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慢性病患者赋能研究现状

2019-01-08 17:13:47吴善玉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结果显示慢性病效能

林 鑫 吴善玉

慢性病已成为当前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卫生部门公示的数据显示[1],我国70%以上的老年人有1种或多种慢性病,而且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2]。研究表明[3],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对于疾病的控制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赋能干预可有效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4]。有研究显示[5],此类患者可以通过赋能加强自身健康的能力并提升其对生活的满意度。本文旨在通过回顾赋能在慢性病患者中的研究现状从而促进赋能在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以期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措施提供参考。

1.赋能的概述

20世纪70年代巴西教育家Paulo Freire提出了赋能(empowerment)这一概念并应用于教育、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被应用于健康领域[6]。赋能从不同的领域和角度有不同的解释,Paulo Freire[7]最初将赋能定义为“一个中立的教育过程,它不仅促进现代人融入逻辑系统并与之融合,还是人们应对现实并思考如何将外界信息转化到他们自己世界的方法”。同时Freire提出赋能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当教育者的目的是通过赋能增加他人批判性思考和中立行为能力时,赋能是一个过程;当教育者的目的是运用某些方式提高他人的自我效能时,赋能是一个结果。从生命发展的角度[9],赋能作为结果的概念更偏向于一个持续性的目标,而不是一个节点[8]。医学治疗要侧重于使人的力量最大化,弱点最小化,而不是只关注于改变患者行为的干预措施,其实患者自身就是最好的资源和措施,通过教育能够拥有很强的提升自我的能力,而赋能的核心目标就是激发患者自身最大潜能。赋能理论[10]是通过个人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互动,促进老年人有目的地参与实现健康的目标从而达到健康安适的结局。张姮等人[11]采取扎根理论方法对华东地区上海、南京和蚌埠三座城市的4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并在Shearer赋能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浓厚的家庭观念在个体方面添加了亲情这一影响因素,构建出符合中国文化的赋能理论,但还未有研究者根据此框架进行相关实验研究。

2.慢性赋能的测评工具—慢性病赋能量表

我国研究者孙一勤、姜安丽[12]依照测评功能将国内外常用的慢性病赋能量表进行分类总结,共有3大类18个量表,其中赋能知觉量表根据使用对象和环境不同分为特异性疾病的赋能量表和特定环境赋能量表。赋能过程评价量表包括赋能谈话实践量表、患者赋能知觉量表、糖尿病赋能过程量表、护士赋能患者行为患者知觉量表;赋能后行为评价量表包括有健康生活方式量表、个人控制问卷。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慢性病赋能量表进行补充,我国研究者李璇[13]采用Brislin翻译模型将慢性病赋能量表(LTCES)进行汉化修订,并对273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汉化修订版的慢性病赋能量表信效度良好,极大程度补充了我国社区中老年慢性病患者赋能评定量表的空白。

3.慢性病患者赋能的研究进展

我国对于赋能研究起步较晚,国外已将赋能列为慢性病管理中的核心策略[14]。目前,赋能在我国慢性病患者领域的研究多为基于赋能理论的赋能教育护理干预研究,也有部分研究用现状调查方法对赋能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进行分析。

3.1 慢性病患者赋能的影响因素 刘慧等人[15]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对广州某社区的17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赋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赋能水平在“自我管理”维度的得分率最低,提示在社区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日常生活、运动、药物、饮食等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能动性相对不足,而对赋能有独立影响的方面有病程、自我效能、主观客观以及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等方面。李璇、周宏珍[16]等人采用便利抽样法对104例社区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赋能及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及赋能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呈正相关的有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与赋能总分及各个维度,其中“知识获取与理解”维度和“自我认知”维度得分最高,在赋能对慢性病影响方面的结论与刘慧等人一致。

3.2 基于赋能理论的慢性病患者赋能教育

3.2.1 赋能教育的概述:赋能教育是以赋能思想为基础的一种理念,用于引导教育者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健康结局。美国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标准明确指出将赋能教育作为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模式[17]。

3.2.2 赋能教育干预的步骤:2005年Anderson和Funnell[17]提出赋能教育的5个基本步骤:①明确问题:在指导开始前,先查阅病例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对患者的需求进行初步的评估;②表达感情:明确问题后,引导患者抒发情绪,倾听患者描述身体状况,由此协助患者探求问题本质,通过提出与患者相对应的问题使患者自我反省,逐渐唤醒与激发患者对于自我管理的责任和信心;③设立目标:根据患者现存的问题,通过谈话的方式引导患者自己制定相应目标;④制定计划:由患者自己制定计划,在尊重患者个人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通过鼓励等措施帮助患者完成计划实现目标;⑤效果评估: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得到效果评估,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患者也在回顾自我经历、总结自我不足。

3.2.3 赋能教育干预现状:靳英辉[18]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5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赋能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并在第1周对所有参与实验的住院患者进行2次糖尿病知识讲座并按照赋能教育步骤对赋能教育组进行5次的赋能教育,传统教育组常规教育。研究者对所有患者出院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随访。结果显示,赋能教育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均明显降低而且自我效能得分及自测血糖率提高。杨新丽[19]运用相同的试验方法对10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赋能教育干预,结果显示赋能教育组患者的体重、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下降而且患者的自我管理和生命质量均有明显提高。2013年陈妍妍[20]采用文献回顾法对糖尿病患者赋能教育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最终纳入606例研究对象,6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2个研究的Jadad量表评分≥3分,为高质量研究;赋能教育组患者的饮食、运动、自测血糖率、自我效能得分均显著升高,但是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胆固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刘玲玲等人[21]根据不同延续性健康教育干预措施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每月2次常规出院指导(健康知识教育、血糖检测、饮食及运动指导、足部护理及用药指导等),研究组患者出院后给予3个月的赋能教育护理干预。结果显示,研究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卢圣爱[22]等人对132例初诊为骨性膝关节炎患者进行4~5周的赋能教育,结果显示赋能教育后患者主动改变了对疾病的态度及行为习惯,导致体重、膝关节活动度、步行距离的统计分析结果均有改善。郑小琴等人[23]将60例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教育组和赋能教育组,结果显示赋能教育组的生活质量及自我效能得分明显高于常规教育组。

4.慢性病赋能研究的展望

我国赋能发展尚不成熟,针对赋能工具的汉化及研究,要通过多中心协作研究来提高结果的说服力,并且慢性病赋能影响因素分析方面有待丰富;在赋能教育研究方面,我国大多数研究进行时间较短,而且没有进行长期的跟踪随访,因此不能全面评价赋能在慢性病中应用的长期效果。研究者应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基础之上丰富赋能这一领域,使赋能在我国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可以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结果显示慢性病效能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今日农业(2020年22期)2020-12-14 16:45:58
癌症只是慢性病
最严象牙禁售令
中国报道(2018年2期)2018-04-20 04:12:46
居民慢性病患病率十年增一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新闻眼
金融博览(2016年7期)2016-08-16 18:44:41
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大熊猫保护取得新成效
绿色中国(2016年1期)2016-06-05 09: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