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科医学自1989年在我国大陆地区萌芽,至今已与国同梦30载!30年来筑基石,全科人以坚定的信念、崇高的精神,为基层健康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健康中国建设奉献了强大力量。人才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的资源。目前,适合我国国情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已初步建立,培养模式基本形成,政策制度逐步完善,全科医生队伍加快发展壮大。《中国全科医学》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全科医学领域学术期刊,肩负着宣传和报道全科医学发展信息、助力中国全科医学发展的使命。藉建国70周年之际,本刊特组织“中国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主题巡礼,以展示我国的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本期巡礼不仅对全科医生数量进行分析,同时也对全科医生科研能力培养、持续职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敬请关注。
科学研究对于学科建设和发展而言至关重要,但目前我国的全科医学领域研究开展得明显不足,全科医生缺乏系统的从临床实践出发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学培训。Family Medicine and Community Health于2019年4月刊登了一组适用于全科医学领域研究的方法学文章,对如何将日常工作提升为研究、如何选择适宜的研究方法做出了解答,并具体介绍了6种适宜全科医生使用的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定性访谈、质量改进、课程开发、卫生政策分析、案例研究)。本刊对该系列文章进行了系统编译,并于本期开始进行连续刊登。本期刊登的主要内容包括该系列文章的综合介绍和导读、将日常诊疗提升为研究的5步研究法、6种适宜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公共性、外部性及关联性的特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全科医生配置在空间上存在较强的聚集性,但目前我国从空间计量模型入手分析全科医生数的研究较为缺乏。《中国省际全科医生数及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文,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全科医生数入手,从空间省域角度探讨我国全科医生数的聚集性和影响因素的外溢性。结果显示,我国全科医生存在较大缺口,全科医生数存在省际空间自相关性和地区不均衡性,增加全科医生数需要提高政府卫生支出。研究结果对于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我国尚无完善的全科医生持续职业发展有效体系,且全科医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与其知识技能要求相距较远,全科医生与专科医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可持续对接机制。开展General Practitioners with Special Interests(GPwSI)培养可以优化全科医生队伍、增强其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探索。但关于GPwSI的名称翻译尚存在争议,GPwSI的培训方案、培训开展阶段、培训考核和认证体系等尚不完善。基于此,本期“全科医学教育研究”分析了分级诊疗制度下的GPwSI发展,分享了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开展GPwSI培养的案例经验,并邀请本刊主编杨辉博士就名称翻译及GPwSI培养对象、培养阶段等进行点评,希望可以为我国各地区开展GPwSI培养提供思路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