族化与大众化音乐语言不竭追求的艺术情怀。而音乐创作与新的时代、新的情感紧密联系,更是艺术情怀升华的表现。

没有艺术情怀的音乐作品是缺少灵魂的。作为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那批艺术家,刘长安具备了那一代人在今天看来几乎不可复制的人生格局和责任感,正是有了这份博大的艺术情怀,使刘长安在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创作方向等方面作出自己的选择,使他的作品更加贴合时代、贴近人民、贴合艺术的本质,也使得他一生不懈追求的音乐理想得以实现。刘长安在创作《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时还是个20几岁的青年学子,距今已过了近半个世纪,虽然岁月荏苒,尽管时代变迁,无论创作技法与灵感来源如何多变,唯一不变的是他的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与精神,以及他对祖国和人民赤诚的爱。

结语

同作为广东音乐人,笔者和刘长安一样,从北方家乡到广州,亲身感受到祖国国土的辽阔,而十七年为边海防部队一线官兵歌唱的生涯,亦让笔者重新认识了刘长安先生的代表作《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蕴含的深刻意义;雄心激似大江潮,在历史进程中每一个人都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被时代浪潮推着向前,颠簸漂浮,跳动着奔腾不息的人生。一首好的歌曲往往会令人终生难忘,产生强大的社会和时代效应,在他的作品中,笔者深刻感受到一位优秀作曲家的价值所在,感受艺术家的生命轨迹培养的其艺术情怀。由于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受岭南文化影响,广东音乐人在题材选取、技巧表现、寓意深度上更加蕴含中华文化的开放基因,创作上更具人生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推介广东音乐家的艺术追求与艺术实践,展示他们的成长经历和艺术情怀,介绍他们的艺术创作与艺术风格,对于中国歌曲发展史将是一种很好的积累。“当年的小阿妹,如今变成了老阿婆,可那英雄的业绩还在久久传说”,岁月荏苒,笔者愿和同道一起努力,把这些承载着太多民族情感和记忆的歌曲传唱下去。

猜你喜欢
五指山长安情怀
我们长安
五指山旋律
水VS火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五指山
小林的漫画
西游新记 2
水与火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