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2009年6月,本刊创刊。彼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刚实施2年,合作事业方兴未艾,有成长也有烦恼,急需舆论的宣传和引导,期刊的诞生可谓恰逢其时。不觉地,3000多个日子过去了,看着书架上整齐排列的期刊,其间的点点滴滴,如涟漪般在脑海中泛起。
虽然合作社诞生已近200年,但在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很多地方还得“摸着石头过河”。鉴于此,期刊开设了政策传真、基层观察、合作社风采等栏目,讲解政策规范,介绍好经验、好做法。同时,紧跟发展动态,围绕规范建设、信用合作、土地入股、联合合作等重点、难点、热点,深入聚焦分析。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修订为例,修订通过前,本刊先后刊登了21篇关于修法的文章,早在2010年就提出应“适当扩大法律调整范围”“加入合作社之间联合和合作的内容”等;修订通过后,又与全国人大法工委合作,开设“普法园地”栏目,帮助读者知法、学法、用法。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我们顺势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目前粉丝超10万,让合作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春风化雨润无声,理事长们亲切地称期刊为精神食粮,辅导员们称之为良师益友。“在指导合作社的过程中,自己弄不懂的,总是拿期刊翻着看一看,就有了明了的感觉。”一位辅导员这样说。
10年来,期刊与读者结下了鱼水情谊,合作春晖遍四方。江苏响水兴旺小杂粮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理事长2009年来京参加了期刊发刊式和培训,回去后就着手规范化建设,向成员实施盈余返还,他的爱人很不理解,说你去了趟北京,怎么学会花钱了!事实证明,他的做法赢得了成员信任,合作社走上发展快车道,被评为600家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之一。还有北京益农缘生态养殖合作社,2008年成立后,由于产品没特色、缺市场,运行很艰难。2009年冬,合作社理事长第一次接触到期刊,鼓起勇气向我们倾诉了面临的困境。于是,编辑部派出人员,进山沟、跑农户、看果园,帮助她探索出一条绿色循环发展路子。她感慨地说,期刊是我们的“娘家人”啊!2018年12月,理事长代表们授予了我们“合作社之家”牌匾,这是对期刊最好的褒奖!
10年来,期刊的成长离不开各界的大力支持,也凝聚了同事们的辛勤汗水。为了向读者奉献更多精品文章,我们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每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们都要采访合作社领域的代表委员,其中2018年,我们硬是见缝插针采访了34位代表委员,有时晚上10点还在宾馆的楼道里等候。有庙堂之高,也有江湖之远,我们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深入基层“抓活鱼”的精神,进村入社,谈合作话桑麻,相继开展“送教入千社”“期刊公益服务行”等活动,10年来足迹遍布31个省份2000多家合作社,采写出一篇篇“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文章。“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正因为大家的汗水浸透,才有了期刊的翰墨书香。
一位读者曾寄来一首诗,诗中写到“合作社是棵常青藤,成员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10年来,我们亲眼见证了合作社之“藤”伸展壮大,结出越来越多又大又甜的“瓜”。往昔已展千重锦,今朝更进百尺竿。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不忘初心,绘好合作工笔画,讲好合作新故事,筑牢“合作社之家”的根与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