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护理后苏醒的颅脑损伤病人心理体验质性研究

2019-01-08 04:47
循证护理 2018年12期
关键词:颅脑出院病人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病人由于丘脑、脑干等部位受损,常出现意识障碍等,其并发症较多、致残率较高[2]。呼唤护理是采用声音、光线、温度、针刺、按摩等综合信息刺激技术,作用于颅脑损伤昏迷病人,帮助病人早日恢复意识的现代护理模式[3]。现代医学认为脑具有 巨大的可塑性[4],在适宜条件下,言语呼唤可调整神经元兴奋性,重建神经功能网络,重现功能重组,达到重塑作用[5]。目前护理领域对于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呼唤护理研究已有一定发展,但研究多集中于促醒措施的具体实施方面,对于苏醒后病人情感体验未能深入阐述,故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6],对接受过呼唤护理后苏醒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深入访谈,以期为制订该类病人的后续护理方案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目的抽样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神经科住院或已康复出院的9例清醒后颅脑损伤昏迷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意识清楚,能用文字或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②昏迷期间病人接受过呼唤护理治疗;③年龄≥16岁;④清醒后1个月至半年;⑤自愿接受访谈,且受访者身体状况允许受访。排除标准:有精神心理疾病史及语言、理解能力障碍的病人。受访者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受访者基本情况

1.2 方法

1.2.1 资料收集方法

采取现象学方法研究,采用面对面、半结构式、一对一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访谈由研究者主导实施,交谈过程是访问的真实过程[7]。本次研究在访谈前首先征求病人同意,并将研究目的、方法、内容及相关事项告知病人,与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访谈地点遵循就近、方便原则,一般在病区会议室或神经科护理门诊,访谈氛围轻松、安静,访谈频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每次访谈控制在30 min~40 min。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并及时建立档案,访谈过程中按照受访先后顺序,采用字母A~I代替病人真实姓名。最终3例住院病人于下午治疗结束后在病区会议室接受访谈1次,持续时间40 min;1例住院病人按照研究者拟订的访谈提纲提供了书面材料;5例康复出院的门诊复诊病人于开诊前在神经科护理门诊室接受访谈2次,每次35 min,2次间隔时间为1个月。本研究通过专家咨询并结合医护人员平时工作经验及临床实际,确定访谈内容如下:①您能回忆这次受伤的具体情况吗?②经历此次事故后,谈谈您现在有何人生感悟?③您对目前的治疗和护理有何建议?④您对出院后生活有何打算?⑤您还有其他特别想说的吗?访谈时注意观察受访者面部表情、语气、情绪反应、肢体动作,认真听讲,避免随意插话,打断受访者思路,避免强化受访者回答过的内容。

1.2.2 资料分析方法

在访谈结束后24 h内将录音和非语言行为转化为文字,采用Colaizzi现象学七步分析法分析:①认真阅读所有访谈内容;②提取有代表性的陈述;③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编码;④对编码后观点进行汇集;⑤写出详细无遗漏的描述;⑥辨别相似观点,升华为主题;⑦研究者按照一定顺序和主题进行重构,并穿插研究者见解和反思,使最终形成的主题间有一定关联性[8-9]。将结果返回至被访者确认,尽可能使资料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10],再列举受访者具有代表性的访谈内容。

2 结果

2.1 主题1:人生感悟

2.1.1 珍惜生命

9例病人均经历昏迷期,苏醒后他们强烈表达出要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心理感受。病人F:“生命是脆弱的,天灾是不可避免的,谁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情况,不管怎样,经历此次死门关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考汽车工程学院,希望设计出一款自带车祸报警器的轿车,减少事故发生。”病人E:“人来到这世上,总会有许多不如意,也会有许多不公平,会有许多失落,也会有许多羡慕,总是活在对别人的仰视里,往往会忽略身边的幸福,(我)现在能活下来还是很好的,接下来(我会)好好配合医生做好康复,尽量让自己生活自理,否则出院后谁来照顾?”病人A是位机关干部,访谈中他流露出对生命的珍惜:“总算捡回一条老命,能活着是不幸中的大幸,我还想等我退休后周游世界呐,后续(我会)好好配合医生做好康复,争取早日出院(边说边流泪)”。

2.1.2 感恩

研究显示:感恩可减少躯体不适症状,提升个体心理复原力,成为促进个体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11]。徐怡亭等[12]认为,感恩情感是指人们对行为、事件及其结果能否满足自身需要或是否符合其价值取向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9例病人均感恩昏迷期间亲人不离不弃地照顾,希望康复后好好报答家人。病人F(拉着母亲的手):“今天您来照顾我,明天换我来照顾您,妈妈我一定会好好报答您的。”病人I:“我是开服装店的,有一个3岁女儿,平时女儿一直由婆婆带,昏迷28 d醒来,守在床边的是婆婆,第一时间想感谢婆婆,她是我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以后不能跟她斤斤计较,要好好待她(说完眼泪打湿眼眶)。”病人G(看着老婆,泪流满面):“老婆,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包容,能容忍我的火药脾气,好吃懒做的习惯,等我好后找份工作来养你。”病人B:“感恩医生和护士高超的医术和救死扶伤的精神,使我因祸得福”。

2.1.3 创伤后成长

经历此次创伤事件后,9例病人均获得一定程度的创伤后成长。病人C:“(以前常常因为)上班来不及了,横穿马路,以后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对别人负责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病人D:“我在搬货时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以后一定要克服毛毛糙糙的毛病,家里收入都靠我做点生意来维持,自己要是垮了,家人咋办(声音突然哽咽)?”病人H:“经过此次事件后,以后上班不开电动车,骑自行车上班,既环保又利于身体健康(边说边斜视她老公一下)”。

2.2 主题2:心理压力增大

2.2.1 对疾病预后的担忧

2.2.1.1 因对疾病相关知识认识不足而存在担忧

8例病人表示对颅脑损伤相关知识不了解,5例病人对自己恢复程度及是否存在后遗症表示担忧;部分病人因对饮食注意事项不了解表示担忧。病人B:“我脸上有伤口,不知道饮食方面有没有忌口?人家说伤口愈合期间不能吃酱油,否则瘢痕处会有色素沉着。” 病人E:“6个月后做颅骨修补术,手术前我应该注意些什么?”病人A:“我的手脚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到跟以前一样?”

2.2.1.2 担心康复治疗的延续性得不到保证

病人E:“我还年轻,我想出院后自己做康复锻炼,现在康复师每天给我进行2次康复锻炼,希望出院前他能将手法按摩教给我家属。”病人A:“我想买个理疗仪,网上机器很多,不知道效果如何,希望您(护士)能帮我介绍一个。”病人I:“我想知道病情稳定后能否住进贵院康复科进一步做康复治疗?”

2.2.1.3 担心存在并发症

4例存在躯体功能活动障碍,需长期卧床、坐轮椅的病人担心出现并发症使病情加重。病人H:“我昨天晚上受凉了,现有点咳嗽,嗓子很痛,体温有点高,会不会得肺炎了?”病人G:“我听说胖的人容易得压疮,我现在右侧肢体瘫痪,不能自主翻身,老婆一个人翻不动,医院里可以请护工帮忙,但回去咋办?” 病人E:“今天早晨我嘴角突然抽动了好几下,躺平后不抽了,是不是发生什么并发症了?需不需要做什么检查?”

2.2.2 对工作、生活的担忧

2.2.2.1 对工作的担忧

3例病人因疾病影响,较长时间离开岗位,从而产生无法胜任工作的担忧。病人C:“我是服装厂仓库保管员,如果换了别的岗位自己也不知道能否适应?”

2.2.2.2 对生活依赖的担忧

4例病人因肢体活动受限,日常生活不能独立完成,需家人照顾,造成病人心理负担增重。病人E:“本来经济就不宽裕,这次车祸后又将父母的积蓄用完了,现在还得留下一个人来照顾我,我一个男人脸面何在?”

2.3 主题3:寻求社会支持

2.3.1 社会尊重

9例病人中有3例偏瘫,1例全瘫,1例门牙脱落,2例额头、脸部受伤导致面部瘢痕。7例病人均表示希望回归社会后,能得到大家尊重。病人I:“万一我需要在轮椅上度过余生,我希望社会不要歧视我,能多支持我的服装店,我还要靠它来维持生计”。

2.3.2 经济支持

颅脑损伤病人的功能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给病人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访谈中6例病人提出经济压力较大。病人E:“以前三天打鱼,二天晒网,未好好工作,现在6个月后还要做颅骨修补,这钱不知咋办,这次住院已经花费父母很多钱,希望医院少用点自费药,尽量多报一点(住院费用)。”病人G:“我有一个儿子,今年刚买新房子,我去年因为跟单位领导吵架不干了,现在又出车祸,靠老婆一个人干活,她也老了,这病又要花钱,不知咋办时,居委会领导组织了捐款,要不是有他们帮助,我就自动出院了,感谢政府、感谢社会,社会上还是好人多”。

2.3.3 社区卫生服务支持

5例病人居住在医院周边,出院随访比较方便,其他4例病人住址离医院较远,行动又不方便,希望出院后到社区复诊。病人A:“肢体活动受限,出院后复诊困难,希望医院与社区联动,方便病人就医”。

3 讨论

对9例苏醒后颅脑损伤昏迷病人进行访谈,发现病人心理体验主要表现在病人对生命价值认同、对健康状况存在期望、担忧工作生活改变、希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情绪体验可进一步归纳为2种类型:积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体验。

3.1 积极情绪体验

本研究显示:病人清醒后对创伤事件产生的身体变化能坦然接受,并表达出要珍惜生命,珍惜当下的心理感受。访谈过程中,大部分受访者情绪积极,一方面流露出对家人在昏迷期间不离不弃照顾的感激,希望康复后予以报答,另一方面也对医护人员高超的医术心存感激。本研究中,80%~90%的病人渴望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机体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等信息,说明病人对自身康复持积极态度。护理人员应制订个性化健康宣教计划,借助多种方式(视频、讲座、报纸、宣传册、微信等),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病人宣教;可通过组建包括医师、护士、康复师、病人在内的健康教育微信群,专职护士负责定期在群内下发健康教育信息及康复指导视频,提高病人疾病知识认知度,增强病人对疾病康复的信心及自我效能感。

3.2 消极情绪体验

颅脑损伤病人往往存在肢体活动受限,工作及日常生活不能独立完成,给家人造成沉重的经济及生活负担,容易导致病人自我精神压力过大。尤其是女性病人较为敏感,负性情绪重于男性病人。护理人员应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条件下,通过心理问卷测评结合病人及其家属访谈,了解病人心理状况,及时发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尽早给予心理辅导干预,以消除病人不良的心理情绪[13];可引导病人阅读娱乐性较强的书籍,观看相对轻松的电视节目,帮助病人缓解不良情绪;鼓励病人适当宣泄负性情绪,如指导病人有意识进行深呼吸,每日2次,每次10 min,或借助音乐疗法释放不良情绪;要多与病人交流,指导家属多关心和鼓励病人,让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定期组织病友交流会,增加病人间相互支持。颅脑损伤病人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医生与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方案制订过程中应适当考虑病人经济能力,必要时可利用微信平台发起捐款或借助社会力量为病人提供经济支持;加强与社区合作,建立医疗病例档案以便于社区医务人员调取,及时进行个性化康复指导,满足病人出院后就近就医需求。

4 建议

4.1 开设多元化延续护理模式

根据本次访谈出现的问题制订表格式延续护理工作框架,通过医院—社区—家庭联合服务的工作模式,做好病人出院后复查及随访工作,医生负责医疗宣教及建议,护士负责护理宣教及指导,其间做好相关记录,丰富延续护理工作框架内容,满足颅脑损伤病人的延续性护理需求。

4.2 开设心理咨询门诊

建议开设心理咨询门诊,当病人消极情绪严重且护理门诊无法通过相关诊疗及护理宣教顺利排解时,建议病人进行相关心理咨询,及时消除不良情绪。

5 小结

对9例接受过呼唤护理后苏醒的颅脑损伤病人进行访谈,结果显示:病人心理体验包括人生感悟、心理压力增大、寻求社会支持;情绪体验包括积极情绪体验、消极情绪体验。建议构建多元化延续护理模式、构建心理咨询门诊提高病人延续性护理服务质量,减轻病人压力,促进病人康复。

猜你喜欢
颅脑出院病人
谁是病人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病人膏育
67例颅脑疾病神经介入的诊断及治疗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延伸护理在出院糖尿病患者中的实践研究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