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镜宙和刘文端:携将佳句伴征途

2019-01-08 03:17清扬
百家讲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南洋刘家温州

清扬

众人皆知,民国报人朱镜宙是章太炎的三女婿,却不知在这之前,朱镜宙和温州女子刘文端也有过一段感情,只是两人最终没走到一起。

朱镜宙曾在自传《梦痕记》的自序中说过,这部自传涉及许多人,颇感左右为难:“照实而书吧,人将谓我有伤忠厚;不书吧,何有于记?”权衡两者,他决定用谐音代替。因此,本书所记,有其事,有其人,未必有其名。对于这段感情,厚道如朱镜宙,是用谐音来替代当事人名字的。而书中的柳仪即朱镜宙的恋爱对象刘文端。

在朱镜宙心中,1914年的温州实在是一座温情之城。阔别四年后,25岁的朱镜宙以温州《天声报》主笔的身份再次踏上故土。他手中的那支妙笔,让他很快成为温州城里令人瞩目的人物。各界名流多慕其名,很快就有一些名流出现在他的周围,而与之来往最密切的是刘文端的弟弟刘廷藩。

刘家在温州城虽不是名门望族,但家声颇好。刘廷藩的父亲在温州建了一所内地会医院,因积劳成疾,过早辞世,遗有三子二女。刘廷藩的母亲为家庭生计,接替婆母的位置,成为内地会一所女子学校的校长。这位不苟言笑的母亲含辛茹苦,将三个儿子送去美国留学,将两个女儿送进大学。“尤其难得的是,她的儿女们,都能善体母意,循规蹈矩,勤学励行,家门之内,从无诟谇之声,称得上是模范家庭。”时常出入刘家的朱镜宙这样评价这家人。

而在刘家人尤其是刘母心中,学识和经历颇丰的朱镜宙自然是温州城难得的青年才俊。1910年,朱镜宙考入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离开温州赴杭读书。次年武昌起义时,朱镜宙在杭州联络同学组织学生军,并执笔撰写宣言,反响甚烈,一星期内报名参加学生军的杭州学生逾千人。接着,朱镜宙亲自拜谒浙江都督请求点收,得到批准,他也由此入伍。1912年3月,巡警学堂并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朱镜宙退伍复学,至1914年6月毕业。在校期间,他先后在杭州《自由报》《民铎报》任编辑,并自创(《天钟报》。浙江都督曾向他赠款,以使《天钟报》为都府发声,而他为保言论自由,坚辞不受。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天钟报》以言论激烈而遭查封。1914年,从法政专校毕业后,他怀着一腔抱负回到温州。

因为才华相惜,朱镜宙经常和刘家人来往。渐渐地,他发现自己的心竟按捺不住地躁动起来,他的眼前总是闪过一个身影,那身影叫他彻夜难寐。

这个令他内心悸动的人就是刘家的大女儿刘文端。她“有双圆圆乌黑的眼睛,长长的睫毛,白而腻的面庞,珂雪般的皓齿,当她樱唇微起的时候,那股欲语先羞的娇态,会撩乱你的情怀……”她的天生丽质让他的生花妙笔顿感苍白无力,难描一二;她常以明月前身自况,他则毫无异议地颔首赞同。

他对她的倾慕其实从第一次踏进刘家那扇古色古香的大门就开始了。当“人是月中仙”的刘文端出现在他面前时,一向踏实稳重的他几欲失态,望向她的眼神中竟多了几分火焰般的光芒,虽然他很快就强作镇静,但还是被她捕捉到了。而在刘文端心目中,这个被弟弟刘廷藩领进家门的年轻人也轻轻叩开了她的心扉。这之后,她总是情不自禁地同弟弟谈起朱镜宙:“(他)绝不会久困风尘的,终有一日,能脱颖而出。”

大姊对朱镜宙有好感,刘廷藩并不意外,在他看来,被称为“瓯海二乔”之一的大姊遇见朱镜宙,才是得遇良人。他乐得做信使,把大姊的心思悉数转达。听说刘文端这样看待自己,百感交集的朱镜宙很快将她引为知音。

在温州这个风俗浇漓的小城,他们谨慎而有分寸地交往着。母親虽然支持他们来往,但也时常提醒女儿要矜持,朱镜宙也不肯让她受半点谣言的困扰。他们就像两株并肩生长的向日葵,都向往着阳光,彼此间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朱镜宙应刘廷藩之邀来到刘家,正在客厅里闲聊时,刘母响亮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朱先生!等一会儿她们要出去,你去吗?“她们”自然指的刘文端姐妹,而刘母之意,朱镜宙自是领悟在心。“要去的,伯母!”朱镜宙随后就和刘廷藩等人一起出发了,虽然同行的人很多,朱镜宙的眼睛却在偷偷地寻找刘文端。

爱情如一川烟草,朦胧而美丽。朱镜宙觉得自己恋爱了,他的内心整日被刘文端填得满满的,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两条腿总是不听使唤,一出门,老是仍向刘家去,连自己也不知所以然”。

1915年夏,祸起萧墙。朱镜宙激进的文字惹怒县府,他被拘捕五日后终于获释。他匆匆赶去刘家报平安,当他焦急的目光和刘文端期盼的目光交汇到一起,两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刘廷藩将朱镜宙拉进自己房间,煞有介事地询问他将来的打算,朱镜宙慨叹自己业已成年却一事无成,若有机会很想到南洋去发展。说完,他朝四周望去,墙上的月份牌吸引了他的目光:“廷藩你看,这个可人儿,多像大姊。”“像吗?昨天大姊还改白居易的两句诗笑你呢,‘未能抛得温州去,一半勾留是此图。”

朱镜宙的心一下沉浸到那诗句中,不合温州,不合此图,这些都是他生命中的至爱。回家途中,他续成一首诗:“眼前知音吾已矣,却教红粉慰江湖。”尽管有图上的“可人儿”挽留着他,然而,分别的日子还是到了。

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也带着刘文端厚厚的情意,他抛得温州而去,先后在上海《民信报》主持地方新闻及时评;又应北京《民苏报》之聘去任编辑。1917年8月,他又南下广州,任军政府参议。

他在广州停留不久,又应新加坡《国民日报》之聘,赴新加坡任该报总编辑。他携着刘文端赠予的佳句,踏上了下南洋的征途。万水千山,征途漫漫,异国风情渐行渐近,而恋人的身影和故国土地一样渐行渐远。

他们就这样阔别了三年。三年间,朱镜宙总是用刘文端赠予的佳句慰藉江湖多舛的日子,他的脑海里总是浮现着分别时的情景。

那日清晨,刘文端、朱镜宙去游东山。一半是谨慎,一半是羞涩,刘文端将小弟拉在身边,而朱镜宙远远地跟在后面。东山脚下流水之畔,他和她站在曲桥之上,沉默一时的她忽然说道:“朱先生,我要同你说几句话,请不要看我。”他默默地转过身去。

“朱先生,你就要远行了,大丈夫志在四方,不可沉迷于儿女之情,只要万里同心,那岂不是比天天相见还有价值,有意义!此去,你一定要保重。”“是!”“你有没有什么话对我说?”“没有!”

朱镜宙简单的回答,却汇聚着内心千般情感。一直以来,他视刘文端为天人,自惭形秽,可又深深被她吸引,无法自拔。然而前途渺茫,他无法期许她一个未来,于是,千言万语到了嘴边竞至无言。

过了两天,他去向刘廷藩辞行。刘廷藩将刘文端亲手画的扇面悄悄递给他,扇面是一幅海棠蛱蝶图,那蛱蝶流连于海棠之中的情景,自然让他看到了她对他的依恋。

出发的那天早晨,朱镜宙拜别刘母。刘文端听到他的声音,急忙出来,呆呆地立在门后,也是无言。刘母说:“今天很巧,有个外国太太也去上海,文端会去送你。”

誰知刘母精心策划的这场送别,被一位赶来送行的朋友搅黄了。这位朋友在码头上拉着朱镜宙边走边谈,丝毫没有将朱镜宙交还给刘文端的意思。刘文端只好倚着船舷,目不转睛地望着朱镜宙。汽笛响起,这位朋友才挥手告别。朱镜宙的背影被汽笛声拉长,那蛱蝶海棠图在朱镜宙的行李箱里,跟着他山高水远。那未曾可期的爱情像一枚青橄榄,酸涩中又有无限的回味。

后来,他一径漂到南洋去。在南洋,他呼吁华侨团结互助,筹建中华会馆,遭到英政府的排挤,英政府逼其离开报馆。他索性辞职去游马来全岛,考察实业、矿产及华侨教育。

1919年秋,他携考察所得,返回温州,归来时,已是而立之年。此时的刘文端已随大嫂一同来到北京,入燕京大学读书。

而朱镜宙根据南洋考察实况所撰的《南洋群岛——英属之部》一书,得到北京政府大总统徐世昌推崇,约他入京一晤,垂问南洋华侨情形及今后工作计划。恰此时,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朱镜宙与发起人王光祈也加入为会员。为事业奔忙的朱镜宙,在心之一隅仍然为刘文端留着一个位置,多少年的沧桑,多少年的风雨,磨去了他青春的容颜,却磨不去那朴素而真挚的感情。

刘家大嫂有意将自己的弟弟介绍给刘文端,但刘文端并不喜欢,她将一颗心都系在朱镜宙身上。大嫂提婚心切,刘文端几次试探朱镜宙,怀揣着矛盾心理的朱镜宙都避而不谈,致使刘文端心灰意冷。

刘家大嫂知道刘文端对朱镜宙的感情,有一次竞凶巴巴地对朱镜宙说:“朱先生,我告诉你,大姊已由大哥在美国许配人了。”朱镜宙料知这是一句谎言,未作理会,但内心深处对刘文端生出了更深的愧疚。他爱她,却不愿她跟着自己受苦,他想再努力几年,待安定下来再和她谈婚论嫁。

不久,刘母同刘廷藩也来到北京。看着日渐消瘦的女儿,刘母狠狠痛骂了朱镜宙一顿。朱镜宙没有申辩一句,任由刘母骂个够。后来,朱镜宙被聘为中国银行经济研究室南洋经济特派员,再度赴新加坡。“未能抛得温州去,一半勾留是此图。”此一别,却不知令夕何夕。

在一个清秋的深夜,他忽然梦见刘文端闯进来。他从梦中惊醒,心跳骤增;闭上眼睛,刘文端又入得梦来。他再也无法入睡,披衣而坐,“衣冠楚楚人如玉,凉月娟娟夜始秋。”他吟诵着,而内心比这秋月还凉。

第二天早晨,他急忙拍电报给刘廷藩,问刘文端安否?可杳无音信,他内心忐忑,但转而一想,刘文端必是平安,否则刘廷藩必回电。不久,朱镜宙回到上海,接到刘廷藩复函:“大姊已同罗先生订婚,母亲要我别告诉你。”

一纸信函彻底宣告了朱镜宙与刘文端这段感情的结束。顿时,深深的失落感像藤蔓一样爬上他的心头。不过回想与刘文端这五年来的情意,得知她已找到幸福,他心中也宽慰了不少:蛱蝶海棠图仍在,那两句佳句仍在,便足矣。

“君已迟我五年,时间不为不久,我则囊笔天涯,一无所是,劳君延伫,负疚良深……”他书此一信,托刘廷藩转交。从此,天各一方,各自珍重。

编辑/夏涵

猜你喜欢
南洋刘家温州
刘家祎 打破少年禁锢 诠释赤子灵动
好玩的温州乐园
题蓝花楹
一位富家千金的虐心孽情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My Summer Holiday
妈妈的白发
猜字谜
史书上的“南洋”位置在哪里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