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彬
(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一科,辽宁 丹东 118002)
肺炎属于临床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在儿科中的发病率很高,其中5岁以下小儿是主要的易感人群。支原体感染肺炎是肺炎的常见类型,占全部肺炎的20%[1]。本研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取循证护理,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收集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4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标准:①轻中度肺炎;②急性起病。发病时间不超过3 d;③无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病变。其中男性88例,女性52例,年龄9个月~11岁,平均(5.36±2.77)岁;病程3~13 d,平均(4.05±0.77)d,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0例,两组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仅按护理常规进行护理,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保持面部微笑,态度可亲,多耐心与患儿及家长交流,交流过程中多轻抚患儿的头部,以使患儿感受到关心、爱护与安全,争取配合。做好解释工作,讲解雾化吸入是无刺激、安全可靠的,可迅速改善胸闷、喘憋等症状,以减轻患儿对雾化吸入的抵触情绪。同时注意在吸入前要清除患儿口中的食物,如果患儿哭闹厉害,可等待至其平静后再进行吸入。②基础护理:肺炎患者常对环境刺激比较敏感,故应创设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除了做好环境卫生等基础环境护理外,还可在病房中放置小儿喜欢的玩具、图书等,提高患儿的舒适度。③雾化吸入护理:雾化吸入每次20 min,吸入时导致患儿取半卧位,以使膈肌下移,扩大胸腔,提高气体交换量[2]。吸入后辅助扣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使用负压吸痰法。④发挥示范效应:小儿善于模仿,渴望被赞扬。因此可先对年龄相对大、配合相对好的患儿进行雾化吸入,完成吸入后即刻用小红花、玩具等进行表扬。最后告诉其余患儿如果能够向他们一样配合完成雾化吸入,也可得到一样的奖励。⑤防范并发症:密切注意患儿的体温改变、四肢张力等情况,对于发热患儿,首选物理降温,让患儿多饮水,如失水过多,可静脉补充水分。观察患儿的痰液颜色,如见粉红色泡沫痰,则提示为急性肺水肿,及时遵医 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进行t或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明显差异。
2.1 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研究组退热时间为(4.39±0.74)d,憋喘缓解时间为(3.12±0.53)d,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5.21±1.08)d,住院时间为(6.44±1.75)d;对照组退热时间为(5.68±0.77)d,憋喘缓解时间为(5.56±0.79)d,肺部啰音消失为(6.73±0.77)d,住院时间为(9.96±1.37)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发生肾损害无效3例(4.3%),肝损害1例(1.4%);对照组发生肾损害无效7例(10.0%),肝损害3例(4.3%),心损害1例(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炎是儿科常见呼吸道疾病,该病易反复发作以及引起一些并发症,严重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及生长发育,据了解,小儿肺炎是导致3岁以内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3]。肺炎支原体感染是肺炎的常见病因,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无细胞壁的超滤过性病原微生物,属于原核细胞中最小的微生物,常常引起性呼吸道感染和原发性非典型肺炎。资料显示,在全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的肺炎超过40%[4]。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除了会引起发热、咳嗽、气喘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肺坏死及一系列肺外并发症,如心肌炎、脑膜炎等。资料显示,每隔3~5年,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就会流行一次肺炎支原体感染[5-7]。循证护理是以“循证”为出发点,结合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而制定的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决策,它立足于“循证”上,能够使护理干预审慎地进行,保证每项护理干预都有科学依据。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更少。可见,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取循证护理,有助于患儿早期康复,减少并发症,减少患儿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