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
近年来,云南省按照中央部署要求,从抓“示范”开始,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的实践和运用,构建起云南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2019年,云南省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创新提质年”重点任务,在充分发挥示范城市带动作用的同时,激活全省城市基层各类党组织活力,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重心下移
做强街道做优社区
街道、社区是城市基层党建的基本单元和“神经末梢”。为调整优化街道、社区内设机构和职能,云南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以机构改革为契机,牢牢抓住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建设等关键问题,督促各地调整优化街道内设机构,赋予街道相应职责职权,既推进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也加强了街道社区管理力量。
玉溪市澄江县凤麓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以前是一个手机卖场,每年给街道交纳近60万元租金。为增强街道、社区党组织凝聚党员、服务群众、引领社会治理的能力,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凤麓街道党工委对其进行改造,并于今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党群服务中心成为群众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场所,也是平日里休闲小憩、读书看报的好地方。服务中心里还设置了心灵驿站、党建社区、便民服务等多个功能区域,配置了免费饮用水、微波炉、冰箱、医疗药箱、老花眼镜供群众取用。
“党群服务中心是党组织在街道和社区的标志,有助于党组织在城市开展党建、治理、服务工作,让党组织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清晰可见。”玉溪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詹道斌说。街道党工委是“龙头”,要抓好区域统筹、组织实施发挥好“轴心”作用,必须明晰街道社区职能定位,推动治理力量下沉,才能把社区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
说起服务中心原来的机构职能设置,昆明市五华区龙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龙发昆用“被动服务”来形容。他告诉记者,以前龙翔街道西片区下辖的4个社区,共设置了40个岗位,从2018年1月开始梳理、整合片区服务站工作职责,如今4个社区仅设置了4个固定岗位,从窗口减负出的36名社区工作人员则负责“深入网格、深入楼院、深入家庭”,直接面对面服务群众,增强了服务实效,破解了街道、社区“有心想办事、无力去办事”的困局。
社区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撑平台,做实社区工作,建设一批区域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党群服务中心,党的各项工作任务才能在城市基层落地生根。
联盟共建
促进融合共赢
为破解城市基层党建中各领域党组织整合资源不足、共驻共建不够等问题,云南省各地纷纷建立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党建联盟”,把辖区内的社区、驻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各类党组织统筹联合在一起,形成共驻共建的党建合力,激发各党组织的内生动力,实现融合共赢。
今年1月,中组部在全国推广北京市党建“吹哨报到”经验,昆明市五华区学习后,于3月28日启动实施了“吹哨报到”改革。
昆明市五华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和社区更容易发现基层治理方面的问题,给予他们向上级部门“吹哨”的权利,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会增强。听到“哨声”以后,上级部门特别是区级职能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并和街道一起及时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结果,作为该单位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让“吹哨报到”切实发挥作用,五华区按照“1+3+N”工作模式,在各个街道建立了由街道统筹、行政执法部门共同组成的街道实体化综合治理中心。“1”即由街道办事处主任、辖区派出所所长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街道综合执法队;“3”即由街道城管中队、市场监督管理所、街道派出所分别派出3名专职人员常驻街道处理相关问题;“N”即从应急管理、环保、水务、人社、卫生、文化等部门抽调固定人员,及时就街道“吹哨”情况进行“报到”,一同解决问题。
在龙发昆看来,如今焕然一新的西站立交桥就是“吹哨报到”改革显成效的最好例子。由于人流量、车流量巨大,原来桥下的环形空间一直是小摊贩们聚集的场所。社区“哨声”吹响后,街道经过综合研判后“吹哨”,辖区内的公安、城管、消防、交警、市场监管、环卫、司法等10个职能部门纷纷“报到”,取缔了西站立交桥违规市场,将市场内的86个临时摊点全部清理拆除。曾经的摊点、铺面不在了,叫卖声没了,道路标识清晰明了,道路通畅,车辆有序,辖区居民群众把一面面锦旗送到了街道。
拓展服务
画好党群共治“同心圆”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群众对各项服务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类事务逐步增多,基层治理面临新的挑战。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云南省通过积极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让党建为城市基层治理装上“红色引擎”,织就党群“同心网”,画好党群共治“同心圆”,开创城市发展新局面。
昆明市西山区广福社区党支部书记丁川明告诉记者,近几年社区推行“融入式”党建模式,依托社区大学、志愿者培养基地等多种形式,协同创建“红色广福”“协同广福”“能人广福”“便民广福”“熟人广福”,将各项服务送至居民身边。
居住在广福小区的李梦芸对此深有感触。身患类风湿行动不便的她,正是在社区党组织的帮助下,成为了社区志愿者最活跃的一员。“当时看到社区里文化学校的报名通知,我是拄着拐杖来报名的。”如今,70多岁的李梦芸不但是舞蹈队主力,平时还主动帮助其他瘫痪病人,以身说法,为社区生活带来不少“正能量”。
“从周一到周五,社区每天都有舞蹈、书法、柔力球等免费课程,目前已有400多名学员,极大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我们通过推选让‘能人浮现出来,再根据各自特长,选出楼栋长、老师或志愿者,这也实现了‘社区能人到‘能人社区的转变,形成一群带一片的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的自治氛围,增强了辖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丁川明说道。
点开澄江县凤麓街道拥晖社区的微信公众号,一个名为“民情工作单”的选项特别引人注意。点开选项可以看到不少居民住户为改善城市建设、环境卫生等提出的意见建议,如“空地堆放杂物严重”“梨花路人行道旁栽种的树太密集不美观”等,社区则会第一时间派单给相应工作人员处理,经过实地查看并确认后,社区召开民情民意分析会,提出处理意见和方案并上报街道党工委,方案通过后,社区负责执行并在网上反馈结果,居民则给出相应星级评价。
凤麓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董云莉告诉记者,除了微信,居民还可采用直接来社区反映或者匿名投递建议等方式表达意见或建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2018年,凤麓街道4个社区开出“民情工作单”1175张,群众评价满意率达到98%以上。
截至2019年4月,昆明市、玉溪市等9个城市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城市”。在黨组织的引领下,云南省各街道社区通过不断创新治理方式,搭建党群服务的新阵地,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王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