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刚
乌兰牧骑是社会主义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是内蒙古自治区享誉全国的文化品牌,也是蕴含着丰富精神内涵的文化宝库。探讨和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对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制度化建设,广泛开展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形成向上向善社会新风,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乌兰牧骑”,蒙语含义为“红色的嫩芽”,是长年活跃在内蒙古农村牧区,为农牧民群众演出、宣传、辅导、服务的一支支文艺工作队的统一称谓。他们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在活动中服务,在服务中温暖人心。1957年6月17日,第一支乌兰牧骑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成立。60余年间,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行程数百万公里,为各族群众演出、宣传、辅导、服务36万多场次、2.6亿人次,创造了新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奇迹。2017年1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回信,称赞乌兰牧骑是“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勉励他们要“扎根生活沃土,服务牧民群众”,“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并指导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强调乌兰牧骑这种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的文艺活动“永远不会过时”。
乌兰牧骑在60多年为基层群众服务的不断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既独具特色、又极易学习推广和广泛实践的“乌兰牧骑精神”。这一精神主要包含以下特质和要义:
第一,始终高举党的领导这一鲜明发展旗帜。乌兰牧骑是党在内蒙古一手创造的文艺工作队伍,先天具有鲜明的红色基因。60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遍千里草原,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种在各族群众心间,始终保持着“红色文艺轻骑兵”的鲜明底色。
第二,始终坚持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这一鲜明工作特征。乌兰牧骑自建队之日起,就从实际出发,把为人民服务的方式确立为“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60多年来,乌兰牧骑始终坚持“人民在哪里、哪里就是中心”“哪里最困难,哪里最偏僻,就先到哪里为群众演出、宣传、辅导、服务”,想的是群众的需求,办的是群众的急事,暖的是群众的心田,赢得了广大基层群众的充分信赖和热爱,老百姓亲切地称呼他们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这也正是乌兰牧骑60多年长盛不衰的根本所在。
第三,始终坚持演出、宣传、辅导、服务职责项目化系统化组织化这一鲜明工作方法。乌兰牧骑在发展实践中,较早总结、提炼并在所有乌兰牧骑队伍中推行了工作职责项目化系统化组织化的服务模式。60多年来,乌兰牧骑依据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的不同实际,有效对接农牧民的不同需求,在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中形成了一套紧密对接群众需求、主动提供服务项目的工作体系,使每一支乌兰牧骑有了建队的基本标准和工作规范,这成为乌兰牧骑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洗礼而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发展秘诀。
第四,始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化教化群众这一鲜明工作导向。在60多年的实践中,乌兰牧骑始终把包含草原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熔铸在一起,纵情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创作推出了一大批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在为广大基层群众送去喜闻乐见文艺演出的同时,带去各种满足群众需要的辅导和服务,用情感化群众,用理教化群众,用心温暖群众,把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和解决群众思想问题真正融合统一在了一起,传播和弘扬了向善向上、拼搏奋斗、守望相助的精神力量,成为广袤大地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道璀璨亮丽的风景。
第五,始终坚持团结互助和团队建设这一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鲜明工作原则。乌兰牧骑从诞生那一刻起就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光荣集体,一个以团结奉献为荣、以个人自利为耻的互助合作团队。无论是队员们在“一专多能”业务培训中,还是队与队在相互比拼提高中,无论是老队员们的“传帮带”,还是每个队员为群众的真情服务,都始终体现着“乌兰牧骑”集体的力量、团结的精髓,始终呵护着“乌兰牧骑”这一崇高的集体荣誉。
第六,始终坚持自觉快乐为民服务这一共产主义劳动鲜明价值取向。60多年来,每一支乌兰牧骑、每一代乌兰牧骑队员都在经历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经受着个人和家庭的苦乐酸甜。但是,只要以“乌兰牧骑”出现在群众面前、百姓中间,每一个乌兰牧骑队员都能以一种忘我奉献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演出、宣传、辅导、服务中,投入到剪羊毛、喂牛马、打扫家和割草打场、理发洗衣、送医送药等各种群众需要的服务当中。这种为他人的美好生活而自觉、快乐地付出、服务和劳动,正是马克思所论述、列宁所倡导的“共产主义劳动”,正是人类在这个时代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追求。
综上所述,概括地讲,乌兰牧骑精神,就是“面对面”走到老百姓当中、“实打实”给老百姓解决问题、“心贴心”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其核心要义就是——“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
60多年的坚持不懈、奋发努力,乌兰牧骑也完美地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全面地践行了“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守望相助”理念,是万里草原上始终高高飘扬的一面红旗!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乌兰牧骑精神的实质就是在具体的工作和服务当中,在经年累月中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我们要深入学习乌兰牧骑精神,就要像乌兰牧骑那样,最直接地到人民中间去,面对面、实打实、心贴心地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忧心事,而不是空喊为民服务的口号,不走到百姓中间,不做为民服务的实事,不去拥抱和温暖群众的心。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要求,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就像乌兰牧骑那样,直接到群众中搜集群众需求,在服务当中满足群众需求,在总结梳理中形成常态化服务项目,在规范化服务中见到实际成效,让初心和使命在日常工作中印在心上、落在实处。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打通宣传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举措,是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重要载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特点是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以志愿服务为基本方式,精准对接群众关切,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夯实党和国家发展的社会基础、民心基础。中国特色志愿服务是做好新時代文明实践工作的关键。我们要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志愿服务工作中,大力弘扬乌兰牧骑精神,把乌兰牧骑“坚持党的领导,直接为老百姓服务、为基层服务,服务项目化系统化组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化教化群众,团结互助和团队建设,自觉快乐为民服务”六大精神特质全面贯穿其中,使之练就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精神特质,并用这一精神建设一批批中国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在长久持续的志愿服务中培养造就时代新人。
最近,党中央相继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内蒙古全区上下正在深入开展新时代农牧民素质提升“千村示范、万村行动”。落实“两个纲要”,推动“五改五提升”(即:改“等靠要”消极思想、改陈规陋习和不良习气、改脏乱居住环境、改不健康生活习惯、改落后的生态观念和行为,提升思想觉悟和民族团结意识、提升孝老爱亲和诚实守信意识、提升创业致富和拼搏奋斗意识、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和卫生健康意识,提升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靠一两个部门不行,靠三次两次活动更不行,必须在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上完善和发展相关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同向发力”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时时问需求、常常有服务”的工作服务机制。2017年以来,内蒙古进一步强化乌兰牧骑建设,出台《加快推进乌兰牧骑事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乌兰牧骑条例》,广泛开展乌兰牧骑“七个一”建设,让乌兰牧骑“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去年以来,我们统筹联合全区农牧、科技、卫生健康、教育、司法、扶贫、林草、金融等11个部门,动员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力量,组成247支行业志愿服务轻骑兵,深入开展“弘扬乌兰牧骑精神,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内蒙古冬季农(牧)闲季节较长时机,随乌兰牧骑小分队深入到农村牧区、社区学校、边防哨所,特别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为基层群众提供文艺演出、理论宣讲、政策咨询、科技培训、医疗保健、以案释法等各类管用实用的服务,形成了“乌兰牧骑+”这一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和“流动的文明实践中心”,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成为推动行业战线直接到基层为群众提供适需对路志愿服务的有效抓手。
信仰、信念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筋骨和脊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中,我们更需要坚定的信仰、信念和精神。实践证明,在党的领导下蕴育而成的“乌兰牧骑精神”,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制度化建设的生动写照,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精神特质,是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投身直接服务基层群众的旗帜引领。她在内蒙古大地和草原儿女心中永远不会过时,并将永放温润人心的灿烂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