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智能评测系统应用的师范生硬笔书法教学方案设计

2019-01-08 02:11:04马雨晴宋春晓许明月
现代教育技术 2018年12期
关键词:硬笔笔画师范生

马雨晴 宋春晓 许明月 李 艺



结合智能评测系统应用的师范生硬笔书法教学方案设计

马雨晴 宋春晓 许明月 李 艺

(南京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 210097)

硬笔汉字书写训练,一直是师范生基础能力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各个师范院校大力开设了“三笔字”课,但成效并不明显。通过调研发现,师范生硬笔书法教学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因此文章在特别推出一套智能汉字书写评测集成系统的基础上,借鉴传统书法教学经验并结合应用尝试,设计了一个现代化手段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硬笔汉字书写教学方案。该方案有望大大增进师范生硬笔汉字书写训练的效率和效果。

智能评测;师范生;硬笔汉字书写

引言

在信息时代,大学生习惯使用电脑和手机打字,缺乏足够的手写汉字锻炼,汉字书写水平需要提高。尤其是师范生,需要提高汉字书写能力支持其未来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1]中要求师范生培养中要有“三笔一画”训练,其中三笔中的钢笔和粉笔即“硬笔”,是最基础的部分。由于师资与手段的局限,该要求实际落实形式比较随意,训练效果难以评估,整体上不够规范。为此,结合本研究团队开发的对汉字及篇章书写有智能评价与指导功能的“写大字”和“篇章习作”APP,在开展一定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给出了一套针对师范生的硬笔汉字书写教学方案,有望提高师范生硬笔书法教学的规范性,提升训练效率和效果。

一 传统师范生硬笔训练教学计划及教学实施情况调研

调查发现,大部分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部分,普遍强调对笔顺规则、汉字部件与结构的关系的分析,希望通过训练,使学生具有正确、工整、流利、美观地书写汉字的能力。但在落地的细节上,可能由于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限制,计划思路较乱,于是实施情况也较乱。如Z师范大学所设置的硬笔书法课程为一个学期,1学分,6次课,每次3课时,共18课时;除第一节课为导论课和最后一次为考核之外,剩余课次的具体教学内容仅为硬笔书写练习[2]。M师范大学则在大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硬笔书法课,学分为1学分,时长为16学时,教学内容和形式仅为传授楷体知识和基于字帖的练习[3]。G师范大学所设计的相关课程含34课时,教学内容包含了“三笔”,但硬笔部分只有基于传统书写工具和介质搭配的基本书写方式与训练,篇章意义上的训练没有涉及[4];在最后的考核中,教师仅依据自己的能力给出有限信息的主观评价,往往不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在书写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对师范生而言,不仅要有每个字的“写字”质量的要求,还应该有“篇章”意义上书写质量的要求。篇章即在书写介质如黑板或纸张上写一组字,如一首诗歌或一段短文,能够有整体意义上的整齐或者美。而在教学中,针对这种书写状况和书写内容的教学及评价却少之又少。综合考察的结果是:①各校课程教学内容比较随意,教学形式比较随意或单一,缺乏规范性;②学生的练习也只是在传统书写工具和介质搭配上进行,没有发现更多智能手段支持的痕迹,缺少有效的技术支持手段。此前笔者跟踪了N师范大学2015级教育学专业的书法课,发现教学较为传统。在引入团队研发的智能汉字书写评测工具后,利用工具的智能评价功能,学生可以直接得到书写指导,训练效果更佳。与此同时,可以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并增进教学效果。

二 智能评测系统功能简介

1 “写大字”APP

“写大字”是团队研发的一款用于手写汉字书写练习智能评价与指导的APP,可以在PAD或手机上运行,支持汉字笔画和结构书写训练。“写大字”软件主要针对单个汉字的工整性和正确性进行评价——正确性评价从字形规范、笔画无增减、笔顺符合规则等角度来指正,可以精准捕捉到书写的所有错误细节[5];而工整性评价从笔画规范、结构合理、大小得体等角度给出精细的评价和书写指导[6]。教师还可以通过软件相关功能进行班组管理与书写任务发布,掌握学生的书写练习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正确性、工整性智能评价和班组管理、任务发布示例

2 “篇章习作”APP

“篇章习作”是团队开发的另外一款专司篇章书写质量智能评价的APP,可以在PAD和电子白板上运行。配合“写大字”APP,构成一套完整的师范生硬笔汉字书写训练系统。篇章训练智能评价功能中设置了5个评价指标,分别为:行水平、行间距稳定性(同一行而言)、行间距均匀性(多行之间)、字间距稳定性、左对齐。在篇章练习后期,对书写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其能够进行篇章作品创作,提高篇章书写水平。该APP也提供了教学(学习)管理支持功能。

图2 篇章评价示例

三 教学方案设计思路

以N师范院校教育学专业为样本,在原来教学方案的基础上,以项目组提供的智能评测集成系统为支持手段,本研究设置了与其原课时长一致的训练计划;分别挑选了笔画、结构和篇章三个类别的训练用字集;整个试验周期内,学生一共进行了6次书写。

1 教学过程的思考与尝试思路

在笔画和结构前两部分训练中,项目组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与书法教师协商,初步进行了关于教学过程细节的规划:①依据《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7]要求选取训练用字集;②采用描红、对临和背临三种书写方式;③考虑到纸笔书写或粉笔黑板书写在学生未来的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才是真实情境,故要求学生在将传统书写工具与介质搭配和数字书写工具配合推进训练。在具体尝试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基于纸笔或者粉笔黑板的书写任务,同时配合布置基于数字化书写信息采集设备的书写任务,使学生及时获得有效的书写情况信息反馈。篇章部分挑选了一首古诗《江雪》进行书写训练,同理,教师会要求学生提前在白纸或黑板上进行传统书写练习,课上再使用篇章习作软件并在其智能指导下进行书写训练。在系统评价结果的可信性方面,团队此前的研究结果已经说明其评价结果的信度毋庸置疑,这缘于本试验所用评测系统的评测系统的评分标准与机制专门经过了严格的专家标定[8]。

2 教学尝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所针对的汉字书写训练任务是基于长期的社会经验,同时因为引入智能工具,出现了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些可以从传统经验中寻找答案,有些则需要在借鉴传统经验的基础上,略加尝试或开展严谨的科学实验来得到答案。如描红、对临、背临等书写方式是传统汉字书写中常用的且被证明是有效的,此处即全盘接受;如训练所用字集的挑选,则建立在师范生是具有丰富汉字书写经验的“成人”的基础上,而小学生需要从“识字”开始、只要考虑汉字是否为常用字、汉字结构是否典型即可。至于其它方面,如训练字数的确定、训练次数的确定、训练所需时间的长短、学生对使用数字硬件设备书写的适应速度、学生对智能系统提供的书写指导的接受态度、教师对使用智能系统辅助教学的接受态度等,均可通过尝试、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获得结论。为了使实验过程更有效率,确保实验正常进行,本研究团队派出技术人员在实验现场提供指导。在实验的过程中,由于软件系统各模块结构清晰、功能安排符合汉字书写学习者的思维习惯,学生并没有发生技术障碍;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适应了书写时长,并没有不耐烦的迹象;教师也对系统显示出敞开接受的态度,特别对系统提供的智能辅助手段可以大大降低其教学工作量并提高教学效率极为赞赏。

3 成果展示(写大字+篇章作品成果)

学生基于指定数字工具书写的作业(作品)示例如图3所示,包含笔画结构与篇章作品图。

图3 笔画结构、篇章作品图

四 教学方案建议

1 教学课时安排

结合师范生的基本技能要求,本研究给出了一个24课时的“师范生硬笔书法实践训练教学大纲”,指定了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和训练过程,供相关学校、专业参考,其课时计划安排如表1所示。各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调整。

表1 课时计划安排

*注:实际上,在24课时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增加了三次在线测试。

2 基本笔画训练要求

考虑到师范生都是成人,已经具备一定的汉字书写常识和书写基础,主要希望通过训练继续提高其书写能力。因此,无论是笔画训练还是结构训练,均是在实际字的情境中进行训练,即笔画训练着重看在整字背景上书写者所写笔画形态和笔画之间的关系、笔画与整字之间的关系;结构训练着重看学生书写整字时,其中的笔画与部件或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关系处理是否恰当,通过训练进一步把握各种类型的整字结构的处理方法。

(1)笔画训练要求

在笔画训练上,考虑到对笔画与整字的关系的把握,需要有逐步进阶的训练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建议先从笔画、独体字和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简单合体字入手,待学习者有所积累和认识,再引入结构较为复杂的合体字,如表2所示。

表2 笔画训练要求

(2)建议训练字集与课时分配

依据上述原则并结合目前的32种笔画分类[9],本研究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所列的2500个常用字中,选出了含76个汉字的基本笔画训练字集,建议分配到6课时中进行训练。

第一课时:主、卞、实、灭、卫、引、旧、叫、么、昏、代、讽、姨、离

第二课时:姐、扑、打、胺、耍、妻、氏、铭、讣、计、孕、儿、施、孔

第三课时:息、穴、子、司、幻、局、九、亢、迄、队、阳、乃、杨、奶

第四课时:与、写、夷、四、酉、国、朵、没、船、驱、互、级、育

第五课时:之、夕、各、延、还、专、凤、鼎、凹、凸、风

第六课时:忌、盈、炙、抛、猿、勇、巢、阁、鄂、圃

(3)建议训练方式

使用工具:纸笔,“写大字”APP,手机或PAD;

书写方式:纸笔+对临+背临;

书写管理:给出书写次数要求,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和得分要求相合。

3 基本结构训练

(1)结构训练基本要求

基本结构训练所选字集同样选自《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所列的2500个常用字,针对13种汉字构字结构类型选取90个字左右。这些字包含具有代表性的汉字部件与结构构字组合,按照从单一结构训练到混合结构的训练难度设置。这个部分为9课时,结构训练要求如表3所示。

表3 结构训练要求

(2)训练字集及课时分配

第七课时:村、深、仿、联、伟、搞、刚、郭、知、动(左右结构)

第八课时:街、滩、傲、假、谢(左中右)口、白、巴、米、丁(独体字)

第九课时:思、华、花、霜、想、基、冬、丝、答、泉(上下结构)

第十课时:意、害、黄、克、章(上中下)后、历、有、房(左上包围)

第十一课时:起、处、赵、爬、远(左下包围)或、可、句、岛、武(右上包围)

第十二课时:闭、问、间、网(上包围)凶、函、画、匈、齿(下包围)

第十三课时:匝、医、匠(左包围)回、因、园、团、固(全包围)

第十四课时:坐、爽、幽、巫、噩、乘、乖、果、夷、弗(镶嵌结构)

第十五课时:鹅、岭、岺、胸、菇、磨、泡、萍、潇、哎、蔼、黎(多结构混合)

(3)建议训练方式

使用工具:纸笔,“写大字”APP,手机或PAD;

书写方式:纸笔+对临+背临;

书写管理:给出书写次数要求,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和得分要求相合。

4 基本章法训练

(1)章法训练基本要求

章法训练对训练字集的特点及来源要求不是很严格,一般倾向使用完整的句子或诗文篇章,有利于提升书写者的主观体验。所选汉字尽量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所列的2500个常用字范围内,并尽可能包含更多的笔画和结构。章法训练以“篇章习作”APP提供的评价功能为依据,即关注行水平、行间距稳定性、行间距均匀性、字间距均匀性、左对齐五个方面。本部分计划为9课时,计划分为1课时篇章训练导入、5课时完成章法练习和3课时完成作品练习。

(2)建议训练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十六课时:篇章习作软件使用导入

第十七课时: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第十八课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十九课时: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第二十课时: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二十一课时:才如江湖文始伟,腹有诗书气自华

第二十二课时:《枫桥夜泊》张继

第二十三课时:《山行》杜牧

第二十四课时:《清明》杜牧

(3)建议训练方式

使用工具:纸笔,粉笔黑板,篇章习作APP,PAD或电子白板;

书写方式:基于数字设备的全屏、分栏和纸笔黑板训练相结合;

书写管理:结合具体任务,给出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求和得分要求。

5 评价活动与课程成绩建议

(1)课程评价活动

为了检验学生的书写练习效果,在三个部分教学结束后本研究进行了汉字书写测试。针对笔画和结构训练方面的测试,使用“写大字”APP进行。借鉴本团队此前的实验结论,书写测试中安排书写20~30个汉字,便可较准确地反映出书写者的汉字书写水平:过少,容易出现各种因素导致的成绩不够稳定;过长,除了空耗时间外,学生容易因疲劳感的产生而降低书写中的注意力集中程度。篇章测试使用“篇章习作”APP,以一首七律为宜。由于写字和写篇章属性有所不同,可以考虑依据各分项计分,也可以综合两者给出总成绩。特殊的评价活动(如竞赛),参与者成绩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排名,包括分项排名、总排名、质量排名、速度(达到一定水准的)排名等。

(2)课程成绩建议

最后,考核形式分为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两部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系统评价成绩、课后作业以及考勤评定,包括基于数字设备输入作品的成绩和拍照上传作业的完成情况等诸因素。

[1][7]国家教委师范司.《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试行稿)》[Z].北京:教育部,1992:1-2.

[2]蒋武.师范生“三笔字”书写现状的调查分析及改进对策——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6):202、204.

[3]唐春玉.师范生书法现状及教学改革设想——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6):89-92.

[4]裴杰.高师院校师范专业《三笔字》课程教学现状调查——以广西三所高师院校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23-126.

[5]白晓东,仇宏斌,赵胜伟,等.基于模板匹配的手写汉字笔画位置关系正确性判断方法[P].中国专利:CN104182766A,2014-12-3.

[6]姜杰,徐晖,范斯琪,等.基于特征标记的硬笔汉字书写工整性智能测评效度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6,(6):84-89.

[8]徐晖,仇宏斌,李艺,等.基于数字采集设备的汉字书写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38-43.

[9]国家语委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Z].北京:教育部,1997:1-2.

The Design of Hard-tipped Pen Calligraphy Teaching Program for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Evaluation System

MA Yu-qing SONG Chun-xiao XU Ming-yue QIU Hong-bin LI Yi

The hard-tipped pen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training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conent of basic ability teaching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Various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vigorously implemented the “three-character” class, but the results are not satisfying. Some universal problems were identified through pract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a set of intelligent evaluation integration system for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this paper firstyly drew lessons from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calligraphy. Then, a hard-tipped pen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teaching program was develop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pplication attempt. The teaching program integrates modern methods with traditional methods, expecting to greatl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hard-tipped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training for normal university students.

intelligent evaluation; normal students; hard-tipped pen Chinese writing

G40-057

A

1009—8097(2018)12—0101—07

10.3969/j.issn.1009-8097.2018.12.015

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基于数字手写设备的汉字书写自动化教学与评价技术方案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BCA160052)资助。

马雨晴,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教育信息化、文字计算,邮箱为1398406090@qq.com

2018年6月4日

编辑:小西

猜你喜欢
硬笔笔画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笔画相同 长短各异
——识记“己”“已”“巳”
有趣的一笔画
学生天地(2020年14期)2020-08-25 09:21:06
硬笔小作
找不同
一笔画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