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的研究进展

2019-01-08 17:13:47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心率心肌梗死依从性

李 毅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心脏供血供氧不足引起的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据统计,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病例大约50万例,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疾病[1]。急性心肌梗死除了常规治疗外,临床护理工作不可忽视。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是基于心脏病学和现代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发展而来,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综合康复护理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及运用,是促进心脏康复的重要措施。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在我国起步较晚,为促进其在临床中推广,现对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进行综述。

1.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理论基础

心脏康复运动是由美国1995年提出的理论,根据其颁布的《临床实践指导心脏康复》标准,心脏康复包括了医学评价、处方运动、心脏危险因素矫正、教育、行为干预等多方面的长期程序。简而言之,是结合患者心理特点、疾病特点,充分利用运动方式帮助患者控制心脏症状,稳定、逆转动脉硬化过程,改善患者的预后。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是以防治为主,预防病情加重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工作中,实施者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运动,改善患者的心脏康复发展。

2.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的实施对象

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的实施对象要求无心脏合并症,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心脏破裂、心源性休克等患者不宜实施,存在心脏合并症的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也可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除此以外,一些合并心外疾病的患者也不宜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包括严重贫血、肺气肿、精神疾病、肺栓塞、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存在合并心外疾病的患者应在控制病情稳定后再结合具体情况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2,3]。当前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主要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保守治疗者、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患者等。临床研究认为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用于左室射血分数>30%的患者中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对左室射血分数<30%的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效果欠佳,甚至造成患者病情加重[4,5]。

3.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的实施措施

3.1 运动监测 一些患者虽然病情稳定,但在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后,出现血氧饱和度过低、呼吸频率异常、胸闷等异常现象,若继续运动则可能起到反作用。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护理中,需监测患者运动时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运动过程中,连接心电监测系统,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运动心率、静息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若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应立即停止:①呼吸>30次/min;②血氧饱和度<95%;③运动心率比静息心率高出20次/min或心率>110次/min;④运动血压比静息血压上升≥30mmHg或降低≥10mmHg;⑤心电图ST段下移或上移0.2mV以上;⑥运动结束6~8min心率、呼吸不能恢复至运动前水平。⑦伴胸闷、胸痛、心悸、气短症状;⑧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一旦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则立即停止运动,及时通知医师,重新制定活动计划。

3.2 康复运动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①监护室阶段:此阶段采取低强度运动,运动过程中维持运动心率比静息心率增加幅度20次/min以内,ST段无明显变化。②普通病房阶段:运动强度适当增加,但仍需维持运动心率比静息心率高出20次/min以内,运动强度随着患者恢复程度逐渐增加。③出院前阶段:此阶段患者即将回归家庭、社会,参与一定的体力劳动、活动,此时需进一步增强运动强度。整个运动阶段实施时间为2周左右。运动内容:①低强度运动:上午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分开,分别做抬高、放松动作,直腿抬高30°后放松,双臂同时抬高后放松,抬高时深吸气,放松时缓慢呼气,整个动作完成视为1组,共做5组;下午患者于床旁维持坐位5min/次,再维持站位5min/次,每天各做1次。②中强度运动:指导患者上午于床旁站立5min,下午在床旁行走5min。③较高强度运动:患者在床旁行走10min/次,每天2次。④高强度运动:指导患者在病房内活动,每次10min,每天2次。

3.3 其他护理 ①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依从性与其情绪密切相关,患者有紧张、不愉快、抑郁、担忧等消极情绪时,心脏康复依从性差,完成率降低[6,7]。同时,患者早期心脏康复依从性也与患者康复信念密切相关,患者康复信念越强,则依从性越好。因此,在实施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还要关注其心理健康,实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参与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依从性[8,9]。②社会支持护理:患者的生活背景、文化程度、职业等与患者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条件差、社会地位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弱势群体患者在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参与率与完成率相对较低[4]。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中,护理人员要注意关注弱势群体,加强社会支持护理,提高患者参与率、完成率。③健康宣教:由于患者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康复知识了解较少,影响到其参与率、依从率和完成率。据研究[10,11]显示27%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清楚心脏康复内容,61%左右的患者仅了解一些心脏康复知识。患者对早期心脏康复运动的了解不够,降低其依从性。因此,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宣教仍任重道远。

4.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的效果

4.1 改善心功能 蔡泽坤等[12]按照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康复组接受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经护理12周后,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纵向、径向、周向及面积应变值,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康复组整体纵向应变、整体圆周应变、整体径向应变、整体面积应变、左室射血分数较护理前明显增加,且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认为早期心脏康复运动程序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心脏收缩功能。相关研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实施心脏运动康复,结果显示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比护理前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进行康复指导及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患者[13,14]。

4.2 缩短住院时间 袁萍等[15]对观察组60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运动训练护理,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标准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住院时间(8.4±4.5)天明显少于对照组(11.5±6.4)天。另有研究显示对康复组43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43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康复组住院时间(8.05±0.78)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0.12±0.66)天,可见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4.3 改善患者精神心理状态 许红等[16]对观察组25例急性心肌梗死青年患者实施早期心脏康复程序进行护理,对对照组25例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方法,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47.43±3.71)分与抑郁评分(46.24±4.19)分低于对照组的(52.62±4.08)分与(52.35±4.43)分。另有研究对观察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早期实施系统心脏康复护理,对对照组35例患者实施常规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35.83±6.24)分低于对照组的(66.34±5.87)分,表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5.小结与展望

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涉及心脏病学和现代康复医学,虽然引入国内临床时间较短,但显示了诸多优势,显著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对促进患者身心康复产生积极作用[17~20]。但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在我国推广程度仍不足,早期心脏康复程序、康复量化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今后仍需继续进行加强研究,另外应重视加强患者对早期心脏康复运动项目的了解及医护人员对早期心脏康复运动护理的认识。

猜你喜欢
心率心肌梗死依从性
心率多少才健康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10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