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通常情况下,把检定、校准、检验、检测通称为检测。近年来,如何做好检测风险的评估,加强检测环节中的风险防范,降低风险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每个技术机构都在关注的课题。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害,对于技术机构而言,当前的检测活动涉及人、机、料、法、环、测等多个要素,覆盖技术机构检测工作的所有环节,因此检测风险的主要特征一个是产生源头的复杂性,另一个是可能造成的损害的不可预见性。为了评估检测工作风险,技术机构可以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矩阵图(又称风险矩阵法Risk Matrix),这是一种用于风险评估领域的可视化工具,用于风险评估工作中对风险的定性分析。根据技术机构的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表1)和后果严重程度(表2)对检测风险大小进行综合评估。
表1 可能性(P)分类
在表2中,对所有检测相关工作而言,应考虑风险一旦发生后,是否会涉及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是否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经济损失,是否有损机构声誉或造成社会影响等。风险发生后情况往往十分复杂,其产生的后果可能只涉及一个方面,但大多数可能会涉及多个方面(比如某项风险发生后,既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带来经济损失,还可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要求等),因此在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分析时,应以其可能产生的最严重后果来计分。例如,某项风险发生后,可能会造成人员轻伤,经济损失5-10万元,在结果严重程度分析时,前者评分为2分,后者评分为4分,那么最终该风险的后果严重程度就应计为4分。
在分别得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和后果严重程度S的评分后,计算其风险度:
式中:R—— 风险度;
P——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S—— 风险发生的后果严重程度
将所有的风险度汇总在一起,就构成了表3风险矩阵,其中:某项工作的最终风险度R是风险发生可能性P的得分和后果严重程度S的得分之乘积,得分越高表示该工作发生风险的概率越高,发生风险时可能造成的损失越大;反之,得分越低表示该工作越不容易发生风险,而一旦发生风险时可能造成的损失也越小。按一定阈值将风险度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深色部分表示风险度大,次深色部分表示风险度小。
表2 后果严重程度(S)分类
表3 风险度矩阵
在确定了检测工作的风险度之后,最后一步是确定风险级别和控制措施,风险级别与风险度相关,风险度越大对应的风险级别越高。有些工作可能还涉及环境安全、人身伤亡、重大灾害等一票否决项,这些项目即使本身风险度并不大,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设置为一级风险(例如法制任务相关的工作所涉及的风险)。风险级别应当与所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相适应,并在一定期限内实施改进,同时要落实监督和检查。
以证书报告的修改为例,由于对客户修改证书报告的真实目的无法获知,因此给证书报告的修改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例如:有一次一家仪器经销商拿着证书报告找到实验室技术人员,要求从证书报告中剔除一个数据。经过了解,经销商为了达到销售仪器的目的,在销售合同中给出该仪器某项目的技术指标为0.03 mm(实际上该项目在仪器产品说明书中的指标为0.06 mm,0.03 mm是极限最佳值),但在技术机构出具的报告中,该项目的实测数值为0.037 mm,超出了经销商合同中给出的数值。仪器购买方以此为依据,拒绝支付仪器设备的货款。于是客户提出了证书报告的更改要求。
按照风险矩阵图的方法,对此类证书报告修改的风险分析判断如下:
1)可能性P
此类修改极少发生,多年来只遇到一次,据此根据表1判定P= 1。
2)后果严重程度S
经工作人员进一步确认,该份证书从出具到提出更改申请时已经过去了近16个月,如此长时间内经销商给多少客户看过此份证书,无从知晓,而且本次合同纠纷中的客户肯定已经看到过该证书(所以才以证书的数据超标为理由拒绝付款),手上甚至可能会有证书的副本,这种情况下如果更改报告,则面临协助做假的风险,甚至可能因此承担法律责任。经过分析,修改证书引起的最严重后果为:在国内或特定区域范围内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社会反响较大。据此根据表2判定S= 3。
3)风险度
R=PS= 3
4)风险级别和控制措施
III级,拒绝修改。
最后根据表4的要求,经过归纳总结,可以对相关制度做以下完善:技术机构出具的证书报告在客户未提出异议的情况下,时间超过6个月以上的,如果证书报告无差错而客户提出修改,要求删减检测项目或数据时:
(1)对于客户修改证书的真实目的无法做出准确判断的前提下,为了避免风险,工作人员有权拒绝修改。
(2)可建议客户重新委托并按客户要求出具一份新的证书报告(检测日期以新的委托日期填写),客户的修改要求应当在原始记录上予以注明,或将客户签字的委托书作为原始记录一部分一起保存。
表4 风险级别及控制措施
本文的目的只是抛砖引玉,因为检测风险的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技术机构风险防范的手段也各不相同。各技术机构应当对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不断加强和完善机构自身能力和制度建设,力争将风险防范于未然。另一方面,机构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和交流,建立风险防范、经验共享的机制,共同提高防范检测风险的水平。最后,技术机构在防范检测风险的过程中,采用哪种方法应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既不要片面放大风险束缚了做事的手脚,也不能忽视风险招致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