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硬任务 用力补短板
——太仓市城厢镇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019-01-08 22:01吴海萍倪一飞
上海农村经济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村民农村

■ 吴海萍 倪一飞

江苏省太仓市城厢镇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对照“中央一号文件”硬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定位,用力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

一、城厢镇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尤其是随着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的深入。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但农村的公共服务仍然不充分、不完善,“短板”效应明显,业已成为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瓶颈。为努力补齐这一短板,城厢镇着力在以下五个方面展开工作,不断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取得了实在的成效。

(一)以公共服务现代化推动产业兴旺

城厢镇突破瓶颈制约,推动乡村农业生产粗放式、碎片化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转型。一是现代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实现了土地流转、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合作农场集体经营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四个全覆盖。二是形成了东林村生态循环农业和电站村休闲农业两大特色产业。三是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有新突破,抱团发展达到了新高度。该镇已建有东林联发合作社和欣农联发合作社两个抱团发展载体。为进一步扶持村级经济“长强长壮”,2018年该镇将中欧先进产业园项目的49%股份转让给各村,预计项目建成后,各村年收益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130多万元。四是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互联网+公共服务,引进专业人才,打造一村一品的电子商务平台,使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可能。试点村电站村依托农旅融合发展来做大做强林果产业,整合生态、人文等资源,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之路。

(二)以公共服务生态化落实生态宜居

一是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三集中、三置换”成效明显,70%以上农民集中入住新型小区、95%以上企业入驻工业小区、97%以上农地集约经营。北部金仓湖片区形成了产业强、环境美、农民富的田园乡村样板。南部独溇小海区域湿地功能日趋显现,城西西庐片区特色田园(花卉)乡村正在形成。

二是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厢镇深入开展“263专项行动”,全面落实“331”行动,结合河长制改革以及拆违工作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目前,实现了人居大棚、畜禽养殖清除清退全覆盖、农村道路河道绿化管理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分类;落实“河长制”改革工作,“一河一策”“一河一档”任务全面落实,疏浚整治北漳泾河等12条河道;结合“331”行动,共排查群租房、“三合一”场所消防隐患26337处,整改4713起,拆除违章建筑232处,共计4万多平方米。

三是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高质量推动太丰1个点、永丰2个点、万丰7个点累计10个点三星级康居乡村建设,并在2018年12月份全部通过苏州验收。高标准推进永丰村和太丰社区两个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加快形成特色生态和特色产业。健全村容村貌长效管护机制,完成沪通铁路沿线220多户农居片区田容田貌、路容路貌、河容河貌、宅容宅貌整治提档,以示范引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城厢镇遍地开花。

(三)以公共服务均衡化助力乡风文明

城厢镇从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出发,一是构建乡贤文化。将本地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道德模范、优秀基层干部等纳入现代乡贤范畴,组建“乡贤议事厅”。目前,该镇8个村都挂牌设立了“乡贤议事厅”,逐步形成了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智囊团”,助推村级经济发展创业致富的“导师团”,协调邻里纠纷的“老娘舅”,扶贫济困的慈善公益“志愿队”等服务品牌。

二是制定村规民约。近年来,城厢镇大多数村陆续建立了自己的村规民约,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已成常态。东林村针对刚入住集中安置小区东林佳苑时的“脏乱差”,村两委召集党员召开议事会议,走访村民征集意见,制定“十不规范”。每季度进行考核,并通过评选文明户的方式,弘扬先进村户,彰显文明风采。胜泾村为改变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减轻“人情消费”给村民带来的巨大负担。村里红白会所出台规定,按照一桌两餐850元的标准统一安排。如今,村里喜事新办、务实节俭等文明新风逐渐树立起来。

三是丰富文体活动。一抓阵地,该镇文化活动广场面积达1万平方米,6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建设均达标,在集中安置小区电站花苑内,100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服务中心经过改建,在二楼开设了老年活动室、书画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室,可以满足村民多种文化生活需求。二抓队伍。以组建各类群体协会为抓手,依托全镇43支业余文体团队,2017年全镇举办各类活动398次,公映电影160场次。三抓活动。围绕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在万丰村,新建的睦邻驿站、湿地公园为村民提供了文艺活动的场地,两名文艺爱好者牵头组建了文艺团队。电站村依托生态优势和日益提升的知名度,办起了梦幻灯光节、生态旅游文化节、“童玩节”等各种文化节。永丰村依据文化资源、乡土风情和民俗特点,举办独溇小海田园文化节,在800亩水杉林中打造了富有创意性的“树林里面的故事”。

(四)以公共服务多元化促进治理有效

城厢镇积极打造农村“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平台,同时通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来完善乡村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奠定坚强基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整充实、配齐配强村(社区)党组班子。针对相对薄弱村,选派第一书记,如该镇新农村,选派镇纪委书记作为村第一书记,强化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对农村工作的监督管理,加强基层干部的作风效能建设,不断在学习和探索中提高领导能力,围绕“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把村民们带上康庄大道。

二是加强群众自治,激发内生力量。城厢镇各村始终坚持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实现村民自治,建立共商共建共享机制。通过村报、微信、会议等多种媒介宣传,唤醒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着力完善村级议事会、理事会、监事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机制,不断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健全自治、德治、法治三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三是实现“一村一品”,展现多元风姿。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受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家庭养老难”这一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空巢、孤寡、高龄等老年群体在家无人照看的情况更是困扰着千家万户。针对上述社会现象,各村根据上级要求和各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建立了日间照料中心,配套先进的设施,招募社会上有爱心的志愿者关爱老人、照顾老人,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电站村还在电站花苑安置小区尝试建立“睦邻小家”社区互助体系。“睦邻小家”的服务对象是居住在小区内的空巢、孤寡、高龄老人。社区工作站将通过志愿者按照老人们居住的地址、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方面引导他(她)们组成3-5人的“睦邻小家”,大家相互关心、相互陪伴,构建抱团互助养老的互助体系。

(五)以公共服务精准化实现生活富裕

2018年该镇村级稳定性收入1232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2万元,形成了社保退休金、打工薪金、村合作社股金、公寓房出租拿租金等多形式、多渠道收入的格局。

该镇全力支持有条件的村实施农旅发展,农旅特色不断彰显。电站村坚持通过做大林果产业带动休闲旅游的发展,以休闲旅游业的繁荣反哺一产种植、二产农产品深加工、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最终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今年年初,电站村围绕“一心、一环、六大主题、三十六个项目”逐步推进实施,在原来的木屋民宿、房车营地、农庄饭店、游客接待中心、开心农场、采摘园等体验园及配套设施的基础上,今年开工建设的田园度假酒店土建已基本完成,田园大卖场及配送中心已完成筹建工作,已经动工。同时,今年4月28日乡村旅游文化节正式开幕,蝴蝶谷、热气球展、水幕电影节、“青年之家”微聚会、守护者营地夏令营、千人采摘翠冠梨、万人挖芋艿等等系列活动红红火火,与太仓交运国旅、莱太、原创、名诚苏州等旅行社开通旅游线路。同时,先后挂牌成为上海交大乡村振兴培训基地,上海复旦大学、江苏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中小学生及太仓各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2018年生态园累计接待游客达40万人次,有效地带动了农副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综合收入,带动农民增收。

二、深化农村公共服务的对策建议

我们既要正视在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不足,更要解放思想谋求新的突破、真抓实干强担当,抓重点、强弱项,再优化,更好地展开农村公共服务的现代化、生态化、均衡化、多元化和精准化供给侧改革,全面推进乡村“软、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让良好的公共服务在农村处处呈现美丽蝶变,让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在城厢大地徐徐展开。

(一)政府抓“主导”,“多元化”构建农村公共服务新格局

政府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无可厚非,但是我们也应该改革创新,开拓思维,积极引导市场、公共组织等成为公共服务投入的共同体,从而解决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和资金短缺的弊端。结合当前各村的实际,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凡是市场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就由市场去合理配置资源;凡是企业能做的,就把生产经营权交给企业去做;还要广泛动员和利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作用,鼓励和引导他们通过社会捐赠或开展结对帮扶等活动,为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提供服务。这样,既发挥多元投资主体的积极性,又可以增加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二)农村当“主角”,“精准化”树起农村公共服务新标尺

随着改革开放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公共服务逐步朝着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的态势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留问题,从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化程度等方面,农村人口和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依然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农民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与地方政府追求的目标不相一致,有的地方也存在着为出经验出典型,在项目选择上,偏离群众需求,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形式主义。因此,对农村的公共服务供给应该逐步实现从“有起来”到“多起来”再到“优起来”的转变,深入基层一线进行个性化调研,建立农村公共服务自下而上的、能真正体现农民需求意愿的决策机制,将公共服务的选择权交给需求者,让农民参与到决策中来,在执行过程中形成政府与农民共同决策的模式。对于拟建的公共服务项目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交村民代表大会进行民主表决,让农民充分表达自己对公共服务需求的意愿。这样不仅能够防止政府的越位,而且能够保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政府对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要有明显的导向性和针对性,优化农村公共服务的资源配置,典型示范村带动公共服务数据化,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新型模式,更加精准化、个性化的配备好农村的资源,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问题,从供给导向转到需求导向,最后向更加全面、更加优质的路径演进。

(三)村民是“主体”,“内涵化”塑造农村公共服务新动力

广大村民才是公共服务真正的受益者,人民的美好生活才是政府展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政府要充分发挥“雪中送炭”式的帮扶、兜底、保障作用,村里要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工作队伍,更重要的是激发农村的内生力量,唤醒老百姓的主人翁意识,提升农民自我服务的意识,为农民增能赋权,促进农民转型是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应有之义。在农村公共服务中,不仅要补齐机制、资金、项目的短板,更要使有主体性的农民“茁壮成长”,提升知识水平,强化服务技能等,使其成为服务的有效“生产源”。同时,构建具有包容性的、开放的农村公共服务网络,通过组建社团等方式,搭建村民与村民之间的新型团队,发挥其互助、互惠、共享的功能,充分发挥公共服务的自主性。

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硬任务之一,也是政府责无旁贷的工作使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压舱石、稳定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任重道远,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无论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都应该秉持着“工作要务实、过程要扎实、成果要真实”的原则,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以有力的举措推动各项实事工程落地见效,让中央一号文件带来的春意,给广袤田野带来新的生机,让公共服务带来的福音,使广大村民的脸上绽放幸福之花。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村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2021版正式启用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促进内外贸易 创新公共服务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