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下农业信息管理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2019-01-08 22:51宋瑞莉
农业经济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民信息化农业

◎宋瑞莉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也朝着链条化、经济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给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也提供了良好契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化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现状

(一)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信息化建设滞后

我国拥有九亿农民,农民是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群体,但我国农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很难接受新的信息技术,对农业科技的学习和适应能力差,农民成为“三农”问题中最棘手的难题。在改革开放浪潮的推动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飞跃式的进步和成就,“粮食自给率”显著提高,为实现农业经济水平的稳步提高和持续性发展,我国在八十年代末提出了“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将我国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进行技术革新,达到粮食自给要求,同时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发展,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可持续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现代化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发展,为进行现代化的农业经济建设,实现信息化管理势不可挡,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管理还存很大的问题。

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和普及程度远不及的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多倾向涌入城市从事工业、服务业的趋势成为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一大阻碍,新生代农民工对信息化的接受程度高、学习能力强都是他们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势。然而现阶段作为农业经济管理者的农民,大多都是文化素质较低、信息化意识淡薄的农民,不了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和管理所蕴含的优点,还局限于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经济运作模式。农民不能从根本上了解信息化给农业经济管理带来的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生产要素信息化过程中,不能及时请教专业人员有效地解决在农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信息技术上的难题,致使农业经济管理发展遭遇瓶颈。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晚,科技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较低,所以受到自身农业信息技术水平的约束,不能有力地推动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向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方向转型。

1.生产要素信息化技术不够成熟

农业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阳光、温度、水质、土壤、无机盐等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生长元素,这些生产要素作为进行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要素,需要我们进行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的控制。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就是将这些要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精确计算和管理,进而能够精细调控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地制宜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生产要素的作用,通过控制光照的时间、水质的矿物含量、土壤的肥沃程度、无机盐的使用量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我国对农业生产要素信息化技术研发程度不足,因而还不能达到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科学精确的农业管理,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对农作物的生长环境进行良好的控制。

2.农业市场信息化技术体系不完善

农业市场信息化是指通过对市场信息的整合,有效对接农产品的供给和销售,实现农业经济市场的信息共享从而加快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我国服务业的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发展相比较之下还很落后,农产品贸易市场信息不对等,农业经济管理和市场经济结构失调等问题亟待解决。

3.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体系不健全

农民群体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不高,他们所知悉的农业生产管理知识和办法还局限于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中的人力耕种和管理阶段,对现代科学技术大多不熟悉,这也与我国当前农业科技教育信息体系不健全有关,没有完善的农业科技信息教育平台,信息技术教育体系更新慢,信息传播具有滞后性。

(三)农业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

1.传统农业的信息化基础设备匮乏

虽然目前我国信息网络的覆盖面已经相当广泛,但依旧有很多县级以下的农村地区的网络普及不完善,缺乏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由此导致农民获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的成本增加,造成其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管理的困扰。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够健全主要是因为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不够和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作为农业信息的载体,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影响了农民进行农业经济管理的方式和获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的渠道。我国传统农业的技术应用落后于世界水平的现代农业,传统的农业主要是通过人力加上传统农具进行耕种,由于缺少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传统农业模式不仅人力消耗大且效益低下,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

2.农村地区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缺失

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平台的不健全,农民群众没有学习先进农业生产管理信息技术的平台也是他们信息技术接受程度不高的重要因素,农民无法系统学习从事生产经营管理的信息技术知识加之没有强烈的自身学习意愿,没有信息平台将农业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整合,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因而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不能打开新局面,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

(四)政府部门的投资和支持力度不够

1.农业的财政投资比重小

政府部门的投资主要体现在物质投资和人力投资两大方面,物质投资即对农业经济管理的资金支持,在财政制度上给予农业经济管理以政策支持。而目前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收益周期相较其他产业长而且本身资本积累速度慢,故其投资收益效果不显著,相较其他产业更不易得到政府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三大产业比重不协调,投资收益分配不均导致农业经济发展处于劣势,在相同基础水平下,吸引投资的竞争力低下。

2.缺少政府的政策扶持

政府的人力投资具体表现在向农业经济管理领域直接或间接输送信息专业化人才,在现阶段农业经济管理的工作和生活条件都不理想的情况下,政府不能及时颁发相应的奖励机制来鼓励农业信息专业化人才向农业经济管理领域流动,加之其他产业的待遇日趋优厚,人才吸纳日渐艰难,另外缺少定向培养专业化人才支持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导致农业信息化人才流失,造成农业和二、三产业人才分配失调,农业经济管理发展乏力。

二、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完善建议

十三五指出要进行农业现代化的改革,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经济管理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信息技术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要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的体系构架,不断完善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

(一)加强农经管理队伍建设

农业经济管理队伍主要由直接进行农业生产管理的农民和指导农业信息管理的专业化人才组成,要加强农业经济管理队伍的建设就要从这两大组成人群入手。

1.农经管理队伍中农民群众的建设

对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农民,一方面要避免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员流失,新生代农民工比老一代农民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更加灵活,其学习先进信息技术的能力和文化素质水平都优于过去传统农业经济的劳动者,保证为农业经济管理注入新鲜力量,增加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农业的比重,进一步倡导新生代农民工的向第一产业的回流。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新生代农民工涌入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领域,为其制定住房和工作的优惠政策来减少人员流失,优化农业信息技术管理的工作环境,给予回流农民住房补贴和福利等,以此减少农民流失。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所有信息化建设人员的培训,政府农业管理的工作人员也需要接受教育,同农民群体一同学习掌握有关的信息技术,提高其综合素质,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切实解决农民生产管理中遇到的困境。通过定期进行免费培训和政策宣传,加强他们信息化建设意识,使之积极投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中去。

2.农经管理队伍中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建设

对于发挥指导和宣传作用的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要利用相关政策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同时改善人们对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工作人员的认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引进现代化人才。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工作奖励机制,农业企业可以与高新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或者教育机构签订人才输送合同,通过对其在校期间提供奖学金和毕业后提供就业岗位,更加广泛的收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人才,从根本上缓解人才稀缺问题。当地政府可以通过出台一系列的政策规章,加大对人才引进制度的投资,完善“大学生村官”提拔机制,以此激励优秀信息人才向农村地区转移,进而打造信息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尖端人才队伍。

(二)农业管理信息技术的创新

1.农业生产要素和市场信息化两方面的信息技术创新

科技进步才能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想要有力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进步,就需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从农业信息化的两个角度入手。第一,从农业生产要素方面,加强研发力度,如通过信息技术研发生物工程的仿生科技进行农业上病虫害的治理,科学环保地消灭虫害,可以降低农药的使用率,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品质。还可以通过对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的科技研发,研究先进的调控大棚生产因素设备,对大棚内的温度、光照时间、光照强度、水分补给等情况进行信息化处理计算来精准控制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对农作物的种植进行批量管理。第二,农业市场信息化方面,也可以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产品的销售领域等,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立创新创业平台,为农民提供集农业生产管理学习、农产品销售市场渠道、农业贸易网络维权等信息,将信息化处理技术同农业生产管理和销售市场有机结合起来。

2.政府和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基本原则

这些创新的信息技术工作需要政府和相关企业的支持,就政府而言,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应当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从农民群众切实利益角度出发,在制度上给予信息技术开发以制度保障,统筹规划城乡二元信息网络建设,从根本上保证农业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开发工作的实践与创新,为农业信息技术管理工作进一发展打好基石。其次,对待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辩证的吸收传承传统农业管理的优点,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信息技术。另外,就相关农业企业而言,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的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技术逐步成为关键核心竞争力,相关企业应大量吸纳信息技术人才,制定明确的农业科技目标,学习先进信息技术来研发更优良的农作物品种,提高自身农产品的市场份额。

(三)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

国家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的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对农业信息教育平台的建设,建立农业科技教育服务系统,实现全面的农业科技教育信息化。

首要任务就是普及我国县级以下农村地区的网络,通过互联网建立第三方官方网站平台,全面整合当下农业种植、灌溉、加工、销售的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第一手农业生产管理信息资料和政策指导,实现农业信息资源共享,加快信息流通速度。其次,专业人员对信息数据的采集和加工直接关系农业经济管理信息的准确度和可信度,因此要对信息平台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强工作监督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进而确保农业相关部门和农业经济管理队伍能够及时获取专业有效的经济管理知识和技能。再次,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对中小县城及以下行政区域给予适当设备购买补贴,降低农民使用网络的成本。确保农民能够通过计算机等网络设备接触农业信息管理平台,学习相关政策和必备农业生产管理知识。

(四)政府应发挥职能作用,加强政策引导和多方财力支持

农业信息化是一个涉猎多个部门、行业、区域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要政府来统筹兼顾制定并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在人才引进问题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农业岗位的职业地位和薪资待遇和福利等,以此调整优化三大产业之间的人才分布结构。

从目前来看,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之所以乏力,国家农业财政压力大是首要原因之一,农业虽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我国每年用于农业科技的投资不足GDP的1%,这个数字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单纯地靠政府渠道获得财力支持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飞速发展的农业经济,因而政府需要融合社会上的多方力量,广泛吸收企业基金,进行招商引资,将投资用于人才培养、农民培训以及农业信息化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

三、总结

十三五提出要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模式向现代化转变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扶持,也需要社会企业和农业相关人员的身体力行。只有将信息技术同农业经济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谋求新的生机。提高我国农民的科学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和管理技巧,紧跟社会发展的潮流,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才不会落伍,我国农业经济才能得到长足的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农民信息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