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铁生
(葫芦岛惠好妇女儿童医院检验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1)
糖尿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胰腺功能异常所导致[1]。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终身服用药物来维持自身血糖的平衡,但是在长期的治疗期间,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经临床研究表明,能够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早的诊断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有效的控制病情的稳定[2]。本文主要研究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应用在糖尿病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现报道 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0例,采用奇偶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0例患者。实验组患者中,年龄43~84岁,年龄均值为(63.17±6.22)岁;病程为1~18年,平均病程为(9.24±2.57)年;其中男性患者272例,女性患者228例。对照组患者中,年龄44~85岁,年龄均值为(64.40±6.35)岁;病程为1~19年,平均病程为(9.72±2.66)年;其中男性患者269例,女性患者231例。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的患者均符合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血液疾病的患者,排除伴有严重肝肾疾病的患者。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研究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在知情同意下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相关检查和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检验,方法为:取患者的尿液5 mL,然后使用尿液分析仪对患者的尿液进行分析。实验组患者接受生化检验,方法为:取患者的空腹血液3 mL。然后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验分析,对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三酰甘油进行检验,并检测患者的耐糖度。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进行观察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对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诊断准确率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若两组数据之间P<0.05,则代表两组患者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具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检验,实验组糖尿病患者中,有486例患者的诊断效果为有效,有14例患者的诊断效果为无效,诊断准确率为97.20%(486/500);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中,有388例患者的诊断效果为有效,有112例患者的诊断效果为无效,诊断准确率为77.60%(388/500)。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7.20%(48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77.60%),P<0.05。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出现较大的变化,人们过多的饮食高含糖量高、高脂肪的物质,使得患者的功能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的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3]。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胰腺功能受损和胰岛素分泌缺陷所造成[4]。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且临床上暂无特效药物对其治愈,这使得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病情的稳定,但是长期的服用药物,会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下降,使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进而会对患者的心、肝、肾、眼等器官造成损伤,并且会对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使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因此应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早的发现和治疗,以缓解患者的 病情[5]。
临床上主要采用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常规检验方法是通过检验患者尿液,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验,这种方法的诊断效率较差;生化检验方法是通过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验,可以测出患者空腹状态下血液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三酰甘油以及血浆中葡萄糖的含量,进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确诊。
经过本文研究得出,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 7.2 0%(486/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77.60%),P<0.05。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接受生化检验,可以对患者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进行准确检测,从而有效诊断患者的病情,值得推广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